点击可看上一篇
1893年,德国人雨果博查特发明了一只外形怪异的手枪,它的握把位于枪身中部,修长的枪管后面有一个硕大的锤头。这种造型显得十分另类,但武器的设计者却很看好它的前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实用的全自动手枪—博查特c93。
提到c93这个手枪,人们都会想到它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屈肘式闭锁机构,外形也比较怪异,应该说它一出现,也确实引起了业界轰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手枪采用了短后坐力原理,当扣动扳机时,后坐力推动枪管和肘节机构一起后坐,经过一小段距离,枪管停止作用,肘节机构继续后坐,完成抛壳、上弹等一系列动作,射击瞬间的枪膛密封性十分优异,枪弹的枪口初速度极高,相当于柯尔特转轮手枪的一倍以上。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各国纷纷开始对这种武器进行测试。虽然c93获得一致好评,但始终没有一个国家打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这种全自动手枪,原因是过于超前的理念,使得这种手枪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而且几乎垂直的握把,给操作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
最关键的一点是雄心勃勃的博查特在设计c93时,采用了刚问世不久的无烟火药弹。相对于传统的黑火药弹,无烟火药弹威力大,射程远,博查特c93的射程已经达到了500米,而对于常规使用距离不会超过50米的手枪来说,这种威力就显得多余。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当时无烟火药弹的价格十分昂贵,虽然博查特c93的售价只有30美金,但每颗无烟火药弹的价格却可以买几十颗传统的弹药。更何况c93还是一只全自动连发手枪,在人们眼里,这种自动手枪更像是一件了不起的发明。《科学美国人》和《纽约时报》都曾用大篇幅介绍博查特c93,但也仅此而已。
1899年,乔治鲁阁改进了c93的设计,在保留传统的肘节机构的基础上,去掉了不实用的连发功能,把锤头内的所有工作机件移到握把中,同时握把也由垂直改为更适合人机工程的145°,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鲁格手枪。凭借优雅的外形,可靠的结构,精确的射击,优秀的鲁格手枪很快得到军方的认可,1908年正式列装德国军队,并定名为鲁格p08。作为两次世界大战中知名度颇高的手枪,鲁格p08在德军服以长达30年之久,直到1942年才停产,期间一共生产了200余万只。虽然划时代的博查特c93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成为明日黄花,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鲁格p08却被奉为一代经典,历经百战,成为德国军人的荣耀。世间的事情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鲁格手枪耀眼的光环下,有这样一支武器深深地影响了万里之外的中国。
1895年,毛瑟公司正在集中力量进行新式步枪研发,公司内的菲德勒三兄弟惊奇于博查特c93的短后坐力原理设计,利用业余时间,制造出一款新型的半自动手枪,其枪弹的枪口初速达到每分钟425米,这已经接近当时步枪的水平。毛瑟公司立刻意识到这种手枪的市场前景,开始进行改进生产,并将其命名为毛瑟c96。凭借与军方良好的关系,毛瑟公司相信c96成为德军的制式装备只是时间问题。但在1898年的一次欧洲手枪试验中,横空出世的鲁格p08立刻让c96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在众多的测试项目中,c96位列测试中的最后一名。短后坐力原理虽然提高了枪弹的初速度,但这也使得大量火药在枪口爆燃,再加上c96的握柄力矩偏下,这就导致了射击时枪口大幅上跳,稳定性、安全性都不佳。作为主要配手枪的德国军官和炮兵来说,c96硕大的体积和重量自然不及小巧精悍的鲁格p08那样有吸引力。最后,军方只是象征性的订购了一批c96作为鲁格p08手枪的补充使用。说实话,毛瑟c96这把枪,它有三个硬伤:第一,它是采用弹匣前置,没有把弹匣和握把放在一起,这样造成全枪体积比较大,重量也比较重。第二,它采用的这种固定弹仓弹匣供弹的这种方式,使得容弹量也少。第三,他全枪的整个能量匹配不太合理,后坐力也大。所以当时并没有被德军正式装备部队。
从1919年到1929年,由于持续不断的内战,欧美列强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作为防卫武器的手枪并不在此列中。作为为数不多的可选择的,火力强大,坚固耐用的c96,很快受到中国士兵的喜爱。于是各地军阀将手枪作为制式装备,大量订购,这也是民国时期各种手枪队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1931年,毛瑟兵工厂对c96进行升级,改进了原先的枪机结构,使其可以连发,再配以20发长弹夹推出了速射型毛瑟c96冲锋手枪,此举显然不是针对已经开始装备冲锋枪的欧洲军队。不得不说,毛瑟公司对中国用户还是挺良心的。
当年中国不少手枪队士兵,都携带两只以上的毛瑟c96,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对于这种冲锋手枪,中国士兵用起来更加顺手,而且还送给它一个响亮的绰号“20响”。更有意思的是,令德国人头痛不已的枪口上跳的难题被中国人用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化解了,其实很简单,采用平放射击动作。这一简单的战术动作的改变,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的难题,更将它化为扫射的优势,在敌后重武器不足的游击战中,毛瑟c96被中国士兵用的出神入化,成为游击队员得心应手的杀敌利器。从问世直到停产,毛瑟公司一共生产了110万只c96,这款被欧洲军队视为鸡肋的手枪,70%都被销往中国,而其仿造量更是几倍于此。
虽然毛瑟c96和鲁格p08分别在欧亚大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两种手枪由于采用了单动式击发机构设计,对首发开火的及时性有一定影响。所谓单动,是击发及枪弹上膛后,手扳击锤使其处于待击状态,首发射击后枪弹的后坐力使击锤一直保持击发状态,但若将击锤扳回,下次射击时,则必须手动再将击锤扳倒才能射击。这样的设计影响了手枪首发开火的及时性,以至于战斗中很多士兵都不愿将击锤扳回,但这极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美剧“兄弟连”中,士兵胡伯乐冒着生命危险,缴获了一支鲁格手枪。欣喜之余,他却忘记将击锤复回,便把手枪放入裤兜。在行军时,由于不慎触动扳机,弹丸射入他的大腿动脉,胡伯乐也因此丢了性命。针对单动手枪首发设计不及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德国的瓦尔特武器公司于192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采用联动击发结构的半自动手枪—即瓦尔特pp系列警用手枪。当枪弹上膛后,射手只要扣动扳机,内部结构便驱动击锤完成待机和击发动作。首发射击后手枪便转为单动式击发状态,这种联动系统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首发开火的及时性。瓦尔特pp手枪最初主要配发给宪兵和勤务人员使用,但这种安全可靠的手枪很快引起了德国情报部门的关注,他们提出了对应的需求,于是瓦尔特公司在1931年又推出了PPK手枪,他比pp手枪更加小巧,适合穿便衣的警察携带,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口袋里直接发射。PPK手枪秉承了德意志工业设计严谨精密的传统,可谓是瓦尔特手枪中的经典,至今风靡世界70余年,经久不衰。
在系列电影007中,PPK手枪成了007的招牌装备。这种外形小巧的自动武器,几乎成了特工人员精明干练的外在象征。但民用市场的成功并不能满足瓦尔特公司的野心,他们相继又推出使用9mm帕拉贝如姆手枪弹的瓦尔特军用手枪。这款手枪坚固耐用以及故障率低的特点,立刻得到了军方的认可。1938年,德国军方开始列装这种手枪,用以替代单动式的鲁格手枪,并命名为瓦尔特p38。瓦尔特p38手枪一经装备部门,便大受好评,军方的订单纷至沓来,在整个二战期间,瓦尔特p38手枪一共生产了近100万只。瓦尔特p38手枪,首次提出了单动双动混合发射这种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因为它解决了单动手枪容易走火的问题,深刻影响了后续手枪的发展。1944年6月,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盟军对轴心国战略要地以及重要能源设施,实行了狂风暴雨般的绞杀,德国的精工业遭到重创。盟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使德军的防线不断溃败,炮火很快便逼近柏林。希特勒立马调集100万大军死守柏林,并狂妄的叫嚣盟军必将在柏林城下遭受最惨痛的失败。这番话语让已经难以为继的瓦尔特武器公司欢欣鼓舞,他们相信凭借党卫军的英勇作战,德国必将在最后一刻扭转战局。但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却躲在总理府地堡内,用一只精致小巧的瓦尔特PPK手枪自杀了。不知是宿命还是讽刺,瓦尔特公司期盼的第三帝国的荣耀就这样终结在了自己公司引以为荣的产品下(有一种感觉叫做尴尬)。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宣布意大利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开始对德国宣战(猪队友意大利)。随即盟军停止了对意大利的军事打击,而作为意大利军队指定的武器供应商,老牌的伯莱塔公司侥幸在二战中全身而退。二战后轴心国的军事工业瞬间土崩瓦解,但此时由于保留了大量工业设备和技术资料,伯莱塔公司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很快便推出了很多优秀的轻武器,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军火公司。在手枪领域虽然伯莱塔也成生产过一个类似于PPK手枪的单双动系统手枪m1934。但二战后,公司在手枪的研发上并没有太多的建树。近代手枪的设计以及原理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善,他们必须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1975年伯莱塔公司推出了92型手枪,其重要特点就是套筒座采用航空铝材制成,这是伯莱塔公司历时30余年的冶金试验成果。伯莱塔92手枪凭借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以及15发大载弹量,相继被多国军警部队选中。而对手枪要求极为苛刻的美国,历经七年试验,最终也将伯莱塔92型手枪的改进版选为新一代美军制式手枪,并正式命名为m9。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伯莱塔工厂的工人加班加点三班倒,每个月向军队提供1万支手枪,包括总司令施瓦兹科普夫将军腰间别的都是m9手枪。自80年代开始,伯莱塔92手枪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换装手枪的风潮,奥地利的格洛克17型手枪,德国的P229型手枪,各种新式手枪纷纷登场。
当然了,我还会介绍一下CS:GO中大神专用枪—沙漠之鹰。
沙鹰是CS:GO中最具人气的武器之一,可与AK和AWP比肩。但使用它的玩家却两极分化,要么特别强,要么特别菜。萌新们觉得这款枪帅、威力大、或是觉得自己有过其他游戏用沙鹰非常六的经历,所以拿起CS:GO里的沙鹰跑着打,结果子弹飞天落地就是打不到人,被打死后吐槽一句:“什么破枪?一点都不好用”……
没错,沙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谁都可以驾驭的。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沙漠之鹰手枪(希伯来文:נשר המדבר;英文:IMI Desert Eagle)是一种由以色列军事工业为麦格农研究所生产的一种半自动、气动式手枪。在诸多使用短后坐行程或气体反冲式结构的手枪之中,沙漠之鹰的设计极为不同。它的闭锁式枪机与M16突击步枪系列的步枪十分相似,气动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用比传统手枪威力更大的子弹,这使得沙漠之鹰系列手枪能和使用麦格农子弹的左轮手枪相媲美。
枪管固定于枪管座上,在近枪口处和膛室下方跟枪身连接。由于枪管在射击时并不会移动,理论上有助于射击的准确度。因枪管为固定式,并在顶部有瞄准镜安装导轨,使用者可自行加装瞄准设备。套筒两侧均有保险机柄,枪支可左右手操作。U字型握把采整体制造,以一弹簧销固定,通常为硬塑胶制成,但也可请厂商特别订做。为能进一步降低后坐力,采用了2根平行的复进簧。瓦斯导管位于枪囗内约1cm处,导管再连结瓦斯缸管,活塞则位于滑套前缘,当滑套装入枪身两侧复进导槽时,活塞位置正好在瓦斯缸管内。子弹一经击发后,借由瓦斯导管导引至枪口的前方,之后再被导引往下并往后,直接推动固定在滑套上的活塞。滑套后退时会连带着将枪机向后移动并退弹进入开膛状态,在滑套往后移动时,亦会将击槌压下呈待发状态。
之后受复进簧的弹力驱使,滑套前行,并将弹匣内子弹顶入枪膛后,枪机旋转成闭锁状态;如果没子弹时,滑套则会固定在后方,等换上新弹匣后以拇指下压,滑套会立刻将子弹推入枪膛。借由枪机上突柄的设计,整个枪机会旋转以解除闭锁,然后完成抛壳、上膛、并且重新旋转闭锁等动作。也因此设计,如果将滑套固定在后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外枪管和枪身间的空间内会有一活塞暴露在外。
沙鹰在射击时所产生的高噪音,导致军、警方拒绝采用,又因沙漠之鹰其贯穿力强,甚至能穿透轻质隔墙,因此沙漠之鹰目前仅少量的用于竞技、狩猎,自卫。
大家是不是很失望,游戏中极强一批的沙鹰在现实生活中居然只是摆设大于应用。但不要着急,装备它的特种部队还是有的,沙鹰在波兰,被波兰陆军特种部队机动反应作战部队所采用;而在葡萄牙,被特别行动小组使用。除此之外,我好像就不知道还有哪国军队装备了。
自第一支火铳诞生到现在,手枪作为守卫生命最后50米的武器,其发展历经了几个世纪。从西部原野上拓荒的牛仔,到改变历史的刺客;从为国厮杀的战士,到守卫正义的警探。枪管中射出的每颗枪弹都诉说着可歌可泣的传奇,而正如乔治鲁格设计了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帕拉贝鲁姆的含义即“如果想获得和平,必先准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