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4)——《般若心经》

关于自己/独处/自知

  1. [第一个爱就是爱你自己,然后其它的爱才随之而来。]
  2. [记住,唯有当你学会如何独处,你才能够去关联,在这之前是绝不可能的。唯有两个个人才能够关联,唯有两个自由才能够接近。]
  3. [如果你不能够单独,你的关系是假的,那只是一个避免单独的诡计,其它没有,而千千万万人就是这样在做,他们跟某人一起行动,他们握手,他们假装他们在爱,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无法单独。]

——很多时候,心向外,不知道向内,不知道爱自己,让自己支离破粹脆弱不堪。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一个独立坚实的自己,何谈爱他人,与他人的联系?至多是依附。爱,你以为那是爱,其实那是以爱的名义在养活自己的表现或者说工具。你不过是借由他人以及你以为的与他人的联系,让自己存在,那不是真正的自己的存在,而是一种假借。是假的自己。

  1. [唯有当你已经知道你自己,你才能够走到其它任何地方,那么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带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喜乐、一种安和、一种宁静或一种庆祝在你的周围。]
    ——不自知,是烦恼的来源。可又有多少人有真正的透彻的自知呢?
    只能说,我们走在慢慢自知的路上吧。有多少知,会行多少路。知的那部分,会带给我们喜乐和平静;不知的那部分,会带给我们慌乱、焦虑和迷茫。

  2. [要认出这个本性,你必须先走入歧途,你必须先深入世界的动荡,你必须先进入所有各种泥泞的地方和空间,为的是要能够看到你全然的洁净、你全然的纯洁。]
    ——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入歧途。正路,不会让我们看清自己;只有那些走错的路,才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缺憾,我们的弱点,我们才能更全面透彻的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似乎后者更重要。

  3. [唯有当你生活的每一个片刻都非常尽致,而不需要去决定,那个全然的生活本身会决定,唯有如此,真正的自由才会发生。让那个全然的生活本身来决定,你就不会面临两个选择。]
    ——所谓活在当下。吃饭即吃饭,睡觉即睡觉,走路即走路。才不需要去决定。

关于静心和智慧

  1. [唯一的避难所是智慧的完美或静心的完美,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成佛的人都是透过静心而成佛的。在静心里面避难,在空无里面避难。]

  2. [般若既不是一般所了解的知识,也不是一般所了解的智慧,它是一个内在的开花。不是透过经验,不是透过别人,不是透过生活以及生活的遭遇,而只是借着在完全宁静当中向内走,让已经隐藏在那里的东西爆发。]
    ——静心,般若至。所谓定生慧。
    ——静心,可以唤醒自己,智慧就被发现了。

  3. [静心就足够解决你的难题,但是在它里面还欠缺某些东西……慈悲。如果慈悲也存在,那么你就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他们的难题。]
    ——这是我没想到过的。似乎我总好为人师,在自己没有静心没有智慧的情况下。因而,还是先自己长智慧,才能有解决别人的难题,否则只能是越帮越忙的。

  4. [当你处于深刻的创造力之中,你是接近神的。神是创造者,如果你不是创造者,你将远离神。]
    [神只知道一种语言——创造力的语言,所以,当你作曲,当你完全丧失在它里面,某种神圣的东西会开始从你的本性渗透出来,那就是创造的愉悦,那就是狂喜!]
    ——创造,才是人存在的意义。重复的劳动,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恐怕终将被机器,或者叫人工智能代替,那其实是弱智。
    听到冬吴同学会里谈论人工智能和弱智,无用阶级的产生,游戏和游戏化,语言和思维的问题,很受启发,也是同意的。这也从很多侧面印证,创造力,是人的最重要能力。创造的智慧,依靠静心。很多时候,安静的心,才能接受到宇宙中赋予你的灵光一闪。

  5. [如果你了解知识使人分裂、知识造成距离,那么你就已经了解了静心真正的奥秘。静心就是一种不知道的状态,静心是纯粹的空间,不被知识所打扰,是的,那个圣经的故事是真实的……人透过知识而堕落,人吃了知识之树的果实而堕落,世界上没有其它的经文能够胜过那一段,那个寓言是最后的话语,没有其它寓言可以达到那个高度和洞见。 那个圣经的寓言有很深的洞见,为什么人透过知识而堕落?因为知识造成距离,因为知识创造出「我」和「你」,因为知识创造出主体和客体、知者和被知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知识基本上是使人精神分裂的,它产生分裂,然后就没有办法连结它,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变得越博学多闻,他就变得越不具宗教性,一个人受越多教育,他去接近神的可能性就越少。]

——并不是说我们不该学习知识,而是应该再向前走一步。所有领域最高境界都是忘记,所谓无招胜有招,化有形于无形。
只有完全内化了学到的知识,使他们充分变成了你的血骨,他们才是你的,而不是书本上或是别人口中的,他们才变成了你。
——运用知识,但不会分割,而是更加的融合。但分裂和分割,是走向融合的必经阶段,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才能走向最高。人总是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修(4)——《般若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