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所在浏览相关信息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信息:
据安徽商报,今年9月,38名新生进入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今年新设立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学习,该校也成为安徽省首个、全国第五个开设殡葬专业的高校。
有趣的是,校方本来以为今年首届招生,担心这个专业会很冷门。没想到的是,这个专业第一届就招到了38名新生(22男,16女),远高于当初只能招到25到30人的设想。
殡葬专业?
初闻这则消息时,研究所相信很多人都会是一脸震惊的表情,作为“冷门专业”的代表性“人物”,殡葬这个专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看一看人家的课表,
不得不说确实重口味,虽然事实其实是和普通大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形并无差异,“遗体收敛、尸体防腐整容,火化烧骨”等课程在上课的时候都是用塑料假人做实验对象,而且学生只有实习的时候才会真正接触到这些。
不过在多数人看来,这个专业很神秘甚至有些可怕,以致很少有人问津,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专业人才相对紧缺,更别说其他专业的人才了。
至于原因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因为不可否认的是,选择从事殡葬相关工作,首先必须付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因为选择这行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个“阴森行业”,来自社会上的歧视,比殡仪馆的阴森更可怕。
1、“阴森行业”的“阴森歧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古天乐所主演的鬼片《阴阳路之升棺发财》,里面的主角大多数都是在殡仪馆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对内非常开心,但是对外却丝毫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生怕被人所知之后大肆宣扬,从而收到歧视。
而这种现象在几年前尤为普遍,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去选择此行业,因为社会认可度的问题有时候真的会让人难以接受。
但其实殡葬行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殡葬文化贯穿了殡葬活动的始终,也使得殡葬活动意义更加重大。
因此,当好一名殡葬师并非易事,一名好的殡葬师有责任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有义务通过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本着丧户至上的原则,运用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竭力满足后人尽孝的心愿。
可见,殡葬行业也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需要大学生去敬业奉献,感恩社会。
不过,虽然近年来社会认可度逐渐升高,但是研究所建议想要选择这个专业去学习的小伙伴仍然有要需要思考的问题,即便这个专业的就业率非常好。
2、殡葬专业的“突出问题”
①专业特定性强,合格的师资不足
该专业学习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礼仪服务、殡葬技术和后事管理,礼仪服务主要包括殡仪馆内的接待礼仪、灵堂布置、丧葬用品营销,殡葬技术包括遗体的防腐、化妆等,后事管理主要是陵园、墓地的管理运营。
这些技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而且专业性很强,并且目前的师资方面稍显薄弱,知识的深度方面疑问是较大的。
②难以改行
就如上述所说,虽然整个社会目前对该专业的宽容度有所上升,但是对于大部分人用人单位或者企业来说,都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学生当初对该专业认识不清,学习过程则会很困难,而又因为社会的认可度不够,改行就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③收入可观,但是职业负能量不能忽视
根据北青报的调查,这个专业本身在教学和就业中都会和殡葬公司有相关的合作,如果去殡仪馆的话,刚刚结束实习一般一个月的收入就会有5000元到6000元,而去殡仪相关的公司收入会更高,算是“高薪”了。
但是别人如果问你在哪里工作,你该怎么回答呢?如果你按实际说我相信99%的人身上都会起鸡皮疙瘩。另外殡葬行业全天二十四小时工作,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在这样肃穆的环境里熬夜,你想想该是什么感受,妥妥的满脑袋负能量。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选择这门专业的人未尝不是真正热爱它的人。虽然殡葬行业接受度低,学习难度较高,但是这门专业在当今社会上明显是不可缺少的“热门”之一,享受世人的白眼与冷落,却依然要坚守在岗位上,这些人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最后
传统观念认为和死人打交道、赚钱就是晦气,缺德。很多同学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骂,但是各种各样问题接踵而至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下当今社会观念的问题呢?
生与死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必须面对。殡仪工作,是让死者得到应有尊重,让生者感受孝道文化的传承,他们是“天堂与人间的桥”。
恐惧的来源就是无知,我们应该更多了解他们,揭开神秘面纱,转变观念,减少恐惧,才会减少偏见。
关注升学规划研究所,获取更多高考资讯,免费领取海量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