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毕业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一直在跌跌撞撞的往前走,很少去总结自己,也没有人指导,更多的是跟着感觉随大流。虽然一直很努力,却没有太多的建树和成绩,现在更多的感到是平凡,甚至有些平庸。

2008年从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毕业,刚开始因为找不到工作,就跟着同学做销售卖一种快消品,后来因为摸着门路,便和同学开始创业做同样的业务,后因行业的不景气,不了了之。之后又一起准备做烤鸭店,刚毕业那会因为没有资金,家里人不支持,又半路夭折。从2009年开始,转向自己的专业,做技术,几年之后,感觉做技术太封闭,与外面接触的太少,又转向技术支持的工作,大概一半技术一半市场,这个工作我还是挺喜欢的,目前在一家外企原厂,做同样的工作,只是又偏向了技术。

目前与很多朋友和同学相比,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虽然房子不大,车子一般,也都算有了,工资算是在平均之上。如果与自己相比,比毕业那会还是好很多了。但是与创业成功或者在行业里有一定成就的相比,那就差远了。

亲眼目睹了这十几年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光表现在人们物质的丰富,更多的也体现在了人的心理方面,打破了人与人,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各种壁垒,这是对穷人和农村人的一次解放,拉近了与城市的距离,使职业真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弊端就是让金钱成为了唯一的衡量标准。

我老家是在农村的,记得二十年前,村里的大部分青年还都在老家务农,整体情况还是非常的穷,一年在地里干下来,也仅能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富余的收入,如果家里碰到了个天灾人祸,就只能举债度日了。那时候,农村人看到城里人是自卑的,就像现在咱看到有钱人自卑一样。如果家里亲戚朋友能有一个在城市里生活,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帮助,那都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这个在我们家就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外公有个弟弟,按照我们那边的习俗叫法,我应该叫他二姥爷。听说二姥爷年轻的时候,是被抓壮丁抓走的,在部队后勤开车运物资,具体在什么部队哪个番号已无从考证,最辉煌的战历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开卡车给部队运子弹。战争结束后,被分配到太原一家工厂当工人,后来二姥爷一家人也都跟着迁了过去。

那时候的工厂都是国家的,铁饭碗,能到厂里当个工人,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玉亭从工厂里跑出来后,所有人都替他惋惜,说他不务正业。

二姥爷有六个子女,除了最上面两个大舅和大姨之外,其他孩子都是在太原生下的。他们不经常回来,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会过几年回来一次,每年回来,在家里都是大事,事先都准备好久,把最好的都拿出来。那年头家家都穷,可能唯一追求的就是吃。记得,有一年他们回来,地里长的红薯还很小,他们想吃红薯,姥爷一大早起来,就从地里掏了半框很小的红薯,当时我心疼了很久,所以到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当然,他们吃也不白吃,临走的时候,二姥爷的每个子女都会拿出一百二百块钱给姥爷。别小看这一百二百块钱,在当时可算是大数字。

那时,我们对他们其实了解甚少,也许他们也不屑的和我们说太多,因为说了也不懂,只知道他们都是在城里生活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又加是至亲,百般的照顾,忙前忙后也不在话下。

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有次二姥爷病重,说快不行了,落叶归根,二姥爷想回老家。可能回来后,心情好的缘故,病一下子好了很多,后来就回去了,但是回去没多久还是病逝了。他们回去的时候,按照惯例,每家多多少少还是要拿出点钱给姥爷。那时,大舅妈拿的最多,一下子给了300元,这个事当时给我妈的震动非常的大,多年来我妈都一直在嘴里唠叨着。

在2014年的十一,我回老家帮着秋收,我妈非常想去太原,看看二姥爷一家,我就临时买票,我妈、小妹和我一起过去了,去的时候带了很多土特产,例如香油、酱豆子什么的。去了之后,还是挺让我妈和我失望的,从太原下车都晚上八九点钟了,大舅找了个车接到了他们家,我们三个人加上大舅陪吃,晚上就炒了两个菜,更过分的,还没吃完饭,大舅就把我们拿过来的东西私自拿走了一半,这些东西本来应该在第二天我们拿到二姥家里的,让她分给各个子女的,没想到大舅这么做,我当时也有点生气和鄙夷,但是毕竟我们是客,也不好说什么。

经过随后几天的深入接触,发现各个家过的并不怎么好,而且下面的小孩也都混得一般,要么给人家衣服店卖衣服、要么在公司当司机、当门卫 、开出租车....,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在两三千那个样子,可能每月除了不要缴房租之外,和外来打工的并没有啥区别。看到这些,我是挺平静的,这些年在外面看到的太多了,可能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每家的小孩小时候都是娇生惯养,没有培养出来,没有能力获得更好的生活,只能在最底层努力的挣扎,或者啃老。但是我妈心理反应还是挺大的,完全颠覆了她来之前的印象,不说每家大富大贵,锦衣玉食,起码也都得是殷食人家吧,反差太大。所以我妈一直在感叹,不挣一天,一天就吃不上,还不如在老家种二亩地呢。

很快,我们就要回老家了。从二姥爷去世之后,他们已经十好几年没回去过了,在他们的印象里,现在的农村应该还和之前一样,缺衣少穿的,所以在我们临走的时候,每家都拿来了好多不穿的退旧衣服,用被单子足足包了几大包,我和妹妹一直皱眉头,我妈为了怕他们伤心,还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其实我妈现在穿的衣服,可能比他们给的新的还要好。后来好不容易运回来了,的确,我妈也一直都没穿过。

所以,这十几年的发展,是对穷人和农村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解放,现在的农村人再看城里人已经没有了自卑,这种变化是由内而外的。

这种变化的弊端,就是让金钱成为了横梁成功的唯一标准,不管你是搞科研的,还是拎泥斗子的,只要能挣到钱,你就牛,就受人尊敬,反之挣不到钱,就说明你没能力。这种趋势在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也会搞的人心浮躁,压力山大,让更多人表现出了迷茫,包括我。

我们村里总共考上了几个大学生,我算是出来比较早的。就是因为早,算是占了一些便宜,现在基本稳定下来了。还有几个最近几年才毕业的,虽然当年考的大学都不错,因为高房价,一直都飘忽不定,有的虽然也结婚了,但因为买不起房子,女方坚决不要小孩,而父母供上大学,都已倾尽全力,买房子已帮不上什么忙,导致了尴尬的局面。这些例子,也成了我们村那些没上过学,但是因为头脑灵活,赚到钱的人的笑柄,常在他们嘴边挂的一句话就是,上学有啥用,其实我也是被嘲笑对象之一,虽然没靠家里,但的确也没帮家里什么忙。

在这些嘲笑的人里,我弟弟算一个,他在老家开了一个店面,搞门窗焊接制作业务。最近几年算是比较走运,家里不断的盖小区,他接到了一些小区的阳台和门窗业务,算是大活,每年都有几十万的收入。在每次聊天时,多次明确的表示,我侄子上不上好学无所谓,虽然侄子只有13岁,就准备给他在县城里买结婚的房子了,在我怎么竭力的劝说,也无济于事。在他的观点里,上了学又怎么样,挣不了啥钱,也帮不到家里的忙,考上只管自己的用,还不如让他留在家里。我知道这话更多的是说给我听的,所以有时候的确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徒增烦恼,慢慢的也懒得说了。

曾经也尝试过创业,但是人力、房租,备货资金....,各种成本,没有钱在外面还是挺难做起来的,后来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好好的工作,过上一种小康水平是没啥问题的,但是生活在现在的这种社会环境下,想置身事外,不受影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社会给人的压力是每个人都想努力的挣大钱,但又无从下手。所以才有了迷茫、压力。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这种特点也许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从读近代史我们可看出,几乎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清出的赵翼曾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能领几年就了不起了,也许每代人在当下生活时都会有这种迷茫感吧,不止你我。迷茫也许会一直存在,希望通过努力,但愿能少些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