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了一件事,让妈妈羞愧不已

孩子做了一件事,让妈妈羞愧不已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带着孩子回老家,爷爷奶奶亲热地把宝宝拉倒身边,“来,让爷爷看看宝宝长高了没有。”见到久未会面的老朋友,大家也常常说:宝宝长得这么高了,长得真快啊。我和孩子爸也常常感叹,去年的裤子已经成九分裤了,下次坐火车就要买半价票了……

我们看到了最容易看到的“长高”,却不经意忽略掉更重要的“长大”。

上周的一个晚上,我和宝宝两个人在家等爸爸,安排的节目是我给他读书。读书前他问:妈妈,我可以吃点东西吗?(边读书边吃东西,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了)我同意了,然后他就把芒果拿过来了。

当时我心里想我要不要告诉他千万别弄脏沙发啊,不好洗,最好能在桌子上吃。不过我忍住了,没说话。

等到下一秒,只见宝宝已经利利索索地从柜子里拿出残渣盘,嗯,还不错嘛,知道拿残渣盘。

接下来他办了件让我非常震惊的事。他把刚收到的商品包装袋,一个大大的塑料透明袋子放到了沙发上,然后把残渣盘放到袋子上,还把这个袋子拽了拽,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裤子、上衣盖了一下。

我特别感动又羞愧。我从来没有想过宝宝可以独立做这样一件事,很感动;我居然没有想过宝宝可以这样,非常羞愧。

02

我试着重新看待我的孩子:

1.孩子比我们想象的独立、能干,他有自己的头脑,遇到事情可以自己想办法,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正确引导就好。

2.孩子有时表现的搞破坏不听话,可能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对我们唠叨、不停干预的反抗而已。

3.要明白什么是我们最终想要看到的结果,比如是沙发衣服不被弄脏,还是孩子的自我探索成长?

如果我今天没忍住,唠叨了他,会怎样呢?

1.他故意不听,把沙发弄得很脏。

2.他不爱听,唠叨多次才肯行动。

3.我着急,训他,然后两败俱伤。

4.我不想再唠叨,于是代他做了。

哪一种结果,我们都不会快乐,孩子也失掉了一次独自思考、体验、成长的机会。可怕的是多少次这样的机会都被我们的唠叨扼杀掉了,庆幸的是意识到问题就不算晚。

03

有一次听罗胖讲,唠叨就是对方下一步就会做这件事,而你却提前把这件事说出来了,他就会感觉到反感、压抑,进而不配合,于是你继续唠叨。对方终于按你的唠叨去做了,你更是自以为有功:“如果不是我提醒,你就会……”“多亏了我……”对方更加厌倦。

唠叨阻挡孩子成长,也是家庭关系的恶化剂啊。我们都不喜欢别人的唠叨,却经常对别人施加唠叨大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确是要刻在心上啊。

我们常常误把唠叨当作关心,两者有深刻的差别:关心来源于理解和同情,是给对方支持和帮助;唠叨经常源自对对方的不屑,让对方感觉到压力和指责。

常见的唠叨集中在两个人群,父母子女和夫妻爱人。父母对孩子不停唠叨,丈夫或妻子经常“看不惯”对方,因而唠叨另一半。唠叨的对象基本上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因为我们希望他们变好,感觉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心里着急,于是就多说了几句。

归根结底,唠叨源于对对方的不信任,担心对方做不到、做不好,其实就是把对方当成了懵懂无知的孩子,以为自己有绝对的资格可以对他横加语言干涉。

爱人自不必说,其实不管孩子多大,我们都应该首先把他看成一个人而不是小孩。如果一直不肯放手让他成长,孩子可能长成“巨婴”,父母就是罪魁祸首。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做了一件事,让妈妈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