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即性格|有真才华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埋没

风格即性格|有真才华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埋没_第1张图片

我写周卫红老师的第一篇美术“评论”在今日头条被推荐后,据卫红老师说他是在百度搜索看到拙作,希望我对他的“抽象画”也能“发表”点“获奖感言”。

我一直认为艺术评论不是像我这种粗鄙之人能干的事情,它需要具备很深厚的学养功底和专业知识储备。隔行如隔山,隔着山看对面,对面是什么我都只能干瞪眼。

我现在谋得一份差事,是为一家保健品公司写一份策划文案,几易其稿老板都不满意,最后老板给我买了书店里能买到的所有有关书籍,比如《中国药典》、《中医药资源化学》等。这类书换成以前很少读,即便是现在,而且还是工作需要,我读起依然感到头痛枯燥,不知道自己能理解多少。

我是连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的人,画画就直接没想过,那天冲动之下没有控制住自己就对卫红老师的创作乱说一气,事后还有点忐忑不安,生怕影响卫红老师的声誉。但卫红老师丝毫不忌讳的坦荡胸怀,让我对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真诚有抱负的艺术家,如果连直面批评的勇气都没有,那他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评论界似乎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像文学评论写的好的人他自己的作品似乎写得不怎么样,同样可能一幅画都没画过的人,却能对别人的创作大言不惭说上半天,我就属于后一种人。当天我就在在网上搜了下卫红老师的油画作品,选了画的是三个裸体女人的这幅画继续学习。

看到这幅画的第一反应,我是想起大仲马的世界名著《三个火枪手》和毕加索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亚威农少女》。巧合的是两个大师都是法国人,法国巴黎被誉为世界的艺术之都,不管是代表时尚潮流的时装表演、电影新品发布,还是哲学、文学、音乐、雕塑、绘画等领域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名人辈出,大师涌现。我们国家现在虽然经济形势严峻,但在文艺创作领域我认为反而是遇到一个可以尽情表现的时期,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有真才华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埋没。

卫红老师三个裸体女人的这幅画,当时我在写对这幅画的学习感受时,身旁有两个年轻美女,我问她们看到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一个说是莲藕,一个说是萝卜。这样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也感觉新鲜。

独立的看画中人的胳膊大腿,她俩的观察我认为是准确形象的,说像莲藕的美女还认为除了中间的有女性的味道外,左右两个给她女性的感觉比较淡薄。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表达到技巧,从风格到形式,从模仿到创造。

卫红老师创作的这幅画,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画的,但我个人是感觉明显受到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的影响,但仔细品味似乎也点有贵州本地蜡染刺绣的东西在里面。

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据说是改编自一个叫库蒂兹的小说家出版过的一部叫《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长达达尼昂先生回忆录》的小说,作品中的达达尼昂、特雷维尔、博纳希厄太太、米莱狄和三个火枪手的名字,都和《三个火枪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的身世和故事有所不同。但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无论从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大大地胜过了原作。

我认为卫红老师只要照此发展下去,也一定有超越毕加索的一天。风格即性格,我相信不管是卫红老师还是其他有同样艺术追求的朋友,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创作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卫红老师,您说是不?

拙作是那天和卫红老师在微信上聊过后当天就写的,主要是我对他作品的学习理解。原本我是准备再细致深入地研究学习考证下到下个月才想发出的,因为我在第一篇写卫红老师的文字中说过,争取每月写一篇对他作品的“读画笔记”,但昨晚卫红老师说想来我办公室看下,今天就先发了:权当“欢迎词”和“见面礼”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格即性格|有真才华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