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作者:九政

关注新经济,新科技,新服务,新模式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1张图片

背景

最近几年来,深圳已经超过上海的说法甚嚣尘上,而最近半年多来,杭州要超过上海的说法也在网上沸沸扬扬。

这些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如果以经济总量来看,上海依然远远领先于深圳和杭州,这些说法中,实际上多以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观点,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北京有百度,而上海市值最大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携程与BAT的体量相去甚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上海获得投资的数量上仅次于北京,领先于深圳和杭州,但上海缺乏龙头企业则与上海的地位有些不匹配,以至于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

而除了缺乏大体量的互联网企业之外,阻碍上海发展的还有高房价和老龄化。

根据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9月,上海房地产均价52866元,仅次于北京和深圳(与深圳差不多),而中环内的价格更是高的离谱。如果从历史来看,上海房价10年涨幅超过6倍,名列中国主要城市之首。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2张图片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3张图片

更糟糕的是,由上海市民政局组织编撰的《大城养老—上海的实践样本》一书指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的户籍人口有1449.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457.79万人,占总人口的31.6%。而根据预测,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40%将是老年人,2040-2050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届时预计将达44.5%,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老年人比例在不断增加,而新进入的年轻人则出现了滞涨。下图是上海市近五年的人口流入情况图: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4张图片

可以清晰的看出,上海市在近三年的人口净流入方面呈现了明显的滞涨甚至下跌的形态。这些情况,非常明显的说明了上海人口红利在消退,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说已经明显下降,至少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此外,上海市的生产总值从2010年开始,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幅放缓过程,如下图所示: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5张图片

虽然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增幅放缓是不争的事实。

上海到底还行不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到底要建设几个中心?

金融业发达,外企众多,上海到底还有没有民企生长的土壤?

上海为什么没有出现马云?

上海是什么中心?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上海当前的经济结构。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报道,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6张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生产总值中,占据前五位的主要是:

工业:3753.26亿元、金融业:2643.42亿元、批发和零售业:2081.96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69.52亿元、房地产业:709.79亿元。

这五项占据了生产总值的72.3%!而金融业意外的不是上海排名第一的产业,大家印象中应该贡献巨大的房地产,更只占上海生产总值的5.1%而已。

那么排名第一的工业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根据6月份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1-6月,上海市工业总产值16888.3亿元,其中,6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0978.63亿元,同比增长11.5%,占比达到了65%。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7张图片

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几点:国有控股占工业总产值的36.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产生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59.17%(这些企业中,也有可能会是国有控股的)。在构成上,汽车制造业占比18.79%,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比17.73%,成套设备制造业占比10.98%,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占比10.80%。

这四大产业占据工业的58.3%,占据6大重点行业的89.69%。而其中,2017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速较快,其余产业增速较慢。

从以上构成的分析来看,上海是一个工业中心,其次才是金融中心,再次就是批发零售(贸易)中心。

我们再来纵向对比一下金融、批发零售、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这几个上海市最为重要的产业(请注意统计时口径不同,金融和批发零售统计的是生产总值,后两个统计的是工业总产值,2014年由于统计局部分数据缺失,后两项数据为根据后一年数据增幅做的估算,仅供参考):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8张图片

可以看出,上海市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金融,批发零售和汽车制造业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信息传输产业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直至2017年上半年,出现了增幅的回升。

从增幅来看,如下图所示: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9张图片

金融产业增幅最为稳定,全部都在正增长当中,且相对幅度较高,相对比较稳定,但近一年来涨幅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汽车制造领域仅2015年涨幅接近0,其余年份都为正,且近1年来发展较快,批发零售,电子信息等领域也都出现了涨幅的触底反弹。

总结一下:上海的支柱产业为工业、金融和批发零售产业,占据了上海生产总值的6成以上,而工业中,国有控股占工业总产值的36.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产生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59.17%。工业中最为重要的是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两项相加超过了工业总产值的3成。其中,近年来,金融,批发零售和汽车制造业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信息传输产业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直至2017年上半年,出现了增幅的回升。

和深圳和杭州的一些区别

我们来对比一下今年上半年,上海和深圳的部分数据: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10张图片

可以看出,上海市和深圳市在工业和金融两项占比生产总值的比重方面都比较大,其中,上海在金融方面占比相对较高,而深圳在工业占比方面相对较高。甚至,深圳工业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而在深圳的工业占比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据了59.18%的份额,上海仅17.73%,简单计算可以得出,深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23.25%,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相对而言,上海的工业结构就比较分散,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均未超过20%。

如果加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样的服务产业,深圳对于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依赖是相当大的。

同另外一个城市杭州相比,杭州市将信息经济单列,2017年上半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22.5%,占GDP24.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具有较强相关性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分别增长了44.9%、29.9%和28.1%。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11张图片

可以看出,相较于深圳和杭州而言,上海的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占GDP的比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低的(折算下来仅略超过11%左右)。这也间接说明了上海在新兴电子信息相关产业中,绝对值和产业结构占比,都跟深圳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上海国有控股占工业总产值的36.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产生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59.17%,而深圳国有控股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13.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产生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39.26%,显示了深圳工业中,民营企业相比上海更加活跃。

而杭州虽然缺乏相关的数据,但浙江省民营企业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相信其国有和外资及港澳台比重比深圳还会低一些。

所以,从产业结构的重视程度来看,电子信息为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方面,上海目前是落后于深圳和杭州的。

我们再来宏观的看看三个城市的GDP增速(加上北京作为对比):

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_第12张图片

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一直领先,而且增幅方面也比较接近,而深圳和杭州则在最近两年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但离上海和北京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实际上,2016年,上海市GDP同比增长6.7%,北京市也为6.7%,深圳市为9%,而杭州市为10%。如果看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GDP同比增长6.9%,北京6.8%,深圳8.6%,杭州8.1%,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非常的坚挺,且涨幅有所上升,而深圳和杭州则出现了增幅回落的趋势,尤其是杭州,增幅比2016年回落了19%。

通过简单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深圳和杭州三个城市,上海的产业结构最为均衡,工业,金融,消费等方面都比较平均,而深圳和杭州则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有比较强的依赖度。从另外一方面讲,深圳和杭州在电子信息产业相比上海而言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上海的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截止2017年上半年,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82.2%,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69.84%,深圳市61.4%,杭州则是62.1%,深圳和杭州非常的接近。

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产业一般占比超过70%,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和上海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上海的未来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深圳和杭州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脉搏,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其经济结构中电子信息相关产业比重较大,均达到了25%左右,可以说举足轻重。

而上海则在新经济发展中相对较为保守,产业结构中除了确保金融的不断增长之外,电子信息为首的新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可以用逆增长来说明。你不能说上海的发展策略有问题,至少这种均衡发展的策略能确保上海的总体发展仍然是比较好的,但这种保守确实让上海错失了新经济的红利期。

此外,上海的国企和外资以及港澳台企业比重过大,民营企业比重过低,这间接导致了上海的企业创新活跃度较差。

2016年,北京市申请专利数达189129件,上海为119937件,深圳为145294件,杭州为73546件,如果按照常住人口人均来看,北京每万人申请专利数为87个,上海为49个,深圳为122个,杭州为80个,上海排名倒数第一,连深圳的一半都不到。

实际上,连一向低调的天津市,2016年申请专利数都达到了10.65万件,每万人申请专利数达到了68件,比上海多了38.8%。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其实可以总结出来,上海的经济发展四平八稳,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目前依然是中国城市中的老大,短期被其他城市超过的可能性较小。但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确实落后了,而且现在的问题在于:房价太贵,生活成本太高,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来了,民营企业比重太低等等。这些综合起来,导致上海的科技创新不活跃。其中,房价太贵和生活成本太高并非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北京和深圳的房价还高于上海,生活成本也很高,但北京和深圳的科技创新依然做的很出色。

实际上,上海曾经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镇,中国第一个出自于互联网产业的首富,就来自于上海盛大的陈天桥。而在陈天桥担纲互联网领袖的当年,上海的游戏集群,视频产业集群都曾经在全国遥遥领先,但现在都已经被兄弟城市赶上,深圳腾讯和杭州网易以及北京完美的游戏,百度爱奇艺,腾讯视频以及阿里优酷的视频产业,都和上海无缘。

而曾经,上海推出自贸区时,支付宝将总部迁往了上海,但由于上海市的政策、扶持和对接没有跟上,现在的支付宝,依旧以杭州为中心。

对于上海而言,肩负了太多的“中心”梦想: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也因此,上海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照顾方方面面,希望均衡发展,不要过于“偏科”。但就和人一样,每一个在一生中都要最终选择少数几个方向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方向,全面撒网的人,这个也想做,那个也要做,最终绝大部分都会一事无成,哪怕是优等生,在最后也必须有主攻的方向,否则也将碌碌无为。上海在未来,如果要继续焕发活力,就必须有更加精准的定位,同时成为8个中心,实际上并非不可能,但必须要有重点突破的方向并形成带动作用,而很显然,代表了活力和创造力的科技比金融更适合这个角色。

从美国的发展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更进一步,新兴科技以年轻人为主,重视新兴科技的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流入,而更多的年轻人,将会让这个城市更加有活力,从而形成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美国在二战后,首先发展的是科技,在科技发展之后,才带动了金融、服务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一直到现在,美国的核心能力依然是科技。

北京的发展中,虽然有强大的政治因素,但极为丰富的高校毕业生资源,中关村大力推进的配套服务以及北京市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遗余力的推进,让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保持前列。

而深圳市则是典型的民营企业推进的代表,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深圳生根发芽,取得了极为快速的发展。而深圳市除了创造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之外,还大力推进深圳市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目前,深圳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已经几乎与上海持平了。

杭州也是如此,民营企业主导,政府提供极为宽松的创新环境,阿里巴巴,网易,吉利等众多民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蓬勃发展,让杭州这样的二线城市获得了跟一线城市一样的人力资源,而这些人才,反过来促进了杭州更多行业的发展。

窃以为,上海有着很好的经济底子,在科技发展方面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要形成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关键则在于三点:

1、要不遗余力的吸引年轻人到上海来搞科研,来创业,并下大力气解决其居住难题;

2、加大资本市场的推进力度,推进更多企业上市,包括海外上市,推动更多资本在上海进行创新创业投资,从而形成创业、金融、人才的良性循环;

3、要摒弃以国企和外企为主导的思路,以民营企业作为重点进行大力扶持和培养,给与更多的税收和扶持政策,给与更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支持;

顺便说一句,上海的老龄化问题并非无解,因为上海的老年人口不管是文化程度、收入还是消费意识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引入新兴的养老方式(如共享养老,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等),鼓励和吸引养老行业的创业团队入驻,就能把劣势转变成为优势;

目前,上海在大力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并推出了“22条意见”和“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这个举措,从出发点是很好的,也意识到了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如果依然聚焦于央企和外资研发中心,以大项目,重点项目为主要目标,而没有以全方位服务民营企业,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和活力为重点,那么这样的举措虽然短期有可能会提振科技创新产业的GDP,但长期来看,并没有真正激发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人才、资本和创新的良性循环,未来的后劲可能会严重不足。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  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房价、老龄化和没有BAT,上海要被深圳和杭州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