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你真的理解了么?

最近公司要举办乒乓球比赛,我凭着自己的三脚猫功夫,也凑热闹报了名。因为时间紧迫,报名后只有一周就要开赛,公司还专门请了教练进行了3天指导。我跟着教练练了3个下午,具体说来是3小时,学会了发旋球,分辨对方发的是上旋还是下旋,并学会用不同的招数接球。虽然成功率不是百分百。但是作为一项无意中玩了20多年,打发自己从小到大体育课无聊时光的运动,20年抵不上3小时,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也证实了格拉德维尔的1万小时理论值得商榷)

心理学家Anders Ericssen的畅销书《刻意练习》中提到了有效的“刻意练习”的4个条件:
1 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2 专注的练习;
3 即时反馈;
4 离开舒适区。

细细想来,自己这3个小时的练习可不就是“刻意练习”嘛。

1 定义明确的目标。教练将提升乒乓球技能细化成了“上旋球如何发”、“下旋球如何发”“上旋球如何接”“下旋球如何接”等明确的目标,并现场演示各类球是如何发的;

2 专注的练习。教练和队友都在旁听围观,必须专注啊。一个技巧,练习10次球还上不了台子,就只能到乒乓球台下待着了。

3 即时反馈。这个是教练的最大价值,也是考验一个教练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动作做得对不对,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教练在旁边看两个回合就一清二楚了。比如,我一开始只会发一种不带旋转的球。教练教了我一个两手在空中交叉的下旋球方法,但是轮到我实际操练的时候总做不好,教练发话“发球要先全身放松,再突然发力,这样发出去的球才有力度”这句话过后,果然我的命中率大大提升;再比如,经常发球过高,对方接的舒服,教练又说了“发球时,球的位置离台面越近,球越低”这些技巧,自己从来没琢磨过。因为把乒乓球只是当做一项纯娱乐活动,从来没有打过比赛,也没有系统深入思考该如何打好,全凭自己一瞬间的本能反应。

4 离开舒适区。会发各种球,会分辨各类发球,什么球用什么接法。。。这些可不是以前自己从没想过,也不会的技能嘛。只有离开原来熟悉的舒适区,才能成长。所以也难怪自己打了20年还不如一个学了1年的6岁小朋友。我是在原地打转,人家是朝着目标往前走。

一而十,十而百。推及开来,其他的习得性技能也能够通过贯彻这4个要点的刻意练习而快速掌握。比如乐器类,钢琴,吉他等。选一个好老师非常重要,事关刻意练习的二大关键点:制定合适的目标,提供即时的反馈。合适的目标是够一够就能达到的,既能让你离开舒适区,又能通过训练掌握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即时的反馈则是在你出错的时刻及时发现,并传授正确的操作方法。有的教练自己玩的好,但不会教,也不能算好教练。

好教练的这两点特质直接决定了刻意练习的另外两大由个人决定的特质。你在练习的时候是否专注,是有你的学习热情决定的,来源于是否有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而离开舒适区则更是由“定义明确的目标”直接决定。所以,在学习技能之前,找一个好教练会让你事半功倍。身边实在没有,在网络上找到“大家”的文字性总结和视频,为自己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并实时“对标”,也是不错的方法。

所以,不要再说“羽毛球还要学吗,拿起拍子就会打呀”。只会一种发球、一种接球动作,接球全凭本能,一遇到刁钻的球就蒙圈,您那距离会打还远得很哪。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你真的理解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