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你或许还说不清产品经理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传统的PM在工作中会经历哪些基本流程等诸多问题,花15分钟看下本文你会收获更多.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启示录-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的读书笔记,以下是推荐理由:1.受众人群:产品策划、运营、技术人员以及其他队产品感兴趣的朋友;
2.这是什么书?
这是几乎每一个想要从事PM的同学都会仔细研读的葵花宝典,书中很多问题看似平凡普通,“听过很多道理,却仍旧做不好一个产品,但如果你甚至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肯定做不好产品”.
3.你该怎么读这本书?
- 首先可以读下开头我整理的思维导图,梳理下你的认知体系关于PM你认识多少;
- 然后可以仔细阅读我整理的读书笔记,因为你想知道的里面基本上都概括到了,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产品经历去反思(如果没有经历可以反思现有产品),否则读完你还是会一头雾水;
想要了解更多,那么可以去看原书.
注:本文是对《启示录-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一书的总结与摘录,图均为自己总结输出.
读书笔记全文石墨文档链接: https://shimo.im/docs/0Fh4jWgAS9olyITN/
一、人员
1.1 关键角色及其职责
产品开发团队各项角色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按照一定的配比完成任务,团队角色及其基本任务如图1所示;
【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内容梳理了团队中的关键角色,目前其实产品运营这个角色在现在发生了极大的,用户增长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用户增长官也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制作;
【拓展材料】
版本发布模式:https://www.cnblogs.com/SanMaoSpace/p/7396076.html
- 火车模型发布模式:每个版本都像一列火车,事先计划好什么时间发车。为了能够准时发布,要求所有参与到该版本开发的团队必须对齐该版本的各个开发阶段;
- 并行开发模式:一旦1.0版本的产品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就开始定义2.0版本的产品.
1.2 产品管理与产品营销
1.产品经理定义的产品需要具备三要素: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2.产品经理的工作是从细节上定义开发团队开发的产品,让真实的用户去测试;市场营销的职责是对外宣传产品,为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组织重点营销活动、促进产品销售提供支持;
3.产品公司常见的误区:
- 由市场营销人员定义产品
- 两人分担定义产品的工作
- 一人兼任两项工作
1.3 产品管理和项目管理
1.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两者变得不同,当前发布周期较短,产品发布流程也较为复杂,因而项目管理也逐渐从产品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了;
2.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区别: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探索(定义)有价值的、可用的、可行的产品;
项目管理则关注如何执行计划以按期交付产品;
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3.优秀项目经理的七个特点:
- 工作紧迫感
- 善于捕捉问题:快速准确切中问题要害;
- 思路清晰:排除感情因素,将待解决的问题逐一独立分离出来,分配给同事;
- 用数据说话:利用数据识别项目方向,确认项目进度;
- 果断:驱动同事做出决策,理顺问题,帮助梳理思路,利用数据做决策;
- 判断力:把握时间节点;
- 态度:必须解决问题.
1.4 产品管理和产品设计
1.好产品必须提供舒适的用户体验。舒适的用户体验是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设计包括的分工: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原型制作等四个角色与产品经理密切合作,将功能和设计相结合,满足用户需求,具体分工如图2所示:
1.5 产品管理和软件开发-双方形成合作
1.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形成合作的关键是双方承认彼此平等——任何一方不从属于另一方;
2.产品经理与开发配合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让开发人员直面用户,切身体会用户需求;
- 向开发了解技术动向,评估哪些技术可用在产品开发中;
- 尽量让开发在产品定义之时就参与进来,评估方案可行性.
- PM只定义满足基本要求的产品,而非终极产品形态;
- 一旦产品进入开发阶段,尽量避免修改产品的需求和设计;
- 在产品开发阶段,面对突发状况,PM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在维持基本功能、避免修改的原则上,给出解决方案.
3.未雨绸缪,预留20%的技术余量.
1.6 招聘产品经理-PM应该具备的素质
PM应当具备的素质:
- 对产品的热情:怀揣着对优秀产品的热爱和尊重;
- 用户立场:融入目标市场,对国际化的产品和针对特定地域的产品,换位思考尤其重要;智力:具备敏锐的头脑;
- 职业操守:称职的PM对产品的关注和忧虑程度,以及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热情不会改变;正直:通过行动影响,说服身边的同事;
- 信心:自信的人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成为人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
- 态度:愿意为产品的成败承担全部责任,绝不找借口;
- 技能:掌握重要的技能是打造成功产品的关键;
- 运用技术的能力:出色的PM并不需要自己发明或实现新技术,但必须有能力理解技术,发掘技术的应用潜力;
- 注意力:优先解决重要问题、极强的自律性;
- 时间管理:熟练、迅速地区分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合理地规划和安排时间是PM必备的技能;
- 沟通技能: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演讲能力;
- 商业技能:协调团队和财务部门、营销部门、销售部门、公司高管之间的工作.
1.7 管理产品经理
1.产品总监的关键职责:
- 组建优秀的产品团队:必须确信手下的PM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够授权给他们;
- 规划公司的全局产品战略,对产品组合负责:
- 透彻理解公司最新的商业战略,确保产品战略直接支持商业战略;
- 与PM一起完成产品规划,共同实现规划;
- 带领产品团队建立产品原则,坚持按产品原则研发产品.
2.怎样评估PM的工作?
用户净推荐值(NPS)=推荐者所占的比例-贬损者的比例
1.8 巴顿将军的忠告
1.永远不要告诉别人怎么做。告诉他们做什么,他们自然会发挥天赋,给你惊喜。——乔治 巴顿
2.收集需求时,针对用户反馈,一定要透过反馈看到问题的本质:先思考产品需要做什么,然后再想怎么做;
3.给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开发人员足够的空间,这样打造出用户喜欢的产品的可能性越大.
1.9 产品副经理
1.PM如果仅靠自己,就会严重限制创意的发挥:(向外界借力)
- 找公司最聪明的人合作;
- 向自己的领导借力,听取他们对产品的建议;
- 需要的帮手还可来自公司的其他部门.
1.10 管理上司
1.管理上司的十条经验:
- 为项目波动做好准备:不要企图消灭项目波动,但是可以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
- 注意沟通的方式与频率:弄清上司的喜好,对症下药;
- 会前沟通:会前提前沟通,正式会议的作用只是让与会人员认识到大家取得一致意见;
- 多提建议,少谈问题: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列举出多种解决方案,并附上你的依据与建议;向上司借力:请上司帮忙;
- 充分准备:准备充分,弄清问题所在,做到有备无患;
- 缩短邮件篇幅:避免正文篇幅过长;
- 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多做准备工作,收集事实和数据,你的建议才有说服力;
- 内部宣传:向公司同事宣传产品,降低跨部门合作成本;
- 做让领导省心的员工:思考如何给上司节省时间.
二、流程
2.1 评估产品机会
1.评估产品机会的目的:淘汰馊主意,避免资源浪费;挑选合适的产品机会,团结团队,理解产品,整合资源.
2.评估产品机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 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 为谁解决什么问题?(目标市场)
- 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市场规模)
- 怎样判断产品成功与否?(度量指标或收益指标)
- 有哪些同类产品?(竞争格局)
- 为什么我们最适合做这个产品?(竞争优势)
- 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
- 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
- 根据以上问题,给出评估结论.(继续或放弃)
2.2 产品探索
1.产品探索,而不是产品定义:
- 寻找市场,让用户验证你的构想;
- 设计产品解决方案,请用户和开发团队来验证.
2.PM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灵活转换工作重心:
- 探索产品阶段:分析各种创意,广泛收集用户需求,了解如何落地新技术,拿出产品原型并加以测试,从全局视角思考产品方向,兼顾短期需求和长期规划;
- 开发阶段:确保产品团队不受干扰,专注完成项目,按时发布产品.
2.3 产品原则
1.产品原则是什么?
产品原则是对团队信仰和价值观的总结,用来知道产品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取舍.(产品调性)
2.团队成员意见分歧时如何达成共识?
团队出现分歧时,并非是大家对事实的认定有争议,而是对目标和目标的优先级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解决考虑:
- 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
- 要为哪类人物角色解决这个问题;
- 产品要达到的目标;
- 每项目标的优先级.
2.4 产品评审团
1.产品评审团的职责是什么?
监督产品研发流程,制定关键决策,产品评审团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产品探索:评审产品战略和产品路线图;
- 产品机会评估:决定是否开发定义产品的解决方案;
- 产品开发:根据产品原型、用户测试结果、成本估算,决定是否开始开发产品;
- 产品发布:最终产品、产品品质、发布计划、社会效应;
2.何时估算项目成本?
- 粗略估算:评估产品机会时根据项目规模粗略估算;
- 详细估算:根据最终的产品说明文档做详细估算.
2.5 特约用户
1.征集特约用户的目标:
- 深入洞察目标用户的需求;
- 赢得用户对产品的推荐.
2.选择特约用户的方法:
在项目的开始阶段物色至少6位积极、活跃、乐于分享的目标用户,要求是他们在产品的目标用户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2.6 市场调研
1.常用的市场调研方法:
- 用户调查:结合具体情景设计问题;调查结果为获得解决方案提供了途径,而非解决方案本身;
- 产品使用分析:网站分析工具、数据埋点等;
- 数据挖掘:用户账单、账户信息、产品数据等;
- 拜访用户:实地考察,但出于资金和时间成本,谨慎使用;
- 人物角色:找出若干主要用户类型,深入了解,分清哪些是当前用户,哪些是潜在用户;
- 可用性测试:尽早、反复地进行可用性测试,收集反馈意见,了解用户真实想法;
- 同类产品分析:宣召竞品优势,学习对手成功经验.
2.市场调研的作用(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 谁是目标用户?
- 用户会怎样使用产品?
- 用户能想明白怎样使用产品吗?障碍在哪里?
- 用户为什么选用你的产品?
- 用户喜欢产品的哪些特点?
- 用户希望如何改进产品,增加哪些功能?
2.7 产品人物角色
1.什么是人物角色?
人物角色又称为用户特征记录,是指通过与用户沟通交流,确定典型的目标用户类型,在理解各类目标用户的特征基础上建立的人物原型。重点关注用户的行为、态度、目标。
2.人物角色的主要用途:
- 用于筛选重要的产品功能;
- 避免将自己的需求当成用户需求;
- 有助于对用户类型的优先级进行排序,识别需要重点考虑用户体验的地方;
- 便于描述目标用户、产品使用特点、用户关注点等问题;
- 帮助团队成员达成共识.
2.8 重新定义产品说明文档
1.PM的核心责任是确保向开发团队交付具有成功潜力的产品说明文档;
2.产品说明文档的主体应该是高保真原型,结合注释以此补充,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用例方便理解.
2.9 用户体验设计与实现
1.用户体验设计和软件开发并行是行不通的,必须先定义用户体验再动手开发,同时邀请至少一名开发检查设计工作:
- 软件开发过程修改设计思路成本高;
- 用户体验设计任务重,必须尽早、反复地验证设计思路;
- 验证设计思路必须用高保真原型,产品应该以固定的原型为基础;
- 用户体验设计是全面且连贯的,初期养成产品调性.
2.10 基本产品
1.PM和UI只需要设计具备基本功能的产品,将复杂度降到最低,把开发时间减到最少;
2.邀请开发人员参与设计原型,验证原型可行性;
3.请真实用户验证(测试)产品原型;
4.一旦基本产品确定,通过了目标用户的测试,就不能再削减任何功能.
2.11 产品验证
1.可行性测试
- 邀请架构师和开发人员深度参与技术调研,寻找可行方案;
- 评估方案可行性风险,规避风险.
2.可用性测试
- 请真实的用户来使用可用性原型,从目标用户那得到反馈信息;
- 规划多次迭代,确保实现最佳的用户体验效果.
3.价值测试
- 用户是否喜欢这些功能,是否满意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否愿意买单.
2.12 原型测试
1.物色测试者
2.准备测试
- 观察测试者能否从原型首页看出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哪些地方最吸引他们?
- 待测试完成测试任务,了解产品用途后,通过聊天进一步收集信息.
3.测试环境
- 正规测试实验室设备齐全,但某种程度上,咖啡厅更容易让测试者放松,回答问题更坦诚开放;
- 用户的办公室也是上佳的测试场所;
- 有些工具支持远程测试,但面对面测试必不可少;
- PM应该亲自参与原型测试,尽量多与用户接触;
- PM摆正心态,客观对待测试.
4.测试原型
- 测试前不宜于测试者交谈过多,保证产品第一印象测试结果;
- 测试时,让测试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陷入吹毛求疵的状态;
- 测试时尽量保持安静,不要给测试者提示,避免诱导性的价值判断;
- 观察测试者的肢体语言和语气,从中发现隐藏的信息.
5.更新原型
2.13 改进现有产品
1.开发产品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PM应该时刻关注指标,获得实时数据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改进产品.
2.能提高指标的功能才是你关注的重点,PM应该找准方向,分析关键指标,有针对性的改进产品.
2.14 平滑部署
1.什么是平滑部署?
合理地、审慎地更新产品版本的行为称为”平滑部署“.
2.平滑部署的几种方式:
- 并行部署:发布两个并行的版本,邀请有兴趣、有时间的用户试用新版本(类似于AB测试),如果新版本运行正常,待大部分用户习惯新版本后,再将新版本设备默认版本,同时将旧版本保留一段时间,公示为旧版本提供支持的最后期限;
- 区域性逐步部署:首先在某区域部署新版本,随后逐步扩大范围;
- 增量部署:将更新项分割成几个较小的部分逐步发布.
2.15 快速响应阶段
1.产品出炉后切莫虎头蛇尾:
- 重视用户反馈意见,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 使用明确、可量化指标评估产品表现;
- 针对大众的网络服务,利用工具追踪用户行为,擦看网站分析工具的实时数据.
2.16 合理运用敏捷方法
1.敏捷开发的十个秘诀:
- PM即是产品负责人,需要与产品开发团队保持密切的联系,协助督促开发进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 使用敏捷方法不等于省略产品规划,只不过在敏捷环境中,规划周期应该适度缩短,反复迭代,采用轻量级的机会评估方法替代冗长的市场需求文档;
- 设计&需求先行,PM和设计师的进度要比开发团队领先1-2个迭代周期;
- 将产品设计工作拆分成独立的部分,分而治之;
- PM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有价值、可用的产品原型和用户故事,作为开发的基础;
- 让开发人员自主划分迭代周期;
- PM和交互设计师必须出席每天的晨会;
- 除非达到PM的要求,否则不要轻易发布新版本;
- 迭代完成后,PM向团队展示产品现状以及下次迭代的产品原型;
- 在团队展开敏捷培训.
2.17 合理运用瀑布式开发方法
1.瀑布式开发的基本原则:
- 采用阶段式开发:将软件开发过程事先分成固定几个阶段;
- 采用阶段式评审:每个阶段结束后,对该阶段提交的成果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2.瀑布式开发方法的缺点:
- 产品验证严重滞后:在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之前,软件的可用性无法得到验证;
- 变更计划代价不菲:任何对前期决策的修改都会打乱开发流程;
- 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
2.18 创业型公司的产品管理
1.创业型公司产品管理的关键在于产品探索:
- 确定产品原型:创建体现用户体验的高保真原型、邀请真实的目标用户验证产品原型;
- 产品开发:根据原型进行产品开发,缩短开发时间.
2.19 大公司如何创新
1.20%法则:20%的工作时间用于从事创新研究;
2.臭鼬工程:在受限制的条件下,利用自己的时间,低调地进行创新研究;
3.主动观察:仔细观察用户使用公司产品或同类产品的一举一动;
4.改善用户体验:跳出技术局限,完善用户体验;
5.收购小公司:收购创业型公司不仅可以引入新技术,而且可以引入创新性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
2.20 在大公司施展拳脚
1.了解公司制定决策的方式:适应决策方式的不同;
2.建立人脉网络:主动帮助他人,积累人脉关系;
3.臭鼬工程:找三五个志趣相投的同事在工作之余做出产品原型;
4.自己顶上:一切为了推出产品,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5.有选择地据理力争:小心措辞,做到对事不对人;
6.会前沟通,形成默契;
7.合理分配时间:留下时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8.分享信息:充分共享信息;
9.向上司借力:学会利用上司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
10.传播你的产品理念:描述产品愿景、介绍产品策略、演示产品原型、分享用户反馈信息.
三、产品
3.1 苹果公司给我的启示
1.硬件为软件服务:要抓住消费者的心,需要更深层的东西;
2.软件为用户体验服务:用户体验是产品立足之本;
3.用户体验为情感服务:善于抓只用户的情感需求;
4.产品为真正的需求服务:挖掘用户尚未被挖掘的用户需求.
3.2 提防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1.特例产品存在的问题:
- 特例产品混淆了客户需求和产品需求,必然会使公司偏离正规;
- 耗费精力添加特殊功能,必然会耽误更重要的工作,带来的长远损失难以弥补;
- 签订合约后,产品就被合同绑定,难以应变市场变化.
2.怎样回避特例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
公司根据企业文化树立自己的产品原则,关键时刻根据产品原则决定是否接受客户提出的特殊要求.
- PM应该与客户一起梳理需求,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 看看能否在保持产品通用用途的前提下,设法满足客户定制(调整、拓展)产品的要求.
3.3 新瓶装老酒
1.成功的产品往往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新瓶装老酒.
2.如何在成熟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 对目标市场了如指掌,对现有产品的缺陷洞若观火;
- 跟踪最新的技术趋势,落地新技术.
3.优秀的PM应该抓住现有技术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点.
3.4 恐惧、贪婪、欲望
1.只有从情感的角度重新观察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体会用户的真实感受;
2.用户体验设计、可用性测试在满足用户情感需求、打造成功产品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 情感接纳曲线
1.PM应该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让大众烦恼不堪,又不得不应付的事情(重视用户的情感需求).
2.技术接纳曲线模型:涉及技术创新者、尝鲜者、早期消费大众、后期消费大众和跟踪者.
3.情感接纳曲线:根据消费者的情感特征,将其分为技术爱好者、非理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者、超理性消费者和观望者;
- 技术爱好者购买产品,仅仅是因为产品采用了新技术;
- 非理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与大众相同,但更强烈;非理性消费者为了满足情感需求,会付出大大超出解决问题本身所需要的精力和成本;
- 普通大众:随着产品的完善,会逐步加入消费者队伍;
- 理性消费者:只购买他们认为实用、成熟的产品(务实);
- 超理性消费者:情感需求更弱,哪怕产品有半点不合意,就不会购买;
- 观望者(跟随者):只购买公认好用的产品.
4.PM应该注意研究非理性消费者的行为,避免被技术爱好者误导,非理性消费者能帮助PM发现产品的内在价值.
5.评估产品重在分析它满足什么样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有多迫切:
- 新生测试:回到某个起点,一切都是新鲜的,此时最敏感,最容易感受到细微的变化.
3.6 可用性与美感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合作的结果,可用性与美感缺一不可.
3.7 大众网络服务产品
1.管理大众网络服务产品的要点:
- 可用性: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
- 人物角色:按典型特征将用户分类,抽象出有代表性的用户类型加以分析;
- 扩展性:做好压力测试,预留20%余量为系统扩展做好准备;
- 持续可用性:系统稳定性;
- 客户服务:节省开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维持良好的用户体验;
- 保护用户隐私:提防员工泄露用户资料;
- 口碑营销:奖金激励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易于向其他人主动推荐产品;
- 全球化:易于本地化的产品设计;
- 平滑部署:逐步过渡,步幅不可过大;
- 用户社区管理:重视用户诉求.
3.8 打造企业级产品的经验
1.十大要点:
- 可用性:重视用户体验,保证提高用户工作效率;
- 产品正常工作:确保产品按设计的方式运行;
- 特例产品:开发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产品始终是PM的首要任务;
- 特约用户:听取用户意见;
- 销售渠道的需求:按照销售和分销渠道的需求来设计产品;
- 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不一定代表最终用户的需求;
- 产品安装:易于安装;
- 产品的配置、自定义、集成:软件正常运行,相互兼容,协同工作;
- 产品升级:简化升级技术和升级流程;
- 销售策略:利用好互联网等新销售手段.
3.9 打造平台产品的经验
1.平台的基本要素:
- 提供有效的应用程序接口;
- 让多个应用程序在其上正常运行.
2.平台的三种客户:
- 应用软件供应商
- 开发者
- 终端用户
3.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平台的终极目标.
四、总结
4.1 最佳实践经验
1.产品管理的职责
2.用户体验
3.机会评估
4.特约用户
5.产品原则
6.人物角色
7.探索(定义)产品
8.使用原型
9.用户参与原型测试
10.根据数据改进产品
4.2 产品经理的反省清单
1.产品能吸引目标用户的关注吗?
2.产品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易于操作?
3.产品能在竞争中取胜吗?即使是面对未来风云变化的市场,依旧有取胜的把握吗?
4.我了解目标用户吗?实际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得到他们的认可?
5.产品是否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我能在两分钟内向公司高管清楚地阐明这些差别吗?能在一分钟内向客户解释清楚吗?能在半分钟内向经验丰富的行业分析师解释清楚吗?
6.产品能正常运行吗?
7.产品是否完整?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如何?销售业绩如何?销售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8.产品的特色是否与目标用户的需求一致?产品特色是否鲜明?
9.产品值钱吗?值多少钱?为什么值这么多钱?用户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吗?
10.我了解其他团队成员对产品的看法吗?他们觉得产品好在哪里?他们的看法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
五、我的读后感
这是我第二遍读《启示录》,第一遍读此书是2017年3月,那时刚决定入门产品经理,读的云里雾里,可以说是囫囵吞枣;这次重读《启示录》,一来是PM599的副本作业,二来可以算是对过去一年多产品萌新经历的回顾——本书的案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每一章介绍的理论,我都会联系自己产品经历、现实生活的案例,以此加深对于全书的理解,接下来总结一下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几点理论吧:
1.如何做好产品:
“看过很多理论,却仍旧做不好产品。”做好产品谈何容易,本书反复强调好产品的三要素:“价值、可用性、可行性”,三者缺一不可。我是这么理解这三点的:
- 价值:首先产品的基础价值体现在解决用户需求上,这款产品的出现解决了哪些问题,用户从中收益多少;其次是这款产品的市场潜力、市场规模,有多少用户会为此买单;
- 可用性:可用性一是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二是产品能够提供稳定且持续的服务;
- 可行性:PM在可行性中起到的作用一是产品探索(定义)阶段,保证产出高保真原型;二是执行阶段保证项目能否落地,与开发一起评估技术落地的可行性、风险评估等.
2.情感接纳曲线模型:
产品经理需要重视用户的情感需求,特别是要重视非理性消费者他们的本质诉求,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从抖音的爆红、再到拼多多等关注下沉市场的这些产品,在产品探索过程中我相信PM也是始终寻找技术与情感需求的契合点的。也希望自己后面可以牢记这个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产品工作中来!
以上是我读全书过程中最深刻的两点,当然书中的其他理论也是受益匪浅(结合自身经历来看),希望下次再读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更深刻的认识.
看到这里,恭喜你离一个成功的产品又迈进了一步!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豪大说(HaoDaTalk-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