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浅谈“路怒症”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浅谈“路怒症”

科技的发展使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让很多国家望尘莫及。许多人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似乎并没有用人类创造的文明控制自身的驾驶情绪。或许是生活节奏过快亦或是心理压力过大,许多人在平日是风度翩翩的君子或知书达理的淑女,在手握方向盘后,他们就开始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心理防线变得脆弱。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红灯、骂粗口等不文明的行为接踵而至。摇身一变成为“路怒族”。

“路怒族”最大的危害在于“路怒症”频发,甚至屡次上演血案,由此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江苏徐州一宝马女司机,因变道撞上公交车,而后竟喊人殴打公交车司机。成都男司机暴打变道女司机;云南一奔驰车司机收费站插队被拒后,追出数里碾死老人;安徽亳州一骑电动车女子,拐弯时险与一电动三轮车相撞,却被三轮车司机暴打,因感尊严受到伤害而上吊自杀…… “路怒症”引发事故逐年上升,并作为一种正在蔓延的社会心理综合征,随时可能传染给任何一个人。治疗“路怒症”,不但事关行车文明,更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古人常说:路径窄处,退一步与人;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正如《菜根谭》中说的那样:“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出,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间世情反复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就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能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别人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懂得退让并非是示弱的行动,而是智慧的表现。对于我们做人来说,不要事事处处争强好胜,不要遇事就和人硬碰硬,应该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处处和人硬来,最终可能双方都头破血流。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了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气起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颚旁的鳍胀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不动。飞过得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这样成了老鹰的食物。苏东坡听后就此议论说:“世上有的人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了不幸,就像这条豚鱼,‘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安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真是可悲” !对于交通通行中频频出现的“路怒”现象,因为小摩擦造成大麻烦,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豚鱼”。

“霸道族”反而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正面解释,对别人的行为做负面解释,由此产生“对己宽容”“对人苛刻”的矛盾心态,从而做出错误的行为。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车辆的档次不同,驾驶员的心理也不同。驾驶高档车的驾驶员认为我的车好,价格高,会车时对方应先让路;驾驶低档车的驾驶员则认为我的车价格低,不怕刮擦,对方应先让路;结果双方互不相让,都不减速,弯道行驶时,总认为不会会车。于是,途径弯道不鸣笛、不减速、不靠右侧行,存侥幸心理。在这么频繁的交通现状下,人与车都只是社会的车轮上的一个元素,而且应按着一定的方式“运动”。稍微有人开车不守规则,就可能导致严重堵车或事故。因此很多人对“有人严重违章”产生了很大的反感,甚至是憎恨的心理;此刻非常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挑起了自己的心理的怒气。违章确实应该受到谴责,但对开车这来说,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心态才能避免自身也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在铁壳子面前我们都是弱者,珍惜生命,比一切都重要!”在驾驶中依照交规去“律他”是危险的行为,依照交规“律己”才是安全性更高的选择。学会礼让、忍让、谦让,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要有绅士风度或优雅女士。一个文明的驾驶者,最高的技能就是“让”该让的时候一定要让,不该让的时候也能让一让,无非是多踩一下刹车。汽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更应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总之,希望不管是开车还是步行或其他交通工具,只要准备上路都要调整好心情,心理一定要平衡、平和不要带着情绪出门。这样路上遇到堵车、需要转弯或过马路时,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安全行驶。对人对己都是必要的,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弟子规》中讲:“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心中常有“礼”,畅行人情间,“礼”最深层的基础就是一种内心法则、内在秩序。心中有“礼”,是一个人畅行人情间而不惹是非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浅谈“路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