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 小自班004 读《精进》

因为要阅读秋叶老师《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下篇,所以想先看看《奇特的一生》,了解一下柳比歇夫的人生轨迹。可到单位翻了翻,发现书拿回家了,没办法只好改计划,顺手撕掉了《精进》的塑料薄膜,开始阅读。

前几天接受小伙伴采访时,她问我喜欢什么样的图书文案设计,我举了《精进》做例子,它简单直接的风格,让人不觉得做作,我比较喜欢。当时我只能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因为它还不曾被我翻开过。今天才算是正式开始阅读了。

书分七个部分,我读了第一部分——时间之尺。

一、如何对待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采铜认为在如何对待时间上,我们更应该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时间视角”这个概念,根据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态度,将他们划分为五类:

1.积极过去视角:积极回看过去,怀念美好,珍视拥有。容易忽视当下快乐。

2.消极过去视角:消极回看过去,回忆负面经历,易沉浸在过往伤害中,易出现心理问题。

3.享乐主义视角:乐观看待当下,认为及时在当下行乐重要,幸福感高,但易出现吸烟酗酒等成瘾行为。

4.宿命论视角:对事物有无力感,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顺从忍受外界安排。

5.未来视角:谋划未来,具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任务,有效利用时间,舍弃当下娱乐,易获成就。幸福感弱。

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要采取混合折中的方式。

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提出人应具有平衡式时间视角,即做到“从当下审视过去”,又可“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提出了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

1.生活在当下

2.严肃地对待时间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视角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在过去

7.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二、两种视角的结合

有研究时间的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有两者间的冲突不协调而导致的。

远期未来视角下,人们更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有人可能定下远大目标要成为作家,其实他对这个目标没有深刻认识,根本不清楚哪类人能称为作家,不知道要成为作家需要如何做,这是一种重意义、价值,缺细节方法的视角;近期未来视角下,人们常常进入具体情境去考虑问题,一个人想发表一篇文章,他会想到如何去写,往哪里投稿等具体事项,这是一种更重视细节方法的视角。

采铜提出,我们要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在这个时间界定里考虑我们的目标,更有利于远期、近期未来目标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既能怀抱梦想,又知道实现梦想的方法。

三、什么事情值得做

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一件事值不值得做,采铜建议我们从两方面评估:一是此事给我们的当下收益;二是看这件事的“收益半衰期”。他还建议我们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这里需要注意:

1.半衰期长短因人而异;

2.有些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本身会具有“长期保持属性”。

采铜给了一个长半衰期事件参考目录,积累知识、提升审美品味、保持促进健康等都被列其中,我们的目录单可以根据自己的摸索体会在这基础上增减内容。

四、快工作,慢生活

很多人在忙乱的生活中迷茫,求救于书本,一些时间管理书告诉我们如何更加快速而高效。我们原本就因为总是这么快快快而痛苦,可这种时间管理却给我们又加了个闹钟,在更进一步的催促中,让我们身心疲惫。

哈佛大学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就像一首交响曲的节奏和韵律,又快又慢才好。他这种倡导快慢相宜的观点符合“平衡时间观”,工作和生活不能混淆,日子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赶”的。

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只追求事业的辉煌,而是要在事业与生活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乐享其中。

时间长短有时候跟我们的主观感受缠绕在一起,某个时段我们沉浸在所喜爱的事项之中就会产生“心流”,比起长时间的“被动休闲”,在这种深度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即使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也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满足感、愉悦感。

采铜还建议我们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这让我们在用一种“深”的方式使用业余时间的同时,没准儿会让我们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记住,前提是得长期坚持。

这部分最后实践练习中的问题我都回答了一遍,有些问题促使我回顾了过去的好与不好,找到了好中的不好,看清了不好中的好;还有些问题提醒我考虑未来3—5年的目标,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12.27写了一部分,12.28把没写完的不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7/70 小自班004 读《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