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应该像导演拍电影一样做产品

转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小明是只产品汪汪汪

一、电影剧本——项目立项、需求文档

无论拍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从剧本开始的,那么BRD、MRD就是剧本,所有的工作都是从商业需求文档开始的,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产品的一切,2B和2C的商业模式显然决定了产品的后台架构和前端展现形式。

有了剧本,导演就要根据剧本进行行业分析,根据剧本的定位来界定电影的范围,是喜剧、动作片、恐怖片还是爱情片等等。界定好了以后就要分解剧本,电影多少个起伏转折点,故事情节如何开展也就是商业模式的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才能制定产品的操作流程,画出相关的流程图、思维导图和一定的UML图。

二、剧组建设——产品设计开发需求和团队

拍电影需要提交准备好拍着工具、演员、拍摄场地、把电影分解成很多场进行逐场拍摄,做产品也是一样,以互联网产品APP为例,在开发之前,我们要根据剧本出一个PRD文档,准备好后台架构师、产品文案、交互设计师、前端UI设计师、IOS、安卓、windows手机系统开发工程师、web开发等,这些工作都要具备了人员(可以是一个人做多个工作)才能进行产品的研发。

三、电影拍摄——开发过程跟踪、把控

那么问题来了,拍电影的时候,每一场的拍摄都有导演来决定是否通过,灯光、道具、演员、演员的表情、台词等等必须提前准备好。这些内容就是对应产品PRD的内容,所以,产品经理们应该知道prd有多重要了,如果需求不明确做出来的产品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按照电影来说,没准喜剧就拍成了恐怖片呢。这里也要求产品经理对产品研发的每一步做好跟踪,出现需要调整的地方及时调整,不管是需求文档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只要不是BRD的问题,所有的调整都有可能需要。我们都看过电影,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装饰就会影响电影的效果,做APP也是一样,一个按钮,一个交互状态,甚至几个文字都会影响产品。

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杂乱的事情,那么作为产品经理究竟该如何把控自己的工作呢?

很简单,考虑方方面面确保所有的事情都在正确的发生。产品经理不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用户、后台、前端、市场、竞品、使用场景、使用频率、交互、能不能按照《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进行删除、分层、隐藏和转移进行精简操作和页面,只要确保所有的事情都在正确的发生,确保设计、研发、测试等等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做着正确的事情,才有可能能达到产品的目标,符合商业需求、市场需求和用户的需求。

如果剧组拍电影的话,经过为期几个月半年甚至几年的拍摄以后,经过后期制作工程师进行编辑以后就可以初步成型了,但是这还不是最终的电影,还要经过反复试看,调整。这就对应着软件产品后期的测试,测试工作往往是产品面向用户的最后一关,也许很多公司对产品测试工作看得不重,导致产品上线以后BUG很多,更有甚者出现无法使用的程度,以至于影响用户,导致用户和你说拜拜了。我认为最后的测试工作非常重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测试的工作也分很多种,当产品初步开发好交给测试以后,第一步的测试就是按照产品需求和测试用例进行逐一测试,提交bug和测试报告,此时还需要产品经理根据测试报告对产品进行调整。主要从用户角度进行调整,按照优先级提出新的需求交付研发。

四、电影上映——产品交付

最后一步:经过测试以后的产品提交到APPstore、各大应用市场上线了,也就是相当于电影在各大院线进行公映。公映前后呢,就要运营部门进行宣传推广增加注册用户,活跃用户、提高相关转化率了。

五、电影续集——产品版本迭代更新

电影可以拍续集,比如死神来了12345,那么互联网APP产品呢,就会有升级迭代,微信1.0、2.0、3.0……所以说,如果说一个产品提前做好各个版本的规划是不靠谱的,产品的迭代一定是根据运营数据来进行调整的,包括功能、交互、设计等等所有的调整,只有达到了一定层度才可以进行产品的迭代更新,而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根据老板的意思进行调整,而是根据数据进行调整,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六、异曲同工

按照这个角度去分析产品经理,其实冯小刚和张艺谋也是产品大牛,而乔布斯和张小龙也是比较牛逼的导演,一个导演电影、电视剧,一个导演手机、一个导演微信,产品经理们,你再导演什么呢?你导演的产品会火吗?但愿这篇文章能够给产品经理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引导作用,从以上角度进行开展工作,最后记住一点:一定不要拍一部一模一样却已经很火的电影,因为同样的电影看两遍,你觉得观众(用户)会因此而尖叫吗?恐怕不引来骂声一片就不错了,就好比苹果手机已经很火了,你如果再做一个一模一样的香蕉手机,那就是东施效颦了,哈哈!同类的产品一定要有差异化,才能有自己的利基市场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应该像导演拍电影一样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