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

系统排列里面有一个词叫做“坑洞”,我对它的理解是指我们生命当中对“本我”失去觉察的那部分。从系统排列的角度,坑洞的形成可能会来源自如家族纠缠、成长过程中的未完成、创伤、自我限制信念等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坑洞,这些坑洞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多障碍,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可以支持我们生命成长的资源,只是,我们在带着这些坑洞四处奔波的时候,能意识到的只有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欲望需求和价值信念等等,却与里面蕴含的资源失去了联系。

系统排列在某种程度上为当事人推开了一扇门,让当事人的意识和潜意识连接,去面对那个一直黑漆漆的存在,进而可能进去获取那些本就属于自己的宝藏。

因而,我的同学们非常形象地将家庭系统排列戏称之为“挖坑学”,自然,系统排列导师班就是学习挖坑的课。��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1张图片
系统排列挖坑学

这里的“挖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挖坑让你跳,你不跳进去怎么能面对自己的坑洞,不面对怎么可能得窥宝藏?另一方面是帮你在坑底继续挖,多少人都是躺在宝藏上而不自知啊,再帮你往坑底挖挖没准宝藏你就看见了。

同时,挖坑也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作为自助,如何给自己挖坑;一个是作为助人,排列师如何给当事人挖坑。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2张图片
挖坑的层面和角度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许就是在不断地挖坑、掉坑、爬坑的过程中往前走的,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小的收获。

一、期待

期待,也是希冀、期望,是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体现。每个人都有期待,期待的那个未来无疑都是好的,但是对于“期待”本身,也许却有着不同的态度。例如说,我们上了系统排列的工作坊、理论班、导师班……或者其他课程,我们了解了一些理论、收获了一些感受、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当然会期待未来变得更好(比如自我关系、两性关系、亲子和子亲关系等等),但是,对于“期待”本身的态度,却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所要的那个结果。

我归纳了一下,期待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3张图片
期待众生相

第一种情况,“我”期待(你或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我”相信(知道)自己(或者你)做得到,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第二种情况,“我”期待(你或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虽然现在还缺乏一些实现的条件,但我(我们)通过成长,可能可以具备这些条件,同时“我”知道,如果“我”需要“你”会帮我,如果“你”需要“我”也会帮“你”,这个我们称之为“在一起”;第三种情况,“我”期待(你或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我不相信“我”(或你)能做到。

人世间最恶毒的诅咒莫过于此,持着一个自己不相信的期望,如同一边往身上涂满了油一边指着钢丝说,我(你)要走到对面去。焉有不摔进坑里的道理。更糟糕的是,学了十八般武艺、装备了很多武器(理论知识、技巧),失望之时,就拿刀子招呼(责怪或自责更加有水平了),其结果无非是,要么把别人扎成洒水壶,要么把自己扎成洒水壶(浑身上下都是洞啊)。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4张图片
此为网络热图

我们每个人的期待可能都不一样,但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期待的结果,也许真的要好好地问一问自己的内心。

二、致用

所谓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学了东西自然得用,要用就得做,要做就会有目标。当然,我们最终要的,往往也不是这个目标本身,而是实现这个目标背后的目的。

我们都听过老师讲的口渴到河边喝水的比喻,到河边去是目标(这个目标可能还会由许多阶段性目标构成),而喝到水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么,学以致用也一样,不管你学系统排列是为了自助还是助人,想自己成长还是做导师帮助他人成长,都要去用、勤用、常用(一万小时定律不是唬人的),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方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目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5张图片
目标与目的

有些同学,把系统排列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同学,不断地做练习、当助教、办沙龙,不仅帮助了很多人,对系统排列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有目标没目的,好比是“买椟还珠”;

有目的没目标,无非是“海市蜃楼”。

可能有些人会说,对于这门学问我还没有完全掌握,怕自己用不好,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想大可不必,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坚持就是成功他爹;倘若诸葛先生和周大都督非要等见到东风方才决定抵抗曹军,赤壁之战着实没有打的必要了。

致用,不能等万事俱备再行动,既然去做也不能草草了事,具备一点“匠人精神”也是很必要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6张图片
精雕细刻的匠人精神

日本东京吉祥寺商业街有一家名叫小竹的点心店,只出售“羊羹”和“最中”两种点心,面积只有一坪(约3.3平方米),年销售额居然高达3亿日元(约2387万元人民币)。小店的羊羹每天限量150个,每人限购5个,为了买到这种梦幻羊羹,许多人早上四五点就来排队,要是赶上节假日,甚至有人半夜1点就来排队,这种排队的情况居然持续了40多年。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店家把制作羊羹这样的事当作毕生的事业,用心去体会,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几近于道。

三、持有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7张图片
持有的六个理解层次

我们既然学习了系统排列导师班,无论是不是要将系统排列导师作为职业,都会拥有这个身份。只有承认自己这个身份,以此来要求自己,才能把握好连接和界限的“度”,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这个身份,什么时候不用这个身份;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支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成长;否则如果在上三层出现混乱,难免“上三不正下三歪”(学过NLP的同学自己脑补)。

四、求索

屈原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认为从学习系统排列的角度来说不是很够,应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中而求索”。

求索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向老师、助教、同学学习,也可以向自己学习,向心灵空间图中的所有人学习;我们可以向成功学习,也可以向失败学习;我们可以躺在坑里求索,也可以站在智者的位置求索;我们可以用脑、身、心进行不同的求索;我们可以,全方位的求索。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8张图片
像个傻瓜一般充满着好奇心

当我们沿着生命的方向,持着自己的身份,充满着信心和期待,在不断地学以致用过程中去进行全方位求索的时候,我们定能在那些年一起掉过的坑里面,挖掘到本就属于我们的宝藏。

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_第9张图片
君子慎其独

最后,用“慎独”二字与大家共勉。出自《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用大白话说就是: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该干嘛干嘛,爱咋咋地,别TM装逼。(这段文风不对,可以忽略)


注:

这是我在盛华老师和知园老师2016年系统排列初级导师班上应邀给同学们做的即席分享,应知圆老师的要求,把文字重新整理出来;内容略有修整,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并感谢竹子同学在我分享的时候就同步画出来的思维导图,这让我能更好还原当时所分享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们一起掉过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