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房子

无论年纪多大,走到哪,家永远都是第一位,我也习惯将房子称为家!

小时候家不大,分成上下屋,最初大小五六间房,几平方的客厅,厨房,一个卧室,一个杂物间,一个是猪圈,一个牛栏。

客厅很小,地板还是土的,早上扫地还扬灰,加上简单的一些家具,比较跟上时代的估计就是那台芦笛牌的黑白电视机,这台电视机伴随了我整个童年,虽然只能收到两三个台,但是看电视也成了一家人当时晚上最重要的娱乐项目。

厨房有一个土灶,自己砌的,两个灶头,一个水缸,一个碗柜,一对水桶,一条扁担,这条扁担只用做挑水,一般不用来挑别的东西,好像是有什么忌讳。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挑水了,村头有一口井,那里也有很多的回忆。

卧室有两张床,小时候我跟姐姐睡一张,爸爸妈妈睡一张,其中一张是爸妈结婚时买的,很经典传统的床。一个立式衣柜和一个卧式衣柜,那时候衣服真的很少,一家人四季的衣服都装在里面。两个床头之间还有个桌子,这个桌子是可神秘了,因为是上锁的,家里唯一一个需要上锁的抽屉,后来慢慢有机会看到里面的东西,放一些小钱,还有值钱的一些东西,少的可伶的首饰和几个大洋,但这些对当时的我没觉得怎样,而是其中两样东西让我感到神秘和震撼,第一样是本草纲目书,当时总觉得是一本秘籍,超级神秘。另一个是一个手榴弹,据说是爸爸当兵的时候拿回来的,后来我们慢慢能打开抽屉后,爸爸觉得太危险,就在一个晚上把手榴弹在村头的水塘引爆了。

杂物间,也不知道叫它杂物间合不合适,最深的印象就是里面放了两口棺材,爷爷奶奶很早就给他们自己准备的,这是我们那那时的风俗。杂物间里面还有个尿桶,所以每天我都会去,去卧式也会经过这个房间,然后看到两口棺材,有时挺吓人的,而且没有灯,有意思的就是每次都凭印象走进去,走到差不多了用脚踢,踢到尿桶才开始尿。现在想想那个时候也会不经莞尔!

还有一个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的,猪圈,好像每年开春就去捉小猪仔回来养,每家两头,一般都会养大半年甚至更久,很少喂试料,一般都是吃糠加上剩菜剩饭,还有一些其他瓜果,比如兰瓜,冬瓜,红薯,红薯藤等,那时怎么也想不到喂猪的这些现在会摆上超市的货架……等猪差不多两百斤,就会有屠夫来买猪了,那时候养猪主要用来卖,变成现金用来过年或者交学费等。喂猪其实很有趣,从不觉得猪圈臭。

我家的牛栏,记得是后来才盖的,是泥房子墙,其实我家所有的房子都是泥墙瓦房,泥砖都是自己做的,我特别印象深刻,在水田里做砖,拿田里的泥合着谷壳还有水稻秆,填充到一个长方体的模具中,最后把模具取出来就做好了一块砖,等它干了之后就可以用了。牛在我的童年中占了蛮大的一部分记忆,放牛,骑牛,跟牛玩等,哈哈,很有意思。周末或者假期,每天上午放牛就是我的任务,一般大家放牛都会集中去一个地方,根据草的情况更换地方,把牛赶到地方后,一群小伙伴就开始玩,不同的季节玩不同的项目。如果是春天,雨水充沛,我们会去钓鱼;如果是夏天,天气炎热,可以在山上采蘑菇;如果是秋天,秋高气爽,各种野果都到了成熟的时候;如果是冬天,田里农作物不多了,开始让牛吃田基草,我们要么骑牛,要么瓦片炒豆子、烤红薯、烧竹筒饭,要么下老鼠套等等;好不自在……

随着我跟姐姐的长大,家里格局也开始慢慢变化,猪圈挪到跟牛搭伙了,原来的猪圈改成了一个房间和杂物间,房间是爸妈住;原来的杂物间改成了一个房间,给姐姐住;我住原来的房间;家里的地板换成了水泥的,这么多年家里一直没有新购置家具大电器,只是从外公家拿了一条木的沙发长凳,新增了县城舅舅家淘汰下来的彩电和两个单座的沙发。

这样的格局维持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姐姐出嫁了,我也外出工作了,在县城买了房子,换了新家,原来的房子算是完成了使命,逐渐被尘封起来。

这就是我的家,我的房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