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2017年7月10日上午11时,安徽财经大学“胸有成竹”合肥暑期调研团队集结拍照,揭开本次调研的序幕。

(马克思学院思政专项团合影拍摄:方松林)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1张图片

(安财校重点团合影拍摄:方松林)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2张图片

“胸有成竹”调研队集结了来自文学院、工管院等院的12名同学。大家怀着对暑期社会实践的高度参与感,和对安徽标志性城市——合肥发展的强烈关怀团结在了一起,通过对合肥城中村民的调研,了解合肥城市化进城中的问题,促进合肥都市化的进一步开展,帮助城中村民更好的转化成市民,共同完成这次的暑期调研。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胸有成竹”团队会牢记调研主题,遵守调研纪律,恪守学生本职,以快行动,高质量的行动完成这次调研。不负我们调研的最初目的,不负指导老师的期望,努力塑造安财学生的优良形象。

我们于7月10日傍晚到达合肥,团队办理入住工作,进行修整,准备第二天的调研活动。

7月11日,调研活动的第一天,我们分成了三个组分头行动:第一组同学负责物资采购,队员们顶着烈日,采购后续采访时所需的赠品。

  (队员采购赠品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3张图片

第二组同学负责联系周谷堆社区服务中心组,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工作支持。该组成员去周谷堆居委会了解情况,一方面希望获取相关的官方媒体的宣传,另一方面希望获得相关人员对于周谷堆城中村典型家庭的介绍。然而当我们工作人员到达目的地,从门房处得知,因为合肥“城建”活动,居委会人员全部外出工作,无人接待我们。我们队员又联系包河区政府,希望能够与他们约定时间前去洽谈,然而对方工作人员表示此类工作主要由居委会负责。无奈之下,队员们只能打道回府。

(队员在周谷堆居委会门口合影拍摄:刘雨曦)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4张图片

第三组,踩点意见商讨确定组。最后一组人员首先对周谷堆目标任务调查问卷的具体设计商讨。大家分别从城中村居民和普通群众两个角度设计方案,并确定了考查范围。同时实际走进周谷堆街巷,对周谷堆进行了实地摸排踩点,为第二天的走访调查做好准备工作

7月12日,实践活动继续中。早上八点半,队员们在调研目的地集结。按照预定的计划,今天团队将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的地区进行相关调研。

第一组的成员前往社区补习班,利用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间对孩子们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向孩子们赠送了小礼品。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们大致的了解了一些情况。孩子们的父母都挺不容易的,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考虑,趁着暑期时间抓紧找老师补习,宁愿将不是太充裕的收入拿出一部分花在孩子身上。甚至有些父母还得多打一份工来补贴补习费用。其中有两位学生,一位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陪读照顾;另一位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爸爸妈妈们努力工作,甚至背井离乡。父母之心可见一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体谅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安慰父母。

(队员给孩子们发放赠品并进行访谈拍摄:方松林)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5张图片

(队员与补习班老师合影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6张图片

第二组成员则是奔赴事先联系好的社区家庭,对其进行深入采访,了解情况。我们和几个家庭聊了很长时间。他们中有一直在周谷堆生活的本地居民,也有家在外地,为了发展来到周谷堆做生意,从而定居的家庭。两类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大同小异,对于周谷堆现状的评价,期盼也是殊途同归。从城中村最早的历史,到后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此区域的忽视;从居民的工作聊到生活;从家中长辈到后辈…通过大量的对话,我们获取了众多对本次实践活动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队员进行走访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7张图片

其中有一位姓周的老人,老人年过古稀,家中还在学校的就是两个还在小学的孙女。大孙女即将升初中,小孙女在读三年级。两个孙女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接送,照顾孩子的生活。老人家就是周谷堆本地人。早年老城区拆迁分到了地盖了房子。在问到孙辈的教育问题,老人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这方面只能提提建议,但老人提出,由于现在的学区政策,所以孩子们择校选择余地不大。

(对周老人进行采访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8张图片

第三组成员负责的是问卷调查。我们一共打印了一百份问卷后,队员们以合肥市包河区新都会家家福购物中心为中点,进入小区,购物中心,商业街道等场所,花费了两个小时散发调查问卷。通过对不同职业,年龄的人们的问卷调查,我们收获了可喜的数据,我们十分高兴。

(队员们进行对路人进行问卷调查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9张图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10张图片

7月13日,实践仍在进行中。

昨日,队员们通过走访学生,家长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收获了大量对我们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的内容,这着实让队员们高兴不已。

今天一早,队员们趁胜追击,兵分两路,一路去往隆岗区小学,对本地区孩子的入学状况做调查,另一路则是去往教育局,搜集官方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出发前,队员们特意前往看望昨日的受访家庭,给他们送去了慰问礼品。毕竟,咱安财学生不仅是严谨的实践者,更是温暖的关怀者。这也是我们实践目的的最好写照。

在隆岗区小学,接待我们的是学校主任邓老师。邓老师在这所小学工作了十余年,专门负责招生工作,对教育招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邓老师告诉我们,隆岗区小学是一所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专门负责就近的小学生入学。考虑到现实状况,国家对学校进行了财政支持,就近上学的孩子享受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免除了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公平,不仅仅是口号,落实到实处的,能让群众感受到的政策才是好政策。为民解忧,让民放心,这才是人民的好政府。在教育局,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教育政策,了解了教育制度设计,从教育层面来审视城中村的问题与未来。大量的资料让我们感觉今天所行不虚。

(队员在隆岗小学与邓老师合影拍摄:方松林)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11张图片

(队员在区教育局前合影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12张图片

(队员慰问受访家庭拍摄:陈勇)

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_第13张图片

至此,胸有“城”竹合肥调研团队在合肥市区的调研活动全部结束。成员们返回家乡,接下来,居住在合肥本地的队员们将进一步在合肥周边乡镇进行调研,继续寻找目标人物,从外部视角来观察城中村。进一步丰富获得资料,为最终结果提供角度。我们希望用此次的实践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毕竟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看高楼盖了多少。决定桶的容量的,永远不是最高的那根木板,而是最矮的那根木板。希望有一天,合肥再无城中村。一点绵薄之力,虽小,却不轻。愿学成归来时,我们有更大的力量推动家乡的改变,促进家乡的发展。

团队:安徽财经大学胸有“城”竹合肥调研团队

撰稿人:杨洁睿  董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注老城区,聚焦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