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

在印度,无论你是不是印度人,你都会发现,爱与恨转化的太快。好像炎热的气候,让人的情感都发酵成熟的迅速起来,同时也蒸发的很快。人与人相聚,然后四散开来。

合上这本735页的书,已是凌晨。我很清醒,入睡,此时一定成了奢望。只是我尚未分清,脑海里出现的,久久不能消去的,直直扑到眼前的,究竟是对书中人物命运的不舍,还是对2007年那短暂印度生活的怀念。

《项塔兰》,是作者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Gregory David Roberts)的自传式小说。在澳大利亚,他是大学中最年轻的哲学和文学讲师,却在25岁时因婚姻破裂,失去妻女而堕落成为毒虫。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他持枪抢劫24次后被捕入狱,获刑19年。但2年后,他却成功越狱,流亡至孟买。在孟买,他成为第一个入住贫民窟的白人,又阴差阳错在那里开起了专属于贫民人民的诊所。他爱上有着湖水般眼眸的卡拉,她令他被命运之轮推动、设计,师从了孟买黑帮的老大,每个孟买人都耳闻敬慕的哲人和权势者哈德拜。他掌管了孟买的护照交易,参与了军火的走私,更直接进入阿富汗差点成为那场所谓“圣战”的牺牲者……

主人公林(或者说作者自己),爱着孟买,他说自己虽然有着白人的面容,却在精神和个人行为品性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印度人、孟买人。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且能够回忆起的印度,太多太多。好像书中的每个句子都是印度的空气弥漫在屋里,好像书中的每个人物,都也曾在我眼前闪现。

我们都莫名其妙地爱印度。因为它不可思议的贫穷、奢华、杂噪、混乱,因为孩子的长睫毛,因为他们不停地摇头表示yes,因为一切的不可置信都能够在这里发生,因为所有的情感和信仰都可被炎热的空气蒸发,弥漫在每一口的呼吸里。

但究竟《项塔兰》是如何去讲述那段冒险、紧张又遍布温情和伤感的经历的,就交由你来打开书,从书中的字句里,让作者带你去看那个他至今生活的城市吧。

而我只想用这样的一个下午,去仔细回想被作者的经历和描述所勾起的,我记忆里的印度,我怀念的那段真是贫穷困苦到家却无忧无虑的日子,和那段日子里朝夕相伴,如今四散各地的人们。

(一)穷困

是的,真的是太穷了。我们太穷了。

我们不敢喝生水,怕拉肚子,当然最怕的是生病。所以每天都要去同一家店铺买2L的矿泉水,两人分一瓶。因为每天都要去买水,我们竟然去和店铺的老板讲价,翻来覆去,苦口婆心地讲,7月份37、38度没有空调的小店里,我们就在门口和老板讲价。最后老板终于同意我们每天以18卢比的价格买3大瓶矿泉水。是的,才6个人而已。算下来,其实每个人都在为省2毛钱在那里讲的口干舌燥。可是当时不觉得,不知道,也没有多想。每个人开心的不得了,我们竟然连买矿泉水都能讲下价来!

Tony出国时,顺手带了两袋方便面,我们竟然一直一直舍不得吃。最后临走时,6个人,6个人一副刀叉分食了那两袋可怜又无比珍贵的方便面。

我们没有人买过任何零食,连去饭店吃饭都只吃炒饭,炒饼,炒面和匹萨。Surinder,我的印度朋友邀请我和朋友们吃饭,电话里问我晚上想吃什么的时候,我竟然脱口而出“吃肉,鸡肉羊肉都可以”(因为这里不吃牛肉,而大部分人也不吃猪肉。),因为太久不食肉滋味。

周末出去玩,从来都只坐夜班大巴,因为可以省一宿的住宿费。

我们在房间里加床,然后6个人男男女女,就那样睡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因为距离泰姬陵近的酒店都太贵。

从新德里去克什米尔区的夜班火车,我们犹豫犹豫了那么久,还是买了三等座,和所有印度人一起,背着大包小包挤上了火车。

Tony为了省出租车钱,竟然每天早晚步行2个小时去他做志愿者的学校里上班。

可能是因为过得太穷困了,竟然每个人都习惯了如此,临走时没有人接受NGO机构发的工资。

我常想,虽然自己总是在换工作,换城市,甚至是换国家生活,也有几个月没有钱财入账的时候,也在某个连最大超市里的卫生巾都是假牌子的小镇上的工厂里短暂生活过,却很奇怪的从未觉得自己穷困过。好像很理所当然的接受身边的处境,接受每一个选择带来的结果。


如今想来,这一切都该“归功”或是“归咎”于印度。当时生活的竟然那么贫穷,竟然那么节约。这在今天的自己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可是在印度,当你放下自己的所有,你会发现无数个省钱的方法,而且他们大多行得通。在印度,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

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_第1张图片
远望泰姬陵,天阴沉沉的,我们在那睡了个最好的午觉

(二)恐惧

隔壁的同样来做志愿者的瑞典女孩在饭店里喝了冷饮,回来后一直拉肚子,后来被送进了医院。大家议论纷纷。都说是因为水不干净。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不好,每天的伙食都只靠每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香蕉来补充。我们也怕自己喝到不干净的水生病。关键是,如果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都没有人给家里人打过电话。

Sara,清华的小女生,住在靠墙的那个床位上。她开始啜泣。她开始发牢骚和埋怨。她哭着问“怎么办啊,怎么办?我们就要死在这里了!我爸妈都不知道!” 我听到了特别生气。狠狠地瞪着她说:"Sara,不是‘我们’,是你,是你自己,你只要说你死在这里就好,因为我不会死在这里。”

Jaisalmer沙漠里。同伴们睡在帐篷里,我却执意要在这空旷的大沙漠里,睡在露天的席子上。夜里,肠胃炎发作,不得安眠。远处有迷失的骆驼不停发出呜呜的声音,那时我明白三毛的书《哭泣的骆驼》书名其实没有任何寓意,骆驼真的是会哭泣,当它也同样迷失在这荒漠里。近处,我可以感觉到有野狗在附近来回跑动,它有时甚至会跑到脚底那边的沙子上磨蹭。天上,繁星像耀眼的钻石一样,不,它们比钻石还要闪亮,一颗颗布满整个天幕,嵌在那抹深邃的蓝黑里,好像大气散尽打开了宇宙的窗。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沙漠的广阔,当风沙肆虐钻进我的每一寸皮肤里;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夜的寂静和黑暗,当所有原始声音交杂在耳边却唯独听不到人的呼吸;我人生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惧怕死亡,当腹中肠胃翻江倒海我却舍不得这震撼人心还未来得及与任何人分享的美。

从新德里到克什米尔区的火车上。现在回想,Vivian应该是突发的高原反应,再加上肠胃毛病,肚子疼了一宿。夜里,她竟然把唐叫醒,两个人坐在床边,看不清窗外的景色。火车一路顺势攀爬上了高原。明早,我们会抵达克什米尔区,明早,我们会换成吉普车,继续翻山,到达传说中的Srinagar。而在明早到来前,Vivian把唐叫醒,在车窗边的座位上,向他交代她的遗嘱。

在印度,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果你爱冒险,你可以很容易就感受到来自死亡的威胁,但下一秒,生的渴望总会更加强烈。潜意识里,你会告诉自己一切都只不过是虚惊一场。但只有在印度,你会发现生和死,就像爱和恨一样,总会那么轻易且频繁地叩击你的胸口和人生。

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_第2张图片
Jaisalmer,待夜晚降临

(三)趣事

07年,到印度旅游的中国游客一定不像现在这么多。我们走在街上,也几乎没有遇见过中国的游客。

在新德里,Vincent、Vivian和我,我们三个人包了一个嘟嘟车去游览甘地陵、红堡和莲花庙。我们三个人,包了一天的车,谈下来的价格竟然才人民币30元。司机想要带我们多逛一些购物品店,可是我们几个穷学生怎么会有钱去店里消费。所以进店后大家不是找水喝就是去上卫生间。司机大概没挣到消费,生气得很。晚上送我们回住处快下车时,想要多要些钱,可我们也实在没有。最后,这个司机小伙,竟然气得用头去撞自己的方向盘,把后座的我们仨都给看呆了。赶紧下车跑路。只听见身后那个司机开始破口大骂“Japanese!Japanese!”而我们只好一路偷笑。

斋普尔开往Pushkar的夜班大巴上,每个人都睡得熟熟的,只等第二天早晨到地方了,司机来叫下车。早上醒来,只见Vincent不停地在搜摸着座位下边和脚底的地方。他说自己昨晚睡觉时把眼镜架在了鼻梁上,早上起来眼镜竟然不见了!地上也没有,兜里也没有,问我们有没有看见。可我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你以前一直是戴眼镜的吗?!”

在Pushakar这个五颜六色的小镇子上逛街。逛到卖头巾和围巾的小铺子里,和老板砍价。砍到最后,这个年轻的印度小老板竟然摇摇头,转了一圈眼珠子说:"不要讲价钱啦。你如果答应做我女朋友,我可以不要你的钱!”我和同伴一下子又呆在那里,互相看了看,赶紧跑出了铺子。

大部分印度的嘟嘟车是不安后视镜的。所以当所有车辆在街上行驶时,你会看见司机连头也不回地把手伸出去上下挥舞,那是告诉后面的车,我们要拐弯了,不要撞上来。左手伸出去就是向左拐,右手伸出去就是向右拐。

嘟嘟车司机旁有一个位置可以坐人,司机后面有个长条椅座位可以坐两个人,长条椅背面可以有个衡梁,姑且算也可以坐人吧。所以一共是5个座位。但大部分嘟嘟车,只要你愿意和够大胆,就像印度的火车一样,可以不停载人,只要车还能开。我们8个人坐在这个小嘟嘟车上一路从饭店开回住处,一路在大喊“TII, TII” (This is India!这就是印度!)。是的,那一晚,坐过那么拥挤的嘟嘟车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就是印度。

Jaisalmer,我们遇到比利时人Wim,他和他的向导在我们附近扎营。夕阳落下,天空虽然还是亮的,还有着落日的余晖,沙漠里我们周边却逐渐暗下去,几乎转眼就一片漆黑。姑娘们在沙丘上坐着聊天,看向导在生火。Sara突然站起来大喊“你们看那是什么!”,我们回头向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绿色光亮的小点在逐渐向我们走来。只听谁大喊一声“是狼!快跑!”我们四个几乎连滚带爬一溜从沙丘上冲了下去。待跑到快下边时,虽然气喘吁吁,但又隐约听到后边传来阵阵大笑。回头一看,Wim在沙丘上正冲我们挥舞着他的绿色荧屏的手机!

07年,《世界是平的》那本书正火,我们的伙伴不嫌书沉,竟然背了一本到印度来,还是英文版本的!大家分章节传阅。读到作者写没有建筑商和外国公司想在印度盖高楼,因为他们发现,供水系统跟不上,三层以上水就上不去了!所以放眼望去,你看不到印度的高楼。读到那里,我们连忙跑到楼顶上(我们正好住在三层,真的是要去二楼洗澡!),然后做放眼望去的姿势,果然没有看见一座高楼。大家奇怪,竟然以前没发现。印度的基础设施,真的不能够恭维啊!

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_第3张图片
没有后视镜的嘟嘟车

(四)真情

正如作者格里高利所言:

“在这里,你要提防你遇见的人对你动感情。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是印度。来这里的每个人都会坠入爱河,我们大部分人都坠入爱河许多次。而印度人,他们最爱这事。对印度人来说,这事常发生,很容易发生。他们有十几亿人,竟能够相当平和地生活在一块,原因就在这里。当然,他们并不完美。他们知道如何打仗,如何相互说谎、欺骗,知道我们做的所有事。但印度人知道如何相爱,这点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比不上的。”

在印度,无论你是不是印度人,你都会发现,爱与恨转化的太快。好像炎热的气候,让人的情感都发酵成熟的迅速起来,同时也会蒸发的很快。人与人相聚,然后四散开来。

我所记得的,是有人在斋普尔的长街上不停来回踱步了整整一个傍晚,她等的人却始终没出现,也没再出现过;我所记得的,是有人离开了伙伴和爱着的印度小伙去做起了翻译,后来她回到上海而他也去了上海;我所记得的,是有人被爱情欺骗,独自一人到克什米尔旅行,被我们一行人捡到,然后从星级饭店里搬出来和我们住在拼搭的床铺上,在斯利那加的穿屋里用英语玩杀人游戏;我所记得的,是有个会说中文在中国留学的印度男孩儿不停请我们吃饭,带我们去远郊的城堡和村庄游玩,只为博得那个中国姑娘的芳心,那个姑娘却回国前删除了他的联系方式也注销了自己的邮箱;我所记得的是,我的曾在印度相识相爱的小伙伴,他们如今已各自成家。

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_第4张图片
而这,是属于我的真情

(五)《项塔兰》

在阅读《项塔兰》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数度落泪。不为书中的人物命运,不为自己的回忆,只为这丰富的人生。

人生,本该像“印度”这个国家,这个城市,这个代号,这个色彩一样,丰富隽永。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境地如何艰难困苦,只要活着,出彩不出彩都无所谓,但应该努力活的丰富。

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_第5张图片
努力活的丰富,当我们丰富了自己,也就更加认识并理解了这个世界


相关阅读:《短剧百则,看戏一出(1-20)》

作者:@不做人妻  

新浪微博:@不_做_人_妻

微信公众号:buzuorenqi

原创专题:《我们生活的世界_By不做人妻》

(我们是“大雪”和“初夏“,希望结识同为人妻但又不甘为人妻的你,在归属与自由,幸福与牵绊中,超凡脱俗。)

欢迎转载,注明以上信息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印度记忆和《项塔兰》■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