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3T宝贝一起成长(2020.03.28更新)

2020/03/28(星期六)

【点滴记录一】

每逢周末,就踏上“奔娃”旅程,由于大雨,就在龙岩逗留了一晚。今早吃了个很简易的早餐(牛奶+鸡蛋)就踏上征程,先到了永定,问陶哥要不要一同前行去找哥哥妹妹,答曰“要”,那就果断出发!姥姥收拾他的小小行囊的动作那叫一个快呀(陶哥你是不是作妖能力太强大,你偶尔离开哥24小时,姥姥、雄哥爷爷那是获得解脱),上车了才发现他还穿着室内拖鞋,也不管了,就这么着吧~一路都伴随着陶哥的歌声和说话声(明显是一个外向型的男孩子)。

上周周末离开象洞的时候,告诉妥妹下周会带陶哥回来玩,听说她念了一星期,在我们的车子抵达的时候,她超级开心地喊着“陶哥”,我当时心里想,还好带了陶哥,本来看天气不太好打算下次再带他的。

有趣的一幕开始了。

妥妥妹:“陶哥!”

陶二哥:“诶!妹妹~”

妥妥妹:“诶!陶哥~”

陶二哥:“诶!妹妹~”如此重复了好几轮之后

陶二哥望向豚大哥:“勾勾~”(客家话的哥哥)

豚大哥看了一眼他,不应。

陶二哥不放弃:“勾勾~”

豚大哥依旧不理会。游戏终结。

【点滴记录二】

豚大哥是一个内向型的孩子。

每次周末回来见到之后,他会大声叫“爸爸”,不叫我,但是却一直看我,会笑,我回应后,他转而会把眼光转移到别处。

三个人一起在二楼玩,我看着他捧着电话机,突然被脚下的垫子绊倒跪了下去,我在观察他的反应,发现他跪着不动了,陶二哥看到后很积极说:“勾勾跌倒哩~”我走过去,问他,是不是电话有刮到脸了?要不要妈妈扶你起来?他伸出了手。

楼下玩的时候,陶二哥骑着溜溜车,豚大哥看着我们仰头看(其实我们在讨论屋檐下的灯,会成为燕子晚上落脚点,因为地板上有鸟屎),于是他也超天上看,一边看一边走过来,撞上了停在道上的陶二哥,没有摔倒,我和二马哥过去把他扶起来,但是看到豚大哥表情不太对,隐忍不发,嘴角下瘪,眼泪汪汪,于是赶紧地安慰他,哥哥觉得很委屈呀?有没有摔痛呀?是不是觉得妈妈不关心你没有扶你呀?过了一会儿,他情绪稳定下来。

【点滴记录三】

妥妥妹是个被套路了的蛋糕迷。

午睡之后,妹妹起来了。长长的脚趾甲,不愿意剪。看见我在打字,说“妈妈工作“。我问她是不是想看一会儿,她说是,于是现在码这段的时候她就坐在我腿上。跟她商量了一下,我们可以让爸爸变一个小蛋糕出来,要吗?肯定的回答。那吃蛋糕前,我们是不是要先洗手?肯定的回答。那洗手前我们先把手指甲和脚趾甲剪掉吧?肯定的回答。于是愉快地完成了剪指甲的任务之后,我谢谢她的配合,她谢谢我给她剪指甲,再一起完成洗手的环节,愉快地吃蛋糕去。

2020/03/26(星期四)

【特写】《陶二哥丰盛的一天》

大家好,我是陶陶,郑聿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我丰盛的一天。

一大早,我在梦里笑着醒来,可能是昨晚跟麻麻视频,她搞怪的动作和表情让我觉得太印象深刻了,所以我做梦都在笑。

起床后例行洗漱、吃饭,然后甲甲(我麻麻的麻麻)就带着我,爷爷开车,我们去了龙寨找阿太(麻麻的外婆,我的外曾祖母)。

阿太家真是太好玩了!

不仅有好玩的斗笠,还有佳毅小表叔小时候玩的轮子,我现在也能熟练地玩了,我还能把它端起来,力气还不错吧~大门口的庭院里种着一种不知名的野果树,听说是满舅公种的,甲甲说这个叫“酸梅子”,可以吃,我吃了一两个,酸酸的有点涩,味道一般般啦,不过摘酸梅子还是很好玩的。

来了一个小哥哥,就比我大两个月,我有伴了,真好。我们一起帮忙做事情,剥了“河笋”(学名:茭白),我工作的时候很认真,就是我的手指还不够灵活,没有大人们剥得快,不过我有很努力在练习哦。

然后我还体验了一把放羊娃的感觉,那羊可真多呀,我都数不过来了,小羊和我一样小小只的,我拿了根树枝跟在羊群后面,赶得有模有样吧,真想跟着公公去放羊啊,但是甲甲阻止了我,也对,我还太小了,跟不上羊的速度。

告别了小羊之后,阿太抓来了一只小白兔,放在了锅里让我玩。我真喜欢小白兔啊,我抓着它拿起、放下、拿起、放下,有时候抓耳朵,有时候抓身子,突然就在我把它放回锅里的时候,它突然转身回来,站起来,艾玛,吓了我一跳,我立马站了起来。

跟小兔子玩了一会儿后,我又去了小哥哥家里,试驾驶了一下他的红色跑车,我挺喜欢车子的,不过我更喜欢满公小区里面的那辆物业巡逻车,昨天甲甲带我去坐了。

还有还有,不知道甲甲从哪里找出来的一个小锄头,我体验了锄头挖土的感觉,对我而言还有点点吃力,不过这个全新体验,让我觉得很惊奇,也许以后我也可以用它来种菜吗?

陪3T宝贝一起成长(2020.03.28更新)_第1张图片



玩了好久,我旺盛的精力也有点不支了,容我休息一下,醒来又是一个精力充沛、满血复活的陶二哥啦!


2020/3/21(星期六)

【生活点滴】

1、周五晚上回到永定,见到陶哥,他本上床了,看见我们回来又跑下来,我问他愿不愿意唱首歌给妈妈听,他开始唱起来《小星星》,但是唱着唱着,不知道为啥串烧到《小老鼠上灯台》上去了。不过他对歌词和曲调的记忆力,真的让我很惊讶,颇有老娘当年的风范哈哈哈。

2、听姥姥口述陶二哥的搞笑片段。满婆买了西梅,洗干净,请陶哥吃。陶哥给满公、满婆各一个之后,又拿了一个跑向姑姑的房间给在读书的琦琦姑姑吃。过了一会儿,又要拿一个给满公吃,满公客家话说:“吃那么多,撑死他。“结果他把西梅递给满公,客家说:”撑死他!“

3、周六早上从永定回象洞,到的时候家里没人,过了一会儿豚哥和妥妹才回来,远远地就看到了我,很激动地跑过来,尤其是妥妹,跑得超级轻快,豚哥仍然和上周刚见面的时候一样,看着我的时候笑,然后埋头,不太好意思大声叫妈妈。这次和妥妹说,妈妈这回买了蛋糕回来了,说话算数,她很高兴,(因为上上周末离开的时候告诉她,下个周末爸爸回来会买蛋糕回来,结果上周末回来的时候给忘了,她可没忘,一见面就说“蛋糕“)于是我们就愉快地去吃蛋糕了。而后我们去兜风,搞笑的是,坐车没一会儿,豚哥就用客家话说:好累了。(暗kei哩~)

4、周天去春游,妥妹儿走没一会儿就耍赖要抱,蹲下来跟她说明出发前说好的,春游要自己走,要说话算话,像妈妈一样,说会给你买蛋糕回来就买回来了,对不对?她似懂非懂的样子,反正后面都自己走了,我夸她知道守约定,说话算数了。告诉她,她这个行为就叫守约定。

【思考感悟】

孩子大部分时间不在自己身边会发生什么呢?

自疫情2月10日复工至今,已有40天了,这40天里,基本和孩子们是处于异地的情况,豚哥、妹妹在象洞,陶哥在武平。周末跑两个地方,更多的不是孩子想我们,而是我们害怕孩子忘了我们,想在孩子那里刷存在感吧。一直知道长期这样不是个办法,但是目前又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父母缺席多了,孩子们自然会找寻别的依赖来替代。本以为今晚会和别的周六晚上一样——我带豚哥睡,然后二马哥被豚哥拒绝,独自隔壁房间睡去。但是,就在我以为和豚哥将各自睡去的时候,他用手推我,用脚踢我,不要我继续躺在他身边——他要爷爷陪他睡。

再三问过他意见,说明爷爷陪他睡的话那妈妈就要到别的房间睡了,他依然坚持。没办法,最后我退场。

讲真的,老母亲心里还是有失落和伤心的,原本最需要我的豚哥现在都不需要我了,就更别提向来是跟着姥姥的陶哥和跟着奶奶的妥妹了。

也许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本就是父母更需要孩子吧,孩子总是会长大,有他们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但是父母心里一直希望他们还是当初完全依赖自己的样子,希望能保持最紧密的羁绊。

也许我刚刚该坚持一下,不去找爷爷,就拐着豚哥、转移他注意力,让他跟我一起睡,最后应该是会成功的。但是那又怎样呢?他会在不完全的安全感之下入睡,而过了今晚,我又将离他而去,再见面又得是下周。

雏鸟总要飞离父母的身边,他们终将不再需要我们,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这个心里准备,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吧。做优秀的父母太难了,我的目标是做个60分妈妈。

(写完之后,爷爷来敲门,说豚哥要妈妈,我火速收拾电脑,飞奔而去~去他的雏鸟飞离,我现在就想和雏鸟保持亲密关系~前面都在装淡定,被召唤时候的心里的狂喜已经狠狠打脸了!)

2020/02/25(星期二 )

【生活点滴】 昨天下班后开车回到永定,哥俩已经要睡觉了,豚大哥晚上会找妈妈,所以我必须回来,不然大家都没得睡。凌晨不知道几点,他醒来了一下,爬起来亲了我一口,哎呀,瞬间幸福爬满全身。

今天是在家办公,上午还好,带出去溜达了,算是高效率做了些事儿。可是中午,两兄弟就是不睡觉,看着很困了,说要喝奶,结果喝完奶,再high两小时不是事儿!不仅是high,还相约一起把大便拉在了纸尿裤里面。

终于熬到三点半,我爸妈准备带他们去鱼塘那里走走,结果,四点的时候,哥俩被抱着回来了——睡着了!才开始走没多远两个都睡着了。看着我爸妈脸上哭笑不得的表情,我也忍俊不禁。

【感悟】 孩子总有一个第一顺位依赖者,而且必须有一个。豚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毫无疑问第一个想要依赖的就是妈妈。他在三个孩子里面,是属于内向型的,而且安全感也比较缺乏一些,这个可能和他没有24小时能黏住的养育者有关系,因为我和冯先生都需要上班,虽然晚上大部分是我带着睡,但是和陶二哥、妥妥妹比一下,他和我呆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少于另外两个和他们的第一顺位以来者呆在一起的时间。

【疑惑】 小时候剃头都挺配合的,虽然最后面也会哭一哭。可是现在问要不要剃头,两兄弟都说“不要”,看到我拿剃头的工具出来,他们愿意拿着玩,假装剃,但是真的要戴罩衣开始真踢的时候,那是剧烈地拒绝,者也造成了现在两兄弟头发的长度。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合伙剃头呢?强制他们剃头,以后一定更抗拒这件事吧。真的很难办……


2020/02/22(星期六)

【生活点滴一】 上周末豚大哥从武平带来了妥妹妹常玩的塑料罐子,陶二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玩法:拿了一根打奶粉的塑料勺子,模拟冲奶。陶二哥玩得不亦乐乎,忽而豚大哥想起了什么,把罐子夺了回来,还打陶二哥的脸和头(我猜可能是因为没办法控制准头,才偶尔拍到头上,偶尔拍到脸上),一边打还一边哭,陶二哥傻站着不懂得躲开。

突然豚大哥一个失手,把手打到了陶二哥嘴里,这就悲剧了,被陶二哥咬住,顿时大哭!陶二哥看到豚大哥哭那么大声(输人不输阵),也哭。我不想介入他们的战争,但是这样哭着也不是事儿,就将他们分开了一些,这时候二马哥哥也闻讯而来,本着一致的教育理念,也不介入。

分开后,过了一会儿,豚大哥不哭了,陶二哥哭着去找我妈了。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可是昨天我妈说,陶二哥这几天晚上睡前碎碎念的内容变了,原本碎碎念我妈手被车门夹的事情——“甲甲,手痛痛,爷爷,686,车门,学校,药药”,现在换成了——“罐罐,冲奶奶,哥哥抢,妈妈旁边看,爸爸旁边看”,我妈把他的话串起来讲清楚后,问:“爸爸妈妈没有帮你嘿?“他呆住了一下,连续点头,有种被人理解之后的激动。

知道这件事后,我很吃惊,原来他对这个事情记得这么深刻,我没有帮他,也许让他觉得很失望和沮丧。于是和他复述了事情经过后,我跟他说“对不起“,当天晚上,他还在念这个”罐罐事件“,但是我妈问,今天妈妈跟你说了什么,他笑着说”对不起“。

拭目以待这件事他会念多久,因为我妈手被车门夹的事情他念了大半个月。

【生活点滴二】

昨天晚饭时间,陶二哥比较积极,坐上了餐椅,自己打饭吃,豚大哥还沉迷于他的“泥娃娃“(彩泥)无法自拔,不愿意过来吃饭。我打了一点点到他嘴边,他张嘴吃了,问他要不要吃饭,他说”我不“。

可是过没一会儿,他跑过来,把嘴巴张开,表示还要吃饭,我示意他要坐餐椅上才可以,他不愿意。这时候,陶二哥很热情地打了一口饭,伸向了豚大哥,豚大哥跑过去,张大嘴巴一口吃掉,突然他们俩都好开心。于是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眼见着一个喂得越来越熟练,一个接得越来越熟练。

我站在旁边有点哭笑不得,这哥哥弟弟的角色是不是呼唤了?或者这才是当大哥的好处?吃饭都有小弟喂?

后来,豚哥也坐上了餐椅,自己吃了几口之后,开始不专心了,我把他们餐椅拉成面对面,豚大哥剩下的饭,是陶二哥喂完的,老母亲心里觉得好开心,开始幻想着以后都由陶二哥代劳。

陪3T宝贝一起成长(2020.03.28更新)_第2张图片


2020/02/12(星期三)

【生活点滴】 今天下午,陶二哥完成了他泡VC泡腾片的工作,用的是我的杯子,最近几天的惯例。接着问他是否需要自己的小杯子喝水,回答“要”。给他倒好一些水后,我把我的杯子留在了旁边,走开了一下,回来看到的就是他想把大杯子的水倒到小杯子里面,结果全部倒到了桌子上,一滴不剩。深呼吸,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洒点水,擦干就好了。我先把桌面的东西及时拿开,再问他要怎么办,他说要擦,我问用什么擦,他说抹布布,继续问抹布在哪里,他跑到餐桌上拿来了桌布,开始擦。当然了,他擦不太干净,最后还是由我收尾的。

擦干净后,我拿来了西红柿,让他帮忙摘掉叶子,昨天他已经帮过忙了,今天看到这个很开心。昨天的时候他常常把叶子和西红柿放一起,最后是有点懂了要把西红柿和叶子分开。今天,很明显他知道了要怎么做,只是偶尔在准备扔叶子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把手伸向放西红柿的篮子,但是稍后就反应过来,应该把叶子放在外面。我对他说谢谢他的帮忙,并且表扬了他做事时候的认真和专心。

晚上带他玩了美图秀秀的萌拍,有些头像和效果确实很新奇好玩,他很高兴,但到了吃饭的点,也没有不讲道理地说“还要还要”,他还不饿,于是我们先吃,吃一半的时候,他加入了我们,吃饭表现良好。晚饭后照例休息一会儿,看2集《小猪佩奇》,现在已经达成约定,每天看2-3次,每次看2集。

他看电视的时候超级专注,完全没法接收外部信息。孩子看电视、看电脑这个事儿,一直是教育关注点,到底该不该给看,有一种极端观点是完全不要接触,我并不赞同。他们这一辈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这一辈是互联网移民。电视、手机看多了,确实会伤害眼睛,但是使用时长是可以通过合作达成一致约定,完全不让孩子接触这些,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权力剥夺。如果一直让他们隔离在互联网之外,也许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起码是落后于别人在这方面的理解,只有先理解了,才会更有掌控力。退一万步说,谁知道,未来他们会不会创造出一项新的技术,让近视眼成为完全可治愈或者完全可矫正的呢?

今天陶二哥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上午我在办公的时候,他来敲门,我没开,他被他爹抱出去到客厅了,不高兴,哭。 第二次,是中午要睡觉的时候,闹着要开灯关灯好几趟,外婆没百分百满足加上他确实困,不高兴,哭。 第三次,是晚上喝酸奶,他自己那份喝完了,跑过来拿我手上还没喝完的,正得手开始吸,却被他爹拿掉、制止、抱走,不高兴,哭。

第三次哭,我轻声问他,是不是还想喝酸奶,爸爸直接把你抱开,你不高兴。他不哭了,说是。我说那你可以问妈妈,能不能给我再喝一些,我会考虑一下,最后会答应你的请求。然后他跟着我说:“妈妈,我还想,再喝,一口,可以吗?”结果最后一个“吗“字他直接吃掉了,就说”可以“,让人忍俊不禁,喝完他自己把空瓶子扔进了垃圾桶,也不再闹”还要“了。

2岁的孩子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发芽壮大的阶段,特别喜欢说“不“,也特别执拗,很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一旦不顺心,或者没有按照规则进行,就容易情绪崩溃。但是有一个很好的一点,就是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沟通能力,如果能平静温柔地跟他们沟通,获得认可,他们会很乐意合作,比如帮忙摘西红柿的叶子、每次看电视只看10分钟,看完还自己关机等。

我认为现阶段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告诉自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促成多一些的合作,这样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在这个糟糕的2岁阶段,都会过得顺畅愉快一些,平和的环境,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写在最后:由于疫情关系,另外两只还留在武平,从开始分离的焦虑到现在大家都已经适应。看到他们在跳舞,我突发奇想也录制了一个2分钟的儿歌视频,发了过去,据说,豚哥会接视频童话了,妥妹会跟着我的视频跳舞了。



2020/02/06(星期四)

【思考】是适应力还是自私自利

离开豚哥已经5个晚上,昨日和他视频的时候,和第1、2日时候完全不同。刚离开他的时候,视频的表现是:一直叫麻麻一直笑。二马哥对他的日常行为的描述是:睡觉的时候会找麻麻,晚上睡梦中喊的是麻麻,睡醒看见不是麻麻在旁边会哭闹。

昨天再视频的时候发现:他不热衷地叫麻麻了,一直被环境里的其他东西吸引,看见我也不笑了。二马哥对他的日常行为的描述是:晚上睡觉不会找麻麻了,晚上睡梦中叫的是爸爸。

和陶二哥视频的情况是这样的:会开心地笑着叫麻麻,但是没过一会儿就没兴趣了,反而产生了把视频挂掉的兴趣,问要不要来龙岩找麻麻,回答说不要。梅梅说他这几天心情非常不好,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下楼出去玩,宅在家里脾气大了,也可能是因为没伴,经常喊着妹妹妹妹。

唯一不变的就是妥妥妹了:视频的时候一直看屏幕,开开心心叫麻麻,对挂掉视频的操作也很热衷。平日里玩耍,是基本不会找麻麻的。

转变最大的是豚哥,因为长期由我带他睡的关系,我的离开对他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他的转变让我觉得讶异,他到底是适应性太强了,还是心里在默默地生气和愤怒呢?还是两者都有呢?我在离开的前两天就一直重复地告诉他,我要回去上班,他需要和妹妹、爸爸、爷爷还有奶奶呆在老家的事实,有时候他很认真看着我,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理解和接受了,但是我还是重重复复跟他说,觉得该给他一个“妈妈要离开一段时间”的心理准备,如果我啥也不说,直接走,对他的伤害估计会很大,也许他会生出一种“我被抛弃了”的感受,只是无法表达。

而我自己在离开后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起初两天,我非常不习惯,也很想念,我每天掐准他们在玩或者在吃饭的时间找他们视频,但是后面渐渐的,我也开始适应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有时候就沉迷自己在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剧、听课、画画等,而错过了适合视频的时间,于是视频的次数也减少了。想念的时候还是有的,就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看看,也就可以一解“相思之苦”了。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适应性和孩子的适应能力都感觉到惊讶,并且开始怀疑孩子是不是在“生气”所以故意不理我,而我是不是自私地过多地关注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变少了,这让我内心隐隐产生一种“愧疚”和“内疚”感。

2020/01/19(星期日)

【特写】妥妥妹——我这个人不记仇,因为有仇我当场就报了!

场景还原:三只在永定,过年搬回来很多东西,我们都在忙着整理,他们自己客厅玩耍。突然妥妥妹儿传来哭声,我们闻讯而至,看到妥妹儿坐在两个哥哥中间的地板上哭。看我们过来,她说:“勾勾!勾勾!怂!”(客家话:哥哥推!)我们继续问,是哪个哥哥,她站了起来,拿起桌上的玩具汉堡,直直朝陶二哥拍去。结局嘛,理所当然的,陶二哥哭了。

老母亲脑补:陶哥乐此不疲地挑战妥妹儿,因为利用妥妹可以引来大人;妥妹儿遇到此类情况,首选哭泣引来大人,因为大人会询问她情况并且还有可能会苛责哥哥,给她同情和关爱。既然已经引来了关注度,那“仇”还是别隔夜了吧——陶哥,刚刚你推我对吧?我这个人不记仇,因为有仇我当场就报了!看招!

2020/01/17(星期五)

感悟1:孩子比你想象的要聪明许多

案例:前天晚上,我和梅梅在陪三只玩,忽然陶哥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喊我们,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但是我们看出来了,他发现了在围栏里面的龙眼。一直叫着,发现我和梅梅都默默看着他笑并没有帮助他拿龙眼的意思,我们继续和另外两只玩。可是没一会儿,他跑开去,端了张矮凳子回来,站上去,手往里面够,终于拿到了龙眼,把整个篮子都端到我们面前,超级开心,要剥。

分析:没有人教他要用工具,我们也没有想到他能这么做,孩子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真的非常强,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他对某件事的兴趣,并且给予鼓励,他自己会发展得很好。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

感悟2:孩子的“战争”有他们自己的平息方式。

案例:妥妥妹坐着玩地板上那本会唱歌的书,陶二哥跑过来,一把拿走,站在了围栏旁边,看着我们,似乎在期待我们的反应。妥妥妹先坐着哭了一下,发现没人扶,自己爬起来,冲到陶二哥年前,想把书抢过来,陶二哥不放,妥妥妹又哭,还是没人救场,然后——啪!一巴掌盖了陶二哥一脸,轮到陶二哥哭了,妥妥妹啥也不管,跑到旁边桌子上,自顾自玩了起来。陶二哥捂着眼睛嚎啕了一下,手拿开,没眼泪,然后把书放到妥妥妹面前的桌子上。

分析: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想要寻求特别的关注和反应,像以往一样如果大人去介入,那就让他们的小心思得逞了,争抢就会成为他们“合谋”博取关注的“默契”,但是当他们发现没人理会的时候,这场“战争”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感悟3:避免误入权力之争的陷阱,别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案例:吃完饭后,我在喂豚大哥喝汤,他正开心地玩着他的“豆宝宝”(就是甜豆)。突然他将豆宝宝扔进了汤碗里面,我当时有点生气,就拍了一下他的手背。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表达能力很弱。他感觉到了我的愤怒,因为他的表情僵硬了一下,并且很快,他做出了反击,他把剩下的豆宝宝一个个地扔向了地板。我深呼吸,默默看着他扔完,没有继续阻止,等扔完了,我想带他去洗手(这时候我火气已平息,但还不太高兴),抱到洗手台,他拒不配合。我说:“那你想去帮我捡豆宝宝吧?”他迈着小短腿过去了,我在后面拿着垃圾桶,陪着他,等他,看他慢慢地将豆宝宝一个个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完成后他很高兴。最后,我表扬了他,并感谢了他的帮忙,因为他能承担自己的错误。我们一起愉快地去洗手,洗手过程非常配合。

分析:有油的豆子扔得满地板都是,意味着难清洗的地板,大部分人会因此火冒三丈,就如最开始他将豆子扔进汤碗里来的时候我的感受。如果继续去争,那就陷入了“权力之争”,他想他说了算,不想听你的,你想要他听你的,他偏不想听你的。最后可以想象,大人以武力取得上风,强迫了他洗手,他从头到尾都很不爽,也许会哭闹挣扎,大人强迫结束,感觉完成了一项工作,却没有顾及到孩子这个过程的开心是否重要。

2020/01/07(星期二)

Part1——主题:孩子发生争抢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案例:喝完奶,刷完牙,准备回房间讲睡前故事了。家里有两本人气特别高的故事书——小猪和小野人的故事。在豚哥的强烈要求下,我带着他到了陶哥房间,找到了一本小野人。正要拿走,陶哥不干了。于是两兄弟开始争夺大战,开始哭喊,互不相让。我和外婆站在一旁看着,这时候,爸爸抱着妥妹儿过来了,只见他单手抱着妥妹儿,腾出一只手二话不说就将陶哥拖开,陶哥哭得更厉害了。最终,外婆找来另外一本“小野人”才平息了这场战争。

分析:

1.两周岁的孩子还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仍然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所有我能看到的东西都是我的,我想要的就一定要拥有。

2.爸爸的行为我认为非常不正确。首先,直接拖人容易惊吓到孩子;其次,大人直接介入让他们在这方面的相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最后,让我的情感受到伤害,那个动作让我想起了以往几次相似情况下他的相同做法,说明这期间的几次沟通没有任何成效,同时我生出一种对他的“偏心”的偏见并几乎确认的感觉。

3.家中孩子多,情况比较复杂,虽然从一开始就有建议所有人不要介入,但是最终没能得到支持和实施,这个现状我没法改变,只能尽力调节自己心态去接受。

Part.2——主题:让孩子知道你的原则,并且获得他的合作。

案例:豚哥在我吃饭时候要求我去陪他画画,最后成了到饭桌一起吃晚饭。

又是豚哥专题,没办法,他比较粘我。晚饭时间,他还在画画,喊他吃饭没有搭理,于是我们先吃饭。按照以往的情况,他很有可能没一会儿就跑过来了。那天没有,他跑过来,但却是拿着画笔来拖着我走的,我正在吃饭,于是我告诉他妈妈要先吃饭,吃完就陪你画,他一个劲拽我走,当然,拽不动,于是大哭。哭了几声,停下来了,我把他拉过来,说:“你很想妈妈现在陪你去画画对不对?”(说出他的感觉)他点头。我继续:“但是你看,大家都在吃饭哦,现在是吃饭时间。”他不说话。我继续:“你可以先自己去画画,我一吃完就过来陪你,或者你在这里陪我吃完饭,我们一起过去,你决定。”

这会儿他在我怀里静止了两秒,然后指向他自己的餐椅,要坐上去。我把他抱上去,然后他说要“碗碗”,他决定和我一起吃饭。

总结:当他哭闹的情况发生时,我告诉了老人,先不要介入,事实也证明他不需要他们的介入,因为当奶奶说要陪他去画画的时候,他拒绝配合。孩子其实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容易被转移注意力。他们的情绪容易暴走,没关系,先让你自己保持冷静,给他点时间,情绪暴走之后会有一个平静期,这时候他才能听进去你的话,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这样才更有可能赢得合作。


2020/01/06(星期一)

孩子的安全感,因你的陪伴而充实,因你的缺席而流失。

案例:豚哥从粘妈妈到不要妈妈陪睡。

由于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近半个月的时间,我都在忙着听课、看材料,相对的,陪孩子的时间就越发的少,心里有点内疚,但也在不断开导自己,这是暂时性的,没事。可是,并不是“没事”。

半个月前,我每天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多,陪着画画、陪着泡脚、给孩子洗澡、讲故事、做游戏;豚哥每天醒来睁开眼都能看见我,每天睡前最后一眼也是我。我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那种亲密感,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找的一定是我,甚至看到他爹进房间都做出要他出去的手势,半夜哼哼唧唧的时候,我轻拍着说“妈妈在”,很快就安静下来。早上我去上班,他会主动跟我挥手说再见,而不是再之前的被迫再见或者分离焦虑。

备考那半个月时间,如果他没有特别闹,基本也就是他爹或者奶奶带着睡了,周末时候我还去上课,也没有陪着他去玩,更没有陪他睡觉。

在我考完试之后,就是这周,已经连续两个晚上睡觉找奶奶了。

总结:有时候我们的追求确实会和陪伴孩子有所冲突,当这种冲突来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我做不到,自己心里想清楚追求目标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困难和情况,预先做好心理建设。在我看见他不要我陪睡的时候,我当然是失望的,可是我也相信这个只是暂时性的,接下来我会重新建立起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2019/12/25(星期三)

昨晚陪妥妹折腾了一宿,早上陪豚大哥折腾一早上。

体悟:想要孩子的合作,需避免权力之争。

反向案例:婆婆喂豚哥喝汤,他玩起了吸管,然后两人陷入权力之争,双方体验都不太好。

正向案例:午睡前豚哥一直要画萝卜,此前其实已经画了很多页,仍未满足,他可能在试探大人的边界。我拒绝,他闹腾,我接受,我折腾。

于是问他:“你是不是很想画萝卜?”他点头!

我继续说:“那我们就最后再画一页,画完就该睡觉了,拉个钩,守约定!”

一如既往,我画主体,他画叶子。画完一页后,他主动把笔和纸给了我。

我问是否需要妈妈给你讲《小野人》的故事?你决定,不需要的话我们就直接睡午觉了。

他很愉快躺在枕头上。我以为他选择直接睡觉,没一会儿,又激动地说《小野人》。

满足他,等我故事讲完,他已两眼发直,我放好书回头,他已闭上眼睛。

我不是育儿专家,关于养育,我懂的不多,仅愿在你们需要我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彼此都能有个良好的体验和回忆。

2019/12/11(星期三)

出差两天,昨儿晚上到家。受到豚哥和妥妹儿的热烈欢迎,表达方式为:一直叫“妈妈”。晚饭时间快到时,问他们俩是否要吃饭,说不要。豚哥拿起画板准备画画,并想让我陪他画。我想着,要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我拒绝了,选择先吃饭。他自己在沙发上画画,不久传来哭声,很委屈又很压制的那种感觉。我问,是不是很想妈妈陪你画画,他点头。于是,我陪他画了一会儿,过后让他自己挑罩衣,穿好后坐下自己打饭吃。

反思:忽略了他两天没见到我的想念之情,依旧按照原来的习惯,先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其实应该和他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比如可以先陪他画三朵花,然后我们一起去吃饭。

妥妹儿作为女孩子爱美的特性,开始展现。给她绑了三个小揪揪,夹了夹子,整个过程无比配合,一动不动。最后要带她睡觉的时候,她一开始觉得好,后来豚哥一直在外面哭,她就爬了起来,要出房间,我同意了。

豚哥哭得很伤心,我伸手过去,他便探过身子。(以往我天天在家的时候,此类情况他会不要我抱的)到我怀里没一会儿就不哭了,我带他上床,他还笑了,心情变好,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反思:已经有了要妈妈的意识,好不容易看到妈妈回来,结果泡脚出来妈妈又不见了(带妥妹儿睡觉了)。一个晚上豚哥都睡得不踏实,可能是安全感不够了。

2019/11/02(星期六)

起了个大早,终于实现在8:30之前带娃出门。

今天的目的地是:紫金山体育公园。行囊:野餐垫、风筝、飞机、馒头、火龙果、水、纸尿裤、裤子、纸巾。相比以前出门,今天真的是一切从简不能再简了。

风和日丽,一到目的地,3T就像出了笼子的鸟儿,看见大片草坪和湖水,异常兴奋。还有一个很兴奋的是二马哥哥,拿着新买的风筝立刻就放了起来,在风筝拿出来之后的几分钟里,成功吸引了3T的注意力,但也就那几分钟,后面大概是发现,这不是他们的玩具,是爸爸的,所以也就开始找别的乐子了。二马哥哥独自和风作斗争,几经失败后终于将风筝放飞成功了,就高度而言,全场之最,还是值得赞扬的。

这个年纪的3T似乎对泡泡情有独钟,梅梅花了5块钱买了一瓶泡泡水(二马哥哥在淘宝上买的1L泡泡水还不到10块,但是还没到货),作为泡泡制造机的我,又体验了一把虚拟的人气爆棚。

从零星行人玩到人头涌动,也将带的点心消灭干净之后,便打道回府,路上3T还一直兴奋着看见棋子哦哦哦,看见红绿灯哦哦哦,看见搅拌车哦哦哦,看见洒水车哦哦哦……老母亲一路在翻译他们的“哦哦哦”,告诉他们那是什么,嘴巴干啊~!

估摸着玩得太累了,尤其是豚哥,中午一觉睡到将近17:00。等不到他起床,我和梅梅只好带着另外两只先下楼玩,下午的主题是:溜溜车。小区里很多小朋友都在玩,我感觉不到溜溜车的乐趣,但是陪他们玩还是很有意思的。陶哥会邀请我坐到他后面(他不要梅梅坐哦),妥妹儿是谁坐后面都好,只要能带她溜就行,因为她还不是很熟练(但是后来肉眼可见的她进步神速,我也不断给她的进步以鼓励和肯定)。最迟出场的大哥,是最懂享受的,只要你能在后面坐着或者推着,那他就一定把脚架在溜溜车上,一点力气都不出了。

下午最大的感触并非来自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由他的妈妈带着玩溜溜车,妈妈坐他后面,他很乖,就这么坐着,偶尔看看妈妈的手机(因为妈妈一直拿着手机刷淘宝,估计备战双11),更多的时候是安静地看着我们在一旁疯狂,我和他有过几次眼神的接触,也有在悄悄观察他,感觉他眼里是希望自己也能这样玩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表达出来。相比之下,我想到妥妹儿吃饭的时候手指上沾了一粒米饭都要嗯嗯嗯喊你给她擦掉,是不是太勇于表达了一点也不懂隐忍啊呵呵。都是陪孩子,时间既然已经拿出来花销了,让陪伴的质量高一些,而不是仅仅陪着,可能会让这个时间更有价值吧。

虽然有时候是挺能给我们制造麻烦,但是我觉得还是喜欢我们家这么爱“麻烦人”的孩子。

哦,最后再说一个事,回家后我引导豚哥、陶哥自己脱了袜子,亲眼见到豚哥将他们的3只凑袜子藏到了鞋柜里面,对,还有1只掉半路了。我没去拿出来,想看看接下来是谁会发现这些袜子,又会有怎么样的表现,或者明天问问豚哥记不记得袜子放哪里了。他们最近处于自己做了“坏事”(比如尿裤子、把面巾纸乱扔),矢口否认并指认别人的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丰盛的一天,睡前跟他们一起回忆今天的活动内容,发现孩子虽然不太会说话,但是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记忆力了。(比如说到今天喂鱼,陶哥立马说了哥哥、妹妹,他记得一起喂鱼的还有他们;说到风筝,豚哥立马说了爸爸,他知道是爸爸放的风筝)


今天开心吗?他们笑着点头。

明天还要不要出去玩?他们笑着点头。

这就是我周末的意义所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019/10/27(星期日)

丰满丰盛的一天,去了人民广场玩,花了10元买了一个泡泡水,再花了15元买了一个飞机模型,泡泡人气秒杀飞机模型,我作为一个人肉制泡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人气爆棚感,不仅3T,还吸引了很多路过的大小宝宝。五彩的泡泡随风飘散,地上娃儿迈着小短腿,奋力追逐,当追上泡泡并将其戳破的时候,会听到一阵兴奋的叫声,紧接着,便又看见他们向新的目标奔去。

晚上,将桌子拆掉两个脚,变成了滑滑梯。豚哥的模仿能力很强,原本都是趴着滑下去的他,见我正面坐着滑下来,便开始了模仿。3T玩得很开心,但是总有争先恐后不相让的时候,妥妹儿依旧发挥其霸气侧漏的作风,将陶哥弄哭了,梅梅安慰了一下,看我走来,对陶哥说:“去跟妈妈说。”陶哥哭着(其实好像没有多少眼泪)跑过来,我蹲下,看着他眼睛,他用手指着妹妹对我说:“妹妹!”然后就没了,好可怜啊,只会说这两个字,告状都没法好好告了。我心里觉得很搞笑,期待他们长大,能够组织有逻辑性语言的那一天。

睡前,我拿起手机的时候,电量还剩余95%。谁说今天不丰满丰盛呢。


2019/10/14(星期一)

新的一天,豚哥是从五点开始的。由于老母亲前一天精力透支,即使从昨晚九点陪着睡(比较可能是我先睡着),老母亲仍旧精力不济。好在冯队友给力,陪着他读书,我有倒头睡到7点。

早饭的时候,妥妹跟我一唱一和,她叫一句,我喊一声,甚是好玩。她是机灵的,问说等一下谁要去游泳的举手,她第一个举起了手,手里还有勺子。问说等一下妈妈要去上班你要怎杨,她立马挥手说“拜拜”。

临上班出门的时候,豚哥一个人抱两个水壶,我给了他一个肯定,力气大了,他很开心,再引导,水壶怎么放回去?他又慢慢把水壶放回桌上。我喊陶哥,想跟他说拜拜,结果他转身过来看见水壶,也跑过来抢,拿属于他的那个蓝色水壶。豚哥不敌,哭,准确地说是干嚎,一边嚎一边偷偷看我。

他们每天做着“假装”抢东西,博取大人关注的事情,乐此不疲。可以说是一群心机娃了。


2019/10/10(星期四)

早上6:30之前,所有人都起床完毕。豚哥拉了泡好长的尿,出来听见陶哥的声音,问他是否要找弟弟,点头回应。于是就把他留在了陶哥床上。我趁此躲进了私人空间——主卧卫生间&书房,开始画画。

买菜回来,3T基本已经吃过早饭,正在客厅玩耍。

早饭过,准备上班,昨夜和豚哥聊了许久关于“妈妈要上班”的话题(其实就是和他重复他和妈妈当天做了什么事,明天他和妈妈即将做什么事),今天跟他说要上班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挥手拜拜,但是很快又过来抱住我的大腿。有进步,起码多了挥手拜拜的反应。

临出门,妥妥和陶哥脚踩小矮凳(妥妥更是一脚一张凳),扒拉在围栏那里,想要够什么东西够不着。后来越靠越近,妥妥可能觉得有危险或者无助,亦或者只是习惯性博得关注,她趴到陶哥手臂肱三头肌附近,连着衣服一起咬了一口。接着就传来陶哥歇斯底里地哭喊,好吧,其实他每次哭都挺卖力的。——这便是我出门前看见的最后画面。


2019/08/16(星期五)


图片发自App



2019/08/15(星期四)

当前天还在羡慕妥妹儿有两个哥哥疼,今天就发现她被欺负也是双份的。瑜伽垫摊在地上,她想掀起来,豚哥给压下去了,她哭。好不容易豚哥走了,勤奋的她再尝试掀起,结果陶哥又来给压住了,无奈妥妹儿的个头最小,力气最小,只有哭等大人救的份儿。我蹲在她旁边,问她怎么了,是不是想把垫子拿起来,拿不起来有点恼火?她边哭边拥抱我,然后我对她笑,没一会儿她也笑了起来。

我平静的语气和说出她的感受,让她觉得被理解,看着我笑的时候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了吧。

中午睡觉前,豚哥喝奶,一转身他把奶瓶导致,被咬得快要寿终正寝的奶嘴,没能阻止奶流出来。他的腿上,床上,都有。我迅速抢过了奶瓶,可能表情有点严肃,我那瞬间也确实有点生气,但是后来想想,和善而坚定,惩罚不具有长期效果。所以我深呼吸以后问他:“奶奶倒出来了,该怎么办?”他估计被我开始那瞬间的不悦气场影响了,看着我,我感觉到他当下有点害怕。于是再次用更加温柔的语气并笑着跟他说:“奶奶倒出来了,奶瓶里面倒出来的,对不对?你的脚和床都有奶奶了,我们要怎么办?”这时候他回应了:“wu~!”于是我继续:“你想把他们擦干吗?”他点头。

“那我们用什么擦呢?我们有面巾纸吗?”他指向了桌面的面巾纸,点头。

于是我们各拿了一张面巾纸,把现场擦了干净。虽然席子还有点湿,但是这个过程里,他没有被恐惧支配,而是再次体验了,奶倒出来了,要用面巾纸擦干净。

对于还处在对“不”了解不到位的年纪的他们,我想着,那就带他们去做可以做的事情吧!




2019/08/14(星期三)

今晨还没六点,豚大哥就醒了,饿了,喝完奶,嗨了。二马哥陪他在床上躺着,豚哥自嗨,我起床画画。

中午下班回到家,一进门,豚哥就一直朝着我笑,然后叫baba~这会儿,陶哥沉浸在自己的玩具里,妥妹儿在厨房咿咿呀呀。听说他们上午去了广场各种狂奔。我把包放下之后,洗手去,陶哥跑过来抱大腿求抱抱,老母亲心里很高兴。记得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独立而且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去上班,可以开心地跟父母拜拜,能够自己玩;父母回来,又能开心地和父母一起玩。

中午吃饭,看到不一样的陶二哥。豚哥最先爬到了餐桌底下,陶哥不敢爬进去,一直在外围跟哥哥打招呼,妥妹儿一会儿也加入,一起爬进了桌底,陶哥把头朝前升了好几次,还是不敢爬进去,又退了出来。难道他有幽闭恐惧症?

午饭期间还看到一个无奈的画面:妥妹儿在推着椅子玩,豚哥跑过去,拍了两下椅子,妥妹儿就大叫表示抗议,豚哥停下,看了妹妹2秒,忽然就转头跑别的地方去玩了。孩子是不是对于自己的玩具还有“领域”意识,我,你不能碰,我的玩具,你也不能碰。


2019/08/13(星期二)

妥妹儿经过4天发烧,终于把疹子给发出来,而后退烧。但是这么些天的折腾,让她和以前有了些许不一样。

陶哥端起来她身边的凳子,离她还有至少50公分的距离,她就开始叫了。豚哥碰了她一下,她还是叫。下楼散步,各种不想走路,要抱。作为家里最小的小公举,其实我还是挺担心她被宠坏的。因为她只要一叫,就会有人上前服务、满足她,甚至眼泪都不用留。

中午她玩小矮凳,被凳子砸了脚背,还没大哭,就有外婆上前去哄,而后是两个哥哥过来给她吹吹脚背,哥哥是听大人的话,可能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吧,妥妹儿却特别积极,还把腿特意抬高给哥哥吹。

晚上我们在吃饭,她一个人在沙发上爬爬坐坐、自娱自乐,两个哥哥在你追我赶到处跑来跑去,可能是口渴了,豚哥就自己去找了自己的水杯,要喝水。同时把妥妹的水杯给送了过去,妥妹儿正要接,谁知道陶二哥一把抢过,妥妹儿大叫,哥哥又抢她东西,可下一秒,陶二哥把水杯盖子打开,并且把水杯递到了妹妹嘴边。

老母亲到现在都是想不明白的,唯一想明白的就是——我也好想有哥哥,两个贪心的话,一个也可以呀。

2019/08/12(星期一)

三只在晚饭前已经完成进食,晚饭时间没有坐餐椅,而是在地上跑来跑去,偶尔这个跑过来尝口青菜,那个过来尝口肉。我坐的位置靠墙壁,他们很喜欢顺着小道跑进来,躲在我椅子背后,玩躲猫猫的游戏。

忽然看到地板上洒了些许不明物体,一开始我以为是豚哥吐出来的肉,仔细一看,不对劲,是豚哥拉便便了,没有穿纸尿裤,便一点点顺着裤腿漏了出来。豚哥脸上带着点严肃,似乎担心我们会责备他。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略带着无奈,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给他洗干净、换裤子,然后继续吃饭。

还记得以前,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换带屎的纸尿裤,都觉得恶心,可如今,便便就在饭桌旁,吃饭一半还去洗屁股,回来还能面不改色地继续吃饭。不得不说,孩子改变世界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3T宝贝一起成长(2020.03.2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