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吃苦,人生为何如此不同?
秀梅
秀梅这样的人物,原本和我不太有机会有交集。我的朋友圈,通常一半在烦“公立学校累,私立学校贵,民办学校要排队”;一半在晒世界各地旅游风情。因为在计划中国自助游,我买了彼得的纪实小说“ 中国自驾游”。就这样,秀梅出现了。
彼得于2001年在中国拿到了驾照,于是沿着长城晃了一圈,接着在北京郊外的农村住了好几年,又在2005年开始南下温州,见证了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变迁。他把这些年的经历按照“长城”,“乡村”,“工厂”三部曲。他笔下的中国,比我微信朋友圈的中国真实宽广的多了。
秀梅是“工厂”篇章出现的人物。2005年,温州一家新工厂招工人。和每一个工厂招聘海报一样,老板找的是“能够吃苦”的员工。秀梅报名,迟到了一天,不过她自有办法。她自称在东莞有过工厂工作的经验。如果不把她的名字加在名单上,她就在老板的办公室赖着不动。两个小时后,她成功了。因为老板已经快被烦死了。
后来我们发现,她从来没有工作过,也没有去过东莞。她年仅15岁,从老家搬到温州,拿着姐姐的身份证找工。她上了流水线以后,立马成了最能吃苦,做零件最快的员工。不久以后,把家里的姐姐和爸爸也一起带入了工厂。
她的理想是,赚够了钱,回老家开一个皮鞋厂。
秀梅一定不是她的真名,但是她一定真实的存在,而且成百上千。
安妮
如果不是因为旅行,安妮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社交圈。今年夏天,我们一路去苏格兰各岛骑行。苏格兰北部的易斯岛,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以艺术家居多。我们入住的民宿房东安妮,是一个制陶艺术家。
她做陶艺,其实是半路起家。原来一直从事艺术后勤管理工作的她,有一次组织陶艺工作坊,一个报名学员缺席,她想自己去试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后,偶遇成为兴趣,兴趣竟然做成了事业。
她以做陶艺为爱好,练习了很多年。等她正式想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还有三个孩子要抚养,买不起这里的房子,于是决定在气候恶劣的小岛上,自己造一所!
房子的计划工程,花费一年时间,建造过程,大概花了三年时间。这几年,她就在房车住着。从北欧进口原材料,造屋顶,安排电子线路,搭建工作室,改造花园。她,一手一脚白手起家,建设了一个美丽家园。
安妮的家,和路易斯岛其他艺术家的家一样,星星点点散布在小岛贫瘠的土壤上。踏入其中,一派四季如春的洞天。粉蓝色的墙壁,北欧式质朴的木质家具,加上她自己烧制的暖色系各式陶具,满屋的植被,混合着薰衣草的香味。孤岛的温柔乡,就是这个感觉吧 。
她的理想是在平静的小岛上,做她的陶艺。
安妮和秀梅
离开路易斯岛的渡船上,我合上了“中国自驾游”的最后一页。来自岛上的安妮和来自书里的秀梅,在我的脑海中,栩栩并立。
天涯各方的安妮和秀梅,其实共享着很多内在的品质。她们都是非常有决心的女性,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绝不放弃。她们也是天生的问题解决者,问题不是问题,只是需要解决。即使过程再苦再累,她们也有先锋者能够“吃苦”的勇气和韧性,一种精神。
这两个具有创造性和韧性,“能吃苦”的女性,好像又非常不同。她们一个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一个是服务业时代的代表。她们的背景决定了看世界的角度,她们看世界的角度也决定了她们的轨迹,即她们的世界。
学习能力:
秀梅一看到书,就头痛,早早的辍学。我没有了解到安妮的教育背景。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具备学习的能力(meta learning ability)。她设计房屋的时候,能够从头开始学习建筑学,工程学,材料学。有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毅力,并且具备基本的推理思维能力,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推理,获取新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这个能力,未必和学校教育有关。
理想的来源:安妮的理想并非来自计划,它是自发的。安妮由于偶然的机会,得以参加一次制陶工作坊,以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继续一边工作,一边维持自己的兴趣,十年以后,才成为更专职的制陶艺术家。秀梅的第一份工作是通过激烈竞争获得的,自此她将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然后回去帮助爸爸打点杂货铺。秀梅的理想应该是来自温州老乡的典型成功案例,开一个皮鞋厂。这是不是秀梅的兴趣,我们不知道。按照兴趣生活,对她来说,目前还是一个奢望。
工具,资源和她们的世界:秀梅的世界,辗转于工厂和爸爸的杂货铺之间。她是一条标准化流水线的一个部分。她没有机会发现她生产的零件会如何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在哪里销售,也无法知道顾客长得什么样,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她的信息来源是工厂的小姐妹还有来自老家的家人。这是她的世界和工具。
安妮在这方面具备了强大的资源发现和利用条件。她可以通过互联网做调研工作,发现最适合她房屋的建筑材料来自北欧;以前做艺术管理工作多年的她,无形中也会积累很多营销,学习渠道,和对艺术的品味。她的陶艺工作室,麻雀虽小,可是从原料到设计,生产,销售,展览,安妮可以对整个生态环节做到把握。
和时间的关系:我经常听到核心竞争力这个词汇,但是我还是决定不这样思考。总是想着要击败对手的人生,太急切想要成功的人生,绷得太紧,缺乏安全感。所以我选一个角度:我们和时间的关系。
秀梅总在和时间赛跑,15岁她便迫切希望工作,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体力不支以前赶快筹到第一桶金,开一个皮鞋厂。时间是一个严厉的教练,抽着鞭子。时间对安妮,宽容了很多。她做陶艺的手艺,声望和创造力,逐步正向积累的。她的不可替代性,和时间正相关。时间成了她的盟友。
无论我们如何吃苦耐劳,终究留有太深厚我们所属时代的烙印。我们所说的努力,好像还贴着农业社会的标签,以“努”开始,以“力”收尾。面对新的时代,我们是不是需要更有头脑的“吃苦”呢?
试试一起设计自己的职业吧!
职业的道路,经历着迷茫,纠结和害怕?我们的微信视频设计工作坊,免费邀请你一起来探讨,如何做自己职业的教练!如何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来自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的人,一起开始一个奇妙的历程!扫码获得更多的细节:
资料来源:
亲身经历
图片来源:
http://peterhessler.net/country-driving/
http://www.embracescotland.co.uk/wp-content/uploads/2014/04/St-Moluags-Church-Ness.jpg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28135251/Miss-Mus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