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合孩子与钢琴成为“好朋友“要步步为营

每个孩子都是一片风格迥异的“叶子”,可是怎么“对症下药”呢?这就要考验家长们的智慧了,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只有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最信任,家长对于孩子最懂!

对于学琴这件事儿,如果碰到孩子有抵触心理,比较排斥,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呢?有的家长就想当然的“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有的家长则强迫而为。而明智的家长就会抓住孩子的“弱点”,一步步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引导孩子成功爱上钢琴。

那就看看下面这位母亲是如何打消自己儿子对于钢琴的抵触心理的!

撮合孩子与钢琴成为“好朋友“要步步为营_第1张图片

出差回家,看到五岁半的儿子饭后自觉坐到琴凳上,自己认真摸索新曲子,碰到有些不容易双手配合的节奏,他也会有些着急,但是在我提出可以帮忙看谱的时候,只说:你就别管了……我又听奶奶说在妈妈出差的十几天,儿子每天都自己饭后自觉弹琴,还从老师那里得到五角星,当妈的着实欣慰。

儿子学琴基本是我的决定。他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喜欢随着音乐舞动,但这些其实是大部分娃娃都有的表现,也不能说明什么天赋。所以很客观的说,学音乐是我对他的期待,我希望他的气质里有音乐的熏陶,我也希望他能领略音乐的魅力。

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在讨论是先学钢琴还是先学打鼓的时候,他和他爸一边倒的说要打鼓!我打探了一些学鼓的地方,有正规的琴行里音乐学院老师的一对一课程,有民间乐队的小班授课,也有那种雅马哈音乐教室里打游戏式的儿童启蒙课程。儿子自然爱上游戏课程,当时参观的时候他就赖在前台,大有你不报名我就不回家的架势!

我为此咨询了一些朋友,答案是:这种课程趣味有余,正规不足,更有朋友引用自家儿子的例子,说打了一年游戏之后转正规训练,又花了半年才把坏毛病改了……这自然不符合我的要求,我相信音乐世界本身是美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儿子自会爱上它,不需要用游戏这种方式来讨好。后来我带他试听了正规的课程,他自己百般不适应,有一个上课十分钟自己爬着出了教室……学鼓的尝试于是告一段落。

所以说,表面的兴趣不一定是真的兴趣,儿子现在还是喜欢敲敲打打,我也相信他之后可以学学打鼓,但是作为音乐启蒙来说,打鼓就不一定是个好选择了。

撮合孩子与钢琴成为“好朋友“要步步为营_第2张图片

充分铺垫,挠出孩子的小心思

接下来就是钢琴出场了!学琴是大事,周围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学琴,不夸张的说,家家都有血泪史。为了让自己有所准备,我给自己先报了钢琴课,利用午休的时候在公司附近的琴行上课。虽说有心理准备,钢琴果然是太难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坚持练习,我对自己的进度一直不满意。但是尽管如此,午休时候弹半小时琴,倒是特别的提神,自我感觉很好。

我在家也经常跟儿子说起我学琴的事情,让他听听我在琴行的录音;

身边也有小伙伴在学琴,我会时不时给他看看小伙伴学琴的录像,称赞别人的进步;

外出时我会带他去琴行逛一逛,看看各种乐器,摸一摸钢琴,听听敲击琴键发出来的声音;

这些小事看似无意,但都是我特意安排的,算是“挠挠”他的小心思吧。

然后去年十月份的某天,我搬回来一台钢琴。儿子看到这庞然大物非常抗拒,哭着叫着让我搬走,他的巨大反应也让我很吃惊,我至今也不完全明白。不过有几点猜测:

妈妈要弹钢琴不能跟我玩了;

家里其他人对他学琴都是消极的态度,尤其是爸爸,自己小时候有过怒摔小提琴的血泪史,经常言语中透露出钢琴很枯燥,是美好童年的敌人云云;

我的铺垫工作还不够长……

但是不管如何,既来之,则安之。我跟儿子说这是我给自己买的,因为我爱弹钢琴,我还跟他炫耀了一下我有限的琴技。

我有时候还故意用激将法,说这琴是我的,他不能随便碰。儿子感觉我也没有强迫他立马要学,慢慢就不那么排斥了,偶尔自己也来敲几下;特别是孩子的竞争心里作祟,我越不让他弹,他就越想弹。他乱弹得时候,家里人就称赞他弹得好听,他自己应该也挺美。

钢琴最大的好处是,怎么弹都好听,这也是我觉得它适合启蒙的原因。熟悉了钢琴之后,很自然地,他也开始有很多疑问(比如白黑键有什么区别),也想看懂那谱子上的小蝌蚪,这时候我想,时机来了!

撮合孩子与钢琴成为“好朋友“要步步为营_第3张图片

琴童生涯,养成习惯最重要

后来就跟其他琴童一样,找了老师开始每周上课,每晚练习。启蒙老师很重要,我们很幸运找到了好老师,她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教学。比如儿子喜欢节奏(估计也是打鼓的原因),老师开始没有教指法,而是让他用钢琴弹节奏,他的接受度就很高。老师还会时不时的表演一下,儿子就超级羡慕,也是刺激他学习欲望吧。

说到每晚练琴,我开始就规定他每晚在钢琴前坐15分钟,随便弹什么,但是时间要固定,我希望这样能够养成一种习惯,琴弹的好不好倒在其次,能够懂得坚持和克服困难不是大多数琴童家长的期待吗。

有趣的回忆是第一天在家练琴,儿子一口气问了28个为什么,我想好奇和刁难各占一半吧。我耐心的把28个为什么写在一张纸上,有些我知道的我就回答了,有些不知道的让他下次去问老师。我那天还特地发了朋友圈感叹,我记得我说的是:“记得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有问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的三个阶段。如果是什么和为什么家长处理得好,以后凭什么就会比较少。”

学琴初期,学的很简单,儿子每天就自己在家乱弹,自我陶醉,然后家人都在后面鼓掌喝彩。他开心的时候,我就拿谱子让他练一下,基本上能做到跟着他的节奏,把每周练习“哄”着做完。后来慢慢难度加大,光靠乱弹已经不能完成老师要求了。我的理念是,不管学什么都要有门道,真正走进去才能体会到美,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不期待他成为琴师,就放低要求,比如指法、比如节奏。但是高要求的做法不一定是当监工,引导、有乐趣的引导很重要。

儿子练琴的时候,我就做旁边当啦啦队和故事会——

啦啦队的任务是适时较好,做思想工作,承认困难,并肯定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事实也是如此);

故事会的任务是找到时机,编编故事或者笑话,调节气氛同时增加记忆。儿子喜欢当小老师,我就给他当学生,他会学着老师的口气给我讲知识点,还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琴谱上给我做标记。

这些回忆起来很可爱,可是当时的我心里肯定想的是如何让他把自己的练琴任务好好完成,还是很考验的。

钢琴越学越难(真的很难!),每个阶段都有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也就只能见招拆招了。现在回忆起来,暑假俩月没上课,开学以后的那段时间确实也是个大挑战,好在也过来了。实在泄气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学琴是我的决定而不是他的选择,他在钢琴这件事情上每往前进一步,都是给我最好的礼物。陪儿子练琴以及参加体育训练以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政委和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和重要啊!

如果要给这一年写个小结,那就是:

高期待,学习的过程要保持高要求,这样能让孩子领略到真正的乐趣,浅尝辄止的局限性太大,因此不建议采取速成的方法;

识特质,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用的方法就不太一样。比如我儿子一直专注力很好,不存在坐不住的问题。如果家有坐不住的孩子,方法可能又不太一样

巧引导,看似枯燥的过程也可以有很多乐趣,我觉得这个是最看得出家长功力的地方。我自己也会经常着急发脾气,这时候唯有不断地提醒反省自己

待花开,前面三点都做好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看他演出吧。在钢琴这件事情上,儿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我并不想说他这一年的成果有多优秀,因为比起他弹奏的那些曲子,我觉得过程更加美好珍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撮合孩子与钢琴成为“好朋友“要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