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1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涵盖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模块)

七、八章教学

考点一、教学的概念

1.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2.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考点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1)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选择教学方法;(2)写好三种计划:一是写好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二是写好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三是写好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2.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是:(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6)双边活动积极。

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和答疑

5.学业成繢的评价

考点三、教学原则

(1)目的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结合的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穿渐进原则;(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

考点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

3.读书指导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

4.演示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6.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7.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8.发现法: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舌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考点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舌动的对象;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帅要教授教材,学生要领会教材的内涵;教学手段是上述三要素相互联系的桥梁。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考点六、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考点七、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育制: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

2.班级授课制:

(1)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复式教学: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3.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一般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种”

(1)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组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2)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传统的编组方式,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

考点八、教学评价的动能

(1)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教学功能;(5)区别和鉴定功能。

考点九、教学评价的类型

1.从评价功能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3)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

2.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1)常模参照评价: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相对位置(或名次)来评价,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它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

(2)标准参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被评价对象与其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

考点九、课堂管理

1.概念: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5)教师的影响力。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职责权利和确定的组织地位。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

(2)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因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

4.课堂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1)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5.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

勒温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6.课堂纪律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7.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淮南师出教育

电话:0554-6222131手机:15309642131、13309642131

地址:淮南市朝阳路与龙湖路交口新天地中央广场1008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