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可以很自我

之所以这么晚还没有睡觉,原因之一就是放假任性,其次是在寻找一个答案。

最近,我跟我的两位正在上大学的弟弟谈起大学读书的那些事情。这两个弟弟,一个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获得存在感的学霸,另一个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获得优越感的酷帅。我是一个从来不跟任何人比较,只会跟自己较真的人,所以我一直想纠正这两个人。我跟学霸说:都是大学生了,就别拿出高中生那种低端比较思维了——人家数学考了135分,我下次一定也考这么多,甚至超过他。这样下去,你只会变得眼界狭隘,盲从,离那个原本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我跟酷帅说,从小到大,一旦你跟别人比较,就是找借口,因为你的结论永远只有两条:一,我的分数是不高,但是我们班还有比我考的更差的同学;二,人家分数比我高,是因为人家的……(记不清楚了,大概是学校、老师这类吧)比我的优秀。

一直以来我讨厌跟别人比较,因为跟别人比较从来都没有给我带来一丁点儿好处。小学时,我的成绩让我不屑于跟其他同学做比较,后来,我发现我是如此的傲慢以至于那个时候的我就开始看不起这样的自己。初中时,我开始跟身边的各路高人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就是自己陷阱自卑的泥潭;高中了,一个人进了一所谁都不认识我的学校,开始学着摆脱那个自卑的自己,拿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那个我进行比较。我不在乎任何人的成绩,包括我自己的,我只在乎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我尝到了甜头,高考的结果没有让人很失望。

进入大学后,我继续坚持着“不跟别人比”的做法。在大一元旦时,室友5人结伴到网吧通宵,而我一人留在宿舍;在考过了英语四级后,我努力让六级成绩高于四级;在大家都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我经常呆在图书馆或自习室为考研做准备,每天都期望今天读的书比昨天多。然而,我发现这种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大学不会有高中那种频繁的考试,也没有那么明确的知识点,我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的进步。因为“今天读书200页,明天读书就要超过200页”的做法实在愚蠢。

尽管一直都在纠结,苦苦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读书,这也是我没有经历过大学迷茫期重要原因。当然我也不会就此轻易放过自己。硬着头皮阅读各位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看不懂、记不住就多看几遍。所以,在考研复试时,当我跟复试老师提起我对斯宾格列《西方的没落》这本书的理解时,老师问我:这本书你读了几遍,我毫不犹豫地回答:3遍。他微笑点点头,让我细说我每读一遍的理解。

大学四年让我把“只跟自己比较”实践成了“只跟自己较真”,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从中获利了,毕竟书不是白读的。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发现自己书还是读的太少了,眼界、见识窄,不抵身边同学。所以,每次导师布置论题时,我都会认真查看大量资料,当和同学、老师开始讨论时,我又发现自己不仅见识少,逻辑思维能力也跟不上。庆幸的是,我因看到一个努力向上的自己而没有自卑,但依然只跟自己较劲。另外,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我已经失去竞争或争取的意识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不认同弟弟们这种“跟别人比较”的做法,也不享受只跟自己比较的经历,那应该还存在第三条道路,或者第四、第五、第六条道路。像我这种原本只崇尚“跟过去的自己相比”的人,结果变成一个只跟自己较真的人,完完整整地落入自己的小小世界,应该时不时地出来冒个泡,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拿自己跟别人比比又何妨,只要不迷失自己,我照样可以卯足劲儿做更好的自己。

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我想告诉我的弟弟们:大学里有两件非常重要是事情要做,一是认识现在的你,而是迎接四年后的自己。在这四年里,你们拿自己跟别人做比较或不比较,我希望你们都不能迷失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迷失自我的途径有很多,但我推荐多读书和读好书,因为我越来越相信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大学,可以很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