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九月,我们上学去

九月,我们上学去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八月的尾巴,九月的初始,正是一年上学时。


幼儿园的开学送学蔚然壮观,家有小儿初入园,我深有感触。


全家总动员,一把小儿送到小班的班级门口,交给老师,接住老师快速离开的示意眼神,即刻落荒而逃,而来不及撤退的家长被自家娃抱住大腿进退两难。


及时撤退的家长走出校园门口又折回围墙栅栏处,恨不得把铁杆空隙掰大点好把脑瓜伸入校园张望自家的小人儿究竟是哭还是坐着发呆,但实际啥都看不到,但不妨碍家长殷切的心思。


没机会霸占得栅栏位置的家长也并不是没办法,可以竖起耳朵,辩听此起彼伏的哭声,总觉得自家的娃肯定也是加入了这哭声大合唱中了,不觉得热泪也盈眶了;


这是娃和家长都患上了分离焦虑症。


忽然有位家长说,前年有位初入园的女娃娃抱着园里的大树哭了一个月不肯入班级,闻者瑟瑟。


不得已,家长们一步三回头,心有挂念地回到家,眼巴巴的看着钟摆,盼望着快点到下午可以接回家就好。


但又自我安慰老师肯定可以把娃娃们逗乐到忘记哭,终于忍不住了打短信问班主任自家的娃可好,一时又不见回信更加愁闷。


班级群里忽来一条信息:老师,我家睿睿不哭闹了吧?这像打开了一个情绪的闸门,家长纷纷同问,表示一样的挂念,一直到午后两点老师才得空统一回复:大家放心,老师会把孩子照顾好的。


咬文嚼字后,我心想这班娃是怎么哭闹法,老师到这钟点才得空回复,且是避开了哭闹这个词语。



就在这个忐忑焦虑的等候中,桂姐在朋友圈的说说"校园太大,迷路了”成功把我逗笑了。


桂姐女儿读书争气,去了本省最好的大学。


但学霸女儿认为当前时尚的做法,即是:家长,请待家里;上学,自己去,行李快递去;该显摆的已经显摆过了,去了大学我也是平凡的学生。


最后,桂姐套用清华大学大学邱勇校长话:"给妈妈最后一次把你当小孩的机会撒"。


于是桂姐踏上送学之旅,如今叹息在诺大的校园迷路了。


燕姐就不一样,从六月份开始准备好户口、最近三个月的水电缴费单,上网登记,排队报名,找托管班,一直到九月三日,这臃肿累赘的小学入学筹备才算画上完美的句号。


鹏哥的朋友圈有些许失落,小鹏高一住校。鹏哥鹏嫂一下子失去生活重心,无心煮菜,上了几天的菜馆吃得满嘴油腻,就盼着周末儿子回家才有动力改善伙食。这是中年人的分离焦虑吗?


家长群里有一条真假不辨的新生欢迎词:

今天来报到的新生请注意一下,给你们一个小小的请求。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

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为你们做点什么吧。


读来泪目,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小孩开启新的征程时,也是父母在调整在适应新的生活内容之际。


不由得想起当年父亲送我入学的情景。那已是10年之前的事情。

父亲早早就买好时尚的红色拉杆箱,但忘记了密码锁的密码,害得母亲来个排列组合办法列出数字逐一排除,试到第68组数字才打开密码锁。


当年已八旬的奶奶获释,我要去省城上学了。奶奶瓮声瓮气的说:"读我们镇的大学就好,干嘛要去广州,那么远"。

本来越靠近上学的日子,我那离家的心就越愁闷,奶奶的话更是令我想到那断肠的“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句子。

终于踏上征程。抵达广州是凌晨五点,路灯打在灰灰蒙蒙的空气里,无法分辨白天黑夜。出租车送我们父女到了学校,在家里鲜少干家务的父亲立刻把行李扛着、拉着、背着,爬上九楼宿舍,又立刻找抹布擦洗床板摆放席子,一丝不苟。我像白痴一个站着发呆。父亲把生活物品摆放好,立刻又带着我去找饭堂把肚子填饱。出了饭堂,父亲说休息半个小时把饭菜消化得回家了,要上班。

我送父亲到校门口,父亲着急摆手让我赶紧回到校园内,他说可以自己去搭公交车,急忙跑往公交站,还不忘记回头摆手让我赶紧回到校内。


我遥望着父亲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父亲的背影淹没在汹涌的人流中。我想起来父亲他一夜无聊,一直忙到现在,又得开始10个小时的返程。

回到宿舍,宿友的父母说要好好逛省城玩几天再回去。我一想到父亲没逛过省城就这么搭车回去,我心愧疚啊。



朋友圈里,不仅我在挂心上幼儿园第一天的小儿。在深圳的脑叔也在牵挂着在湛江初上幼儿园的小女。

其实,9月1日,脑叔回湛江了。

脑叔一人在深圳奋斗,在湛江买了房子,解决了孩子读书的问题。暑假期间,老婆孩子奔赴深圳一家团聚。开学时间一到,脑叔把老婆孩子送回湛江。这也是一种新型的送学模式。一位活跃在教学第一战线的班主任朋友说,像脑叔这样子的家长不为少数,他们把孩子送回来上学是为了重新更好的出发。跟目送孩子远离家的家长不同的是,他们站在他乡回头凝望孩子的身影。

不管是父母目光凝视何方,孩子都是心头的牵挂,是爱的起源又是爱的归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12九月,我们上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