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想做好一个产品,需要了解多少个平台?

「轻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想做好一个产品,需要了解多少个平台?_第1张图片

今年的 Google IO 又要开始了,按惯例,重头戏之一就是新版系统 Android O(8.0)的介绍。不过这一次,我实在提不大起兴趣,因为上一代的 Android N 到现在份额还不到 5%,Android O 是什么,已然没那么重要了。对于大部分 Android 开发者而言,新系统发布不是福利而是负担,因为那会带来更多的版本兼容问题,而对产品的影响,远不如 Support 包更新了有趣的功能来的有价值。

去年,我们从豌豆荚拆分出来,创办了一家新公司「 轻芒 」。当我们做新产品轻芒杂志的时候,不再选择多平台齐头并进的策略,即便我们有很多 Android 老手,但却选了只做 iOS 版本。因为早期产品需求会持续变更,多版本迭代的成本是 1+1 远大于 2,这个亏我们吃了太多次。iOS 性能优兼容好,可以更好的保证流畅和交互稳定,对于验证产品是更好的选择。年初,我们开始做微信小程序版本,原因并不是觉得这是风口,而是因为它触达用户的方式更直接,可以把我们新的想法第一时间送达和传播。而 Android 版本,被我们放进了 “等我们验证好产品希望给更多人用的时候再做” 的待办清单里。

很多产品会在开发之初,就选择落地各个平台,配齐团队齐头并进,不少时候,我会对此有所质疑。因为也许这是忘了考虑成本,考虑平台特性和当下产品目标的契合度。和很多年前相比,现在做一个产品可以选择的方式实在是丰富太多了,后台,各种云主机云服务,不同的语言、框架、存储方案,前台可以做 Web/Android/iOS,但也可以考虑做个公众号、小程序,等等。

所以,当 StuQ 的同学来问我能不能一起做场知乎 Live 的时候,我想也许可以聊聊「如何快速掌握新技术平台」这个话题。这是开始新公司新产品最大的一些感受,做为程序员,当下擅长什么固然重要,但往前看,能快速上手新的平台,对于高速变化的环境也是绝对必要的能力。很多人和我聊过这个话题,我自己一直没特别仔细的梳理过,正好借这个机会整理一下,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分享时间:4月18日晚20:30,报名链接:https://www.zhihu.com/lives/833742304136265728

本次Live是受斯达克学院「StuQ公开课」的邀请,并与「StuQ公开课」共同策划。

在这次Live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学习新技术平台的一些方法和心得,技术生产力的提升总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平台,从不同的客户端平台,到各式的后端服务框架,作为程序员,不仅需要对这些保持学习和了解,还时常要去新平台上进行开发,甚至让它成为自己的核心技能。很多人会来了解我是如何去面对这些新技术的,我总结了一下,通过这次Live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本次Live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程序员应该构建怎样的技术知识体系

•如何给自己设定新技术平台的学习目标和策略是最有效的

•我学习新技术平台的方法是怎样的

•有哪些工具和资料是对这些学习最有帮助的


「轻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想做好一个产品,需要了解多少个平台?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轻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想做好一个产品,需要了解多少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