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从乌鲁木齐到喀纳斯,历经了十个小时的夜间火车+七个小时的白天行驶,当美如仙境的喀纳斯呈现在我眼前,再辛苦的行程都是值得的。我只恨自己长少了眼睛,目不暇接中,我唯有感叹:上天在如此辽远的地方深藏这份美景,既是图瓦人的福分,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行程中,有一位年过七旬的美籍日本女人,她身着牛仔,在饭后喜欢叼一支烟,身形矫健得像一个才刚六十岁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叼烟的姿势以及七十多岁还在爱着旅游的那颗心,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三毛。一个走遍千山万水在寂寞的时候也喜欢抽烟的女人,她在外行走的时候喜欢穿背带牛仔裤,骑自行车,一生视文字和旅游为最爱。在她的文字里,旅游就像一根线,穿起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从小就做着旅游梦,甚至为了这个梦在大学时候选择了旅游专业。然而,我的脚步始终禁锢在家庭生活里。当去年选择退居二线,儿子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从此以后你可以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了。”这无疑是一种鼓励,也是我自己的终极目标。把新疆当作我2018年的第一次旅行,是因为这个地方早就植根在我的梦里。我要寻找那种美梦成真的感觉。所幸,我遇见了这位七旬旅者。若干年以后,倘否我头顶着白发行走在途中。蓦然回首,我会记得她的身影,也会感叹:原来,旅游与年龄无关,只与心态和爱好有关。

二进喀纳斯。今天特地起了个大早,感受清晨高山气候的凉冷。许是昨天刚下过雨,无论空气还是山林,都在干净中透出清澈。看着同团的日本女人在一个人独行,我邀请她与我合影,她温顺地靠紧我。这种温顺,是日本女性特有的气质吧?利用午饭间隙,我与她用英语交谈起来,得知她是1944年出生的,我惊讶于她独行的勇气。她告诉我她生活在纽约,已经去过上海和北京了。然后我问她下一站去哪里?她说回日本。她问我接下来去哪里?我告诉她去伊犁,我的话才落音,她就不停地感叹伊犁very nice!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她说我的旅游路线刚好与她相反,同时羡慕我不是一个人在旅行,有人结伴同行。我问她喜欢独自一人旅游吗?no no no!她一连说了三个no ,但是她告诉我她喜欢旅游。我不敢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选择一个人在路上,又为什么远离故土在美国定居。当她反问我住在哪里我告诉她在湖南,她似乎对湖南这个省份也并不陌生,她甚至会书写中文,我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她学习中文并且在中国游历那么多地方。当她微沉的后背在人群中移动,手指之间飘着烟雾,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寂寞和孤独。我告诉她等我到了她这么大的时候,我也希望像她那样行走在路上,她搂住我的肩膀开心地笑了。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感受到了潜藏在她身体的热爱,那种对旅行的热爱。也许,只有在人群中、在旅途中,她才可以淡化她的孤独,也可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吧?不管怎样,我还是非常佩服她,一个与我短暂相处的异国女人。她是我这一生中见过的年纪最大的旅者,也是我这一生中用英语交谈过的外国人。愿接下来的岁月,属于这个女人的开心能够多一点,而我在未来的旅途中,有人牵住我的手一起同行,而不是像她那样一个人走在路上。(今天的交谈也让我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等这次旅途结束,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习英语,再也不能松懈啦!)

要离开北屯了,今天一天都将在火车上度过,下一站等待我们的是伊犁大草原。因为是淡季,无论宾馆还是火车,游客都有足够充裕的选择空间。昨天夜里,偌大的屯城酒店,居然就我们两个住客。站在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有一种独揽天下的豪气啊!虽然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新疆的早晨却也迫切地在五六点的时候就来临了。走在早上八点太阳披洒的火车站广场,依然是与湖南有别的清冷的风吹在脸上,凉爽中透着寒气。旅途中,总是不断挥手道别刚刚才认识的人,却又遇上同样走在路上的匆匆旅者。照样宽绰的火车站,只有不到十人在候车室等待。其中,一对身着红色抓绒情侣外套的老年夫妇特别显目。偷偷地拍下他们的身影,利用火车行驶前的十几分钟跟他们攀谈。没想到他们一路从甘肃那边走来,居然全程都是选择自助游,他们告诉我每年都会利用淡季来出行。

对比之下,反觉自己惭愧得很。因为不想太过操心,也懒于做功课,这一路的喀纳斯伊犁之行选择的都是参团游。好在新疆旅游几乎都是全程零购物,除了几个自费景点外,其他不用产生额外的费用,更不用担心强迫购物会占用行程的时间。而喀纳斯的游船自费游,除了可以近距离地饱览两岸风光,更是可以领略云腾雾驾的震撼。图瓦人家访听到了这个至今来历依然处在谜团中的蒙古族分支的原生态音乐,一种叫做苏尔只有三个圆孔的乐器,有别于笛子和萧,借助舌头的吹奏,居然可以让你听到风声雨声音乐声,那种在蜿蜒起伏中不断爆发的来自自然界的声响,仿佛让人一下子穿行在静谧的山林中,一下子又行走在茫茫草原上。图瓦人天生有语言和音乐天赋,是一个既能在大雪封山的时候依然能在冰封的喀纳斯湖通过赛马、摔跤取乐也能在夏季繁花盛开草长茂盛的时候策马飞扬,在不同牧场转移的人群。因着草原和高山的生活环境,他们的音乐便不免豪放中夹带辽远。一个用自己的语言和音乐来传承祖先文化的人群,世世代代以游牧为生,属于他们的东西便自然有着最本真的自然气息。只是时间有限,对他们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不用一颗钉子完全采用木隼结构的木屋和他们一群群地散落在云雾中的牛羊群。这些表象,是远远不够与一个民族分支的丰富内涵来牵连的。所谓走马观花,正好印证了这次旅途的感受。我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地方就此停留,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地方放弃更远的行走。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维持那种淡如水的状态就已足够。无论多醇香的美酒,浅尝辄止。

其实,说到旅游,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火车行依然是我的最爱。躺在靠窗的卧铺上,时间不徐不疾地流淌,车窗外不停变换不同的风景,带上一本书,塞上耳机,听着节奏缓慢的音乐,这才能与“游”字真正契合吧?游离的思绪,游移的风景、游历的过程。慢,可以让我们的心停下来,与喧嚣的生活作个短暂的告别。突然就想起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一条船只、一封封书信、一个个温暖的文字加上船头水间的见闻,既勾勒了一幕被爱情沐浴的画面,同时也书写了一段水上行走的旅途。那个时候的车马船都很慢,慢到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用书信堆砌对另一个人的想念,藏在字里行间的念想足以驱赶行程中的孤独和寒冷。而现代交通的发达和网络铺天盖地的覆盖,不仅让我们放弃了曾经握在手中的笔,也一再嫌弃普列的缓慢。感谢新疆地域的辽阔,让我有选择火车游的机会,而新疆的双层旅游专列有别于普通火车,设置的都是软卧和硬卧,加之四个车位一个包厢,瞬间有一种房间的感觉啊!窗外不停晃过的彩色蒙古包、高高伫立的烟囱、低头啃食青草的牧群、行驶在草原间的车辆、层层叠叠的雅丹地貌和草原上特有的不知名的黄花……一幕幕如影帧的画面,静静地在眼前流动。不管你有没有用心或者愿不愿意去品味,千百年来,新疆始终敞开宽阔的胸怀,容纳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旅者。

很快要离开吐鲁番了,感谢温班长从我们踏上吐鲁番之地伊始就一路随行,从见面第一晚喝红酒开始,到葡萄架下散步、去交河故城、火焰山、沙漠、摘桑葚……虽然工作繁忙、政治任务重,却也是忙碌之中挤时间陪在我们身边。一路上作古正经的合影没有几张,但是即兴偷拍的却也有几张。相聚虽短,回忆绵长。谢谢地主哟![呲牙][呲牙][呲牙]

决定出行之前,有朋友告诉我,新疆最好选择在八九月份的时候过来,那个时候才是新疆最美的季节。执意选择在春夏之交的时候出发,却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到过其他景点,只要是热门景点,旺季时候你能看到的绝对不是风景,而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当风景变成了人群的背景,它们的美丽,反而被完全淡化。我不喜欢那种淹没在人群中的感觉,更不喜欢长途行走后,我能够看到的只是表情各异的不同脸孔。我始终认为,人,只能成为风景的点缀,成为静态风景上流动的一个点。任何时候,当人与风景相望,风景是永远的主角。这既是对风景的尊重,也是人与风景交流的最好方式吧?而对于新疆来说,应该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这个季节的美,而每一个人对美的定义也有他自己的标准。这次的喀纳斯之行,虽然无法看到秋天的美丽,那种山底山花烂漫、山中云雾缭绕,山巅白雪皑皑的从春天蔓延到冬天的景象,同样让人砰然心动,我仿佛在同一时空里穿过了一年四季。毫无疑问,较之秋季的斑斓多彩和冬天的纯白单一,我更喜欢这个时候季节交错而春景与冬景重叠,夏景夹杂其中的感觉。而且游人不多,可以安静地享受慢节奏里的行走。

之于旅游,我想更重要的是旅伴和心态吧?



今天,是我与阿莲新疆游的最后一站。明天,她将奔赴兰州,继续她的西北之旅,而我将背起行囊打道回府。这一趟旅程,我们朝夕相处十一天,走遍了北疆几个重要景点,也对吐鲁番来了一次深度游。应该说,欢乐远远多过辛苦,一路同行的感觉真的很好。有人说:旅途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同行的人和旅行时的心情。不错,好的旅伴就是在景上添花,有了灿烂的花朵才有灿烂的心情。愿阿莲接下来的行程,虽然没有我的相伴,依然能够快乐满满!感谢这一路的同行,既让我欣赏了无穷的美景,更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拥抱][拥抱][拥抱][拥抱][拥抱][拥抱]

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一个离城市最近的沙漠……

5.18,国际博物馆日。正好在这一天里看了与这个日子有关的东西:交河故城、交河古村、坎儿井、苏公塔、吐鲁番博物馆。在吐鲁番,因为气候干燥的原因,古代建筑多采用生泥为原料,甚至有很多日常用品比如罐子盆等都无需烧制,真正的原生态制作。而无论是交河故城还是坎儿井,都通过往地下掏挖的形式,建起了一座城堡和一条条地下河流。看着依稀可辨的故城轮廓,想象属于那个时代的繁荣,唯有感叹古人生存力的强大;亲手舀起从暗渠流出的汩汩清水,清澈中带着天山积雪的凉意,却又佩服古人的聪明灵慧……这是一个只能与天斗与地斗来换取生存空间的地方。意想不到的是吐鲁番博物馆居然专门列了一个馆室陈列湖南人的援疆史,从左宗棠收复新疆伊始,到现在第八批援疆干部,所有贡献和援疆干部的名单记录在册,我便是在这些名单里看到了大学班长和高中同学的名字。当看到他们名字的时候,内心有点小激动哟!历史证明:湖南与新疆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呲牙][呲牙][呲牙]作为湖南人,走在新疆大地上,是不是要小小地骄傲一把呢?远眺寸草不生的戈壁和沙漠,还真希望历史能回到两万四千年前水草丰美巨犀奔突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吐鲁番一定是非常非常美丽的……(感谢温班长一天的陪同[呲牙][呲牙][呲牙])

决定明天离开吐鲁番的时候,一个朋友在微信里问我:去过吐峪沟了吗?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他说:不去吐峪沟怎么算来过新疆呢?因着他的这句话,吃过午饭后我急急地奔赴吐峪沟。还好,幸得他的提醒,否则我是真的错过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了。当然,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接触,我自然只能蜻蜓点水地用照片来代表自己也曾来过,至于这个古村落背后的历史只能待回去后找寻资料来补课了。其实,让我一眼就喜欢上这里的原因并不是它作为维吾尔族最古老村落的代表性和多种宗教文化交汇处的重要地位,而是在最原始的生土建筑里,居民用各种东西或是竹筐或是油桶或是牛奶罐或是装修饰材容器养植的各种绿植和花卉甚至蔬菜,只那么简单地放在窗口或门外的台阶上,古老的房子一下子就有了灵气而变得活力迸发,仿佛环境虽然那么艰难,生命在这里却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是的,维吾尔族居民用他们乐活的态度守卫着属于他们的古老家园,也许他们一生闭塞不曾迈出新疆一步,也许生土包裹的家园只能在单一中重复单一,我却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抱怨。相反,那种自得其乐的满足感让人一看就油然而生地羡慕。当我走进一家挂满各式水葫芦、灯盏、农具等大杂烩的店铺,穿白衬衣蓄着长长胡须的爷爷立马热情地邀请我看他的相册,并且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跟我解释这些相片的来源。他告诉我来过他店铺的游客都愿意跟他合影,并且会把照片寄给他。我赶紧也提出跟他合影的请求,老人要我把胳膊压在他肩膀上照他的样子竖起大拇指。同行的维族同胞跟我解释:这种手势代表很好的意思。看来,虽然维族与汉族语言文字都不一样,代表很好的手势却是一样的。同为中国人,有些东西无需借助语言和文字,就可以让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明白对方。临行前,老人硬要往我手里塞桑葚,我一边吃一边往外走,他却又冷不丁地抓住我的肩膀,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吓了一跳。回过头一看,却是他捧出一大捧葡萄干在手里,要我带在路上吃。便是这酸酸甜甜的葡萄干,促使我在极端疲劳的现在,强打精神记下这些文字。谢谢这位老爷爷让我在穿越戈壁滩后,见到了维族人好客和纯朴的一面。这个坐落在火焰山脚下的村落,将会吸引我再度重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