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鄰關係歷史演變看市場道德之母問天/20180902

鄉居近八年了。

我們村是晚清道光年間一位祖先從鄰縣遷來此地,繁衍生息僅百餘年的單姓小村。當前人口88人(包含遷出人口但不算出嫁之女)。

從村鄰關係歷史演變看市場道德之母問天/2018090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夾在周邊大姓之中的這麽一個外來弱姓小村,向來只能低頭做人。在務農為生的時代,水土爭執、拳腳相向乃是常事。不僅田地相連的鄰村如此,凡大村各有勇霸之氣驕人。大村人單個出來遇著小村群體爭執,也全不把小村人放在眼裡。雖然也有講理的時候,但這種強弱態勢一直是我們生存的常態格局。直到我的青年時期印象都特別強烈。

重回鄉村居住已是2010年底了。這時農村社會生態已經發生根本改變。八年來不僅根本沒有了“拳腳交際”見聞,卻時常見到許多修好場景。各家紅白喜事的禮單和宴席上都可看到成批生客,一問,並非親戚,乃是這村那村工友。這些同行工友往來十分密切,不僅婚喪吊慶,逢年過節你來我往,平日裡也不少賓朋滿座時候。聽他們手機通話,都是一副老友至交口氣。昔日謹慎逢迎的小村心態,和大村人的趾高氣揚都不見了蹤影;有的是推心置腹禮數周詳的相互尊重。古今大變!

從村鄰關係歷史演變看市場道德之母問天/20180902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這世事滄桑的根由,實在是由於農人生存的基礎徹底改變了。

從前的土地水肥,是農人生存的根基,關係到一年的收成。倘若受到侵犯,不能不拼死捍衛。可別以為農人只在利益攸關時才拼命;許多人在無關緊要事上也逞強好勝,以便積累聲威,關鍵時刻強勢壓人。久而久之強勇遂成風尚。

改開以後,農民遠近務工的收入,要比耕作田地強許多倍。棄耕務工很快成為農民普遍生活方式。大片田地荒蕪農民卻洋洋自得。如今田地種得好的家庭,必是走不出去收入微薄的家庭。

從村鄰關係歷史演變看市場道德之母問天/20180902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過,同是打工,民工之間收入有差距,有的差距還很大。差距不僅決定于技術工種之間,更主要的取決於活路飽滿程度。有的人長年不空,有的人做的少歇的多,收入差距當然就大了。農民工的就業,不是由僱主個別挑選,而是由民工群體攜帶。所以朋友多的人活路就飽滿,落單的人則很難找到事做。簡捷地說,朋友就是飯碗!朋友就是勞動力的市場媒介!

看到這裏,讀者不難明白,究竟是誰是什麽把昔日摩擦不斷的農村人變成了朋友。那就是“勞動力市場”。是代替了土地成為農民新飯碗的市場。農民對朋友的敬重就是對市場的敬重。或者說,他們是通過敬朋友以獲取和擴大自己的市場。這就是當代農民的生活主渠道!

上面這位戴安全帽的,是我的一位親房兄弟。他本是一位建築工,今年被工程老板特聘為工程監理。起因是去年承建一戶民房,由於盡職盡心,僱主十分賞識,而僱主的兒子是大工程承包商。老僱主向自己的兒子極力推薦他賞識的人,而新主顧花錢培訓了這位工程監理。待遇當然就跟建築工不一樣了。這是由“敬市場”而獲得更高市場的一個普通個例。

不得不依靠市場吃飯的現代人,終究先後明白:不敬市場就吃不飽飯。市場是一個巨大的驅動機,把人陶冶得更優秀,更道德。市場是道德之母。

我得緊接著來個說明,當前市場上冒出來的大量坑蒙拐騙現象,那不是市場自身滋生出來的;那是由於有一股惡勢力扶持庇護著的。有那麽一股勢力,不解決問題,專門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他們凌駕于市場之上,壓制民眾的一切公義公論,這是間接庇護也是更大勢的庇護。把因特殊庇護而生的惡算到市場的頭上,因而反市場,那是大錯特錯!第一,市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新時代社會基礎,不可能因什麽人的反對而取消;第二,反市場砸的是自己的飯碗。

在中國,把市場看做道德之母的,除我之外還有一個人,他是北大經濟學教授張維迎。

敬市場如果成為一門宗教,那麽祂是人類第一個正業宗教。因為迄今為止,一切宗教都不談農工商正業修養,人間正業被排除所有宗教視野之外,所有宗教也就不能評價正業的功過是非。

敬市場是這樣一門宗教:

正業宗教化,宗教正業化。

雖然目前祂只有教主沒有牧師,但是,祂已經有無數虔心修煉的信徒遍佈全世界!這是唯一一個信徒走在宗教前面的宗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從村鄰關係歷史演變看市場道德之母問天/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