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共读11期|6.5|姜半刀-用微信服务号来搞搞事情!

# 第五天:用微信服务号来搞搞事情!

今天结合《流量池》第6、7章内容,今天和大家聊两个部分:

(1)如何用好微信公众号做用户运营

(2)学习如何更有创意的做事件营销

今天没有图表也没有模型了,找个自己喜欢的图片做封面。

联机共读11期|6.5|姜半刀-用微信服务号来搞搞事情!_第1张图片

# Part A  微信

## 001  标配版微信公众号

一个企业服务号,应该标配的三个功能:

1. 业务产品基本功能

很容易理解,我们要做个简版App。对商品、订单、金额、服务、账单等做实时的消息通知推送。尽可能做到简单的查询和下单功能,保证用户转化。

2. 客服咨询

把App的咨询和公众号的客服咨询打通,连接后端客户CRM数据库,这样便于客户的业务咨询。

3. 精品内容/营销信息

每个月4篇行业、产品的精品文章内容输出;营销活动的推介和活动入口。

## 002  用户三六九运营

1. 类型

根据用户操作行为分类,注册时间、手机型号、WiFi、4G、使用时长,活跃时间,购买商品价值,购买频次,够买类型,活动参与等,给用户做标签。

2. 等级

要依据你的产品形态,筛选出哪些对你是最重要的用户,以及次重要用户,花钱的用户和不花钱的咱能一样对待么?

3. 阶段

按照时间维度、产品周期、用户生命周期分阶段

这样把用户分成三六九,对不同的用户做不同的维护和活动,PUSH的信息也可以区分, 这样才是用户体系架构的立体模型。详细的咱们以后再聊。

## 003  不裂变,也能硬

### 如何与IP作者沟通?

先说个我自己的经历,经常会遇到很喜欢的公众号,觉得文章写得很好,我就忍不住想撩下作者。

不知道你们会怎么做? 直接微信公众号留言? 到微信群/朋友圈里问谁认识求介绍?

我的方式会有点麻烦:

步骤一: 我会认真的读完整篇文章,然后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在留言区留言。

步骤二: 又是留言,这次不是询问,而是探讨,问题升级,来点质疑和反驳。

步骤三:差不多3-5篇的留言区交流,要么IP会问你联系方式,要么你自己把微信留给他,要么你试探着问IP能不能加微信。

步骤四: 终于如愿得偿,和IP加了微信,开始聊天变成熟悉的网友朋友。 要么,得不到微信,停留在问题交流阶段。

这样做比较麻烦,但是我还是比较推荐这样的方式,从开始对文章内容的交流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场方式,制造话题可以很容易继续沟通。不然,你通过朋友推荐加了微信,你开场的三句话差不多是:

“你好,XXX,能加到你的微信太好了。”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每篇都会看”

“我是XXX,我是做XXX工作的。”

……保持联系吧,从此不知道再聊什么。

这个时候就需要小聪明一下了,如果你的公众号有这样的用户,对于留言的人,你主动和用户聊天,会收到什么效果?

我做过和公众号留言的用户互动,很顺利的添加微信,成了朋友。 这样的用户,对产品和你的信任感都有加深。

这样的用户积攒多了,来个用户群,你可以在群里做多少事情? 产品内测,调研,活动、推荐用户、线下面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 好多好多群?

说个3年前做过的事情,之前提到过我家产品是做五险一金、人事服务的。 C端用户,简单粗暴的和用户沟通,有需求直接在应用市场搜“亲亲小保”,下周注册就可以缴纳了。 但是B端用户怎么办呢? 

**伟大的老板给了个方向型任务,要建HR的QQ群,一个月之内,要5000个HR。**

在团队小伙伴的齐心协力下,用了两周的时间搞定了。怎么做的? 给大家简单回忆几个要点:

A 先来点活动经费,采购30张面值100元的电影充值卡,采购费用2K多。实际一共才消耗了10张。剩下的20张做团建的时候,公司内部用掉了。

B 建群,建同名的分群1000人、2000人、500人、200人的,大大小小有30多个。

C 分析用户人群,建HR用户群,首选流量池肯定是别人家的群。 所以先安排小伙伴们开始疯狂的加很多HR群,潜伏到群里,每天定时发点资讯和与群里人互动。这样持续了3天。

D 编写邀约话术,主要邀请两种人,一种是其他群的活跃人群,一种是小群的群主(注意是不太活跃的)。大群积极分子,欢迎入群。小群聊合作,或者群转让。

E  大群拉人,小群收购,有帮助推介人的积极群主就送电影卡。

F  还有个黑帽玩法,由2个人开通QQ高级会员,其他小伙伴在其他群里发起讨论组,讨论组建群,然后把QQ群转给高级会员,QQ高级会员有个群管理功能,可以把群合并,这样就很快的把小群变大群了。

联机共读11期|6.5|姜半刀-用微信服务号来搞搞事情!_第2张图片

后来,公司又做微信用户群 ,也有一部分用户直接从QQ群转化来的。

## 004  请拿起电话

先聊一个“幸存者偏差”的事情。

幸存者偏差最早来源于英军对战斗机改进做的统计,根据对飞回来的受损灰机的统计发现其主要受损部位集中在机翼,所以结论是应当减少机腹的装甲加强机翼的装甲?这个结论显然是可笑的,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机腹中弹的灰机大多数都坠毁了,统计结论产生了偏差,这个偏差被命名为“幸存者偏差”。也有人据此提出不要忽略“沉默的数据” 。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为什么地铁总是人满为患但还是亏本运营?

因为你总是人满为患的时段去挤地铁。

为什么中国盖的桥,修的路都是动不动就塌了。

因为没塌的不会有人报道。

好吧,上面那段只是想告诉你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别忘了尽可能全面的做数据的收集,不要惯性的裁剪数据。

为什么曝光量大,注册用户少?为什么活跃用户少?为什么这么多注册的用户,付费的那么少?

看过很多用户调研的问题,一般是两种用户筛选办法:

1. 是针对已经转化的用户,问如何知道产品、会不会推荐朋友、服务建议等等。

2. 防止调研偏差会做用户抽样,每个阶段的用户都有,然后做问题调研。

我看过“幸存者偏差”效应之后,就琢磨是不是应该对那些注册了但是没有转化的用户做些调研,了解他们为什么注册,通过什么渠道,为什么不购买,拿起电话和用户聊聊天,你能发现很多自己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做运营的人,没有做过和用户电话沟通聊天,是不合格的运营哦,赶快试试吧,会上瘾的。

# Part B  创意

创意、灵感、点子、想法这玩意太踏马的虚了,好多人都觉得很难做到,甚至怀疑是不是只有脑袋灵光的人才可以,“创意天赋”甚至成了评价一个人的标签。 我有一些“生产创意”的传媒广告的朋友,先看看他们朋友圈都发的些什么?

场景一:凌晨2点,灯光下的一部Mac,双手放在键盘上,电脑屏幕里被打码看不清,一个露半个身子的烟灰缸,一直燃着的香烟。再加上一句“明天早上就要发布会了,还要怎么改…”

场景二: 星巴克,一杯咖啡,一块提拉米苏,Mac+Pad+iPhone,再来一句“刚落地,就要赶稿,忙碌的人需要一点奖励”

&*^*%^&#%@$@$%,貌似有创意的人“逼格”都很高,或者说不这样就没办法有好的方案和点子。

我一直坚信事物的发展都有顺序秩序存在的,那创意这件事,能不能也找到一些模型和办法来让大家可以使用。搜书、找课程、问专家,事实是真的存在很多“模型”,今天和大家推荐两个简单操作常用的模型。

从大方向宏观上来做否定,从小方面微观上做拆解。

### 001 否定法

**去除**

例:餐厅去除点餐菜单,服务员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

办公室取消格子间座位,谁喜欢坐哪里就坐哪里,位置自己选。

**反向**

例:我们的联机共读,不是听老师讲解,而是大家共同读书,做输出笔记,互相交流。

**极端**

例:手机电池待机时间短,OPPO做个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 002  拆解法

常用的拆解可以从属性、功能、描述、操作方面进行,然后再进行重组。

举例:

充电插排+USB接口,一个有USB的插排。

电熨斗+不倒翁,一个不倒翁电熨斗,避免忘记电熨斗放在衣服上烫坏。

我举得例子大多和工业技术设计相关,那如何在产品运营、活动中做到有创意呢?

回到之前提到过的,找一款App或者活动,做流程拆解。 从产品描述、用户体验、优点、缺点、未解决的问题、迭代方向等多方面来考虑,你就能找到属于你的想法了,再与自家产品做联系、调整,就是一个新创意了。

最后说一句,想到新鲜点子,不管有没有用,先记录下来,坚信总有用到的时候。



今天先聊到这儿,祝大家展卷有益,联机共读学习顺利。

我是姜半刀,模型工具收集控,全栈运营BOK实践者,项目管理PMPer。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联机共读11期|6.5|姜半刀-用微信服务号来搞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