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杂感

时常会陷入无结果的思绪中,即便剪不断理还乱,还是试图让自己去解开疑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着同一个问题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答案,对朋友的感触便是如此。

似乎稍微聊过几次天的人都可以算的上朋友,那样计算人不应该是孤独的,可是真正交心的朋友屈指可数,有时甚至到了告急的地步。拉帮结派,人言可畏;嫉妒攀比,怀疑猜忌;世故圆滑,表里不一……决绝的与他们保持距离,那么谁还可以让人信赖,朋友应该在哪里呢?当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运用在非政治场合时,简直是一道咒语,将区别于动物的人类情感贬低的一文不值。

时间却是友谊的最好见证。那些逐渐淡忘的或将成为人生过客,那些保持联系的依然值得珍惜,但在这一群体中,联系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少,在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的大趋势中显的越来越有心无力了。青春的离去会毫不留情的带走一部分友谊。

几位中学同学一直是我珍惜的好友,十几年的友谊到今天似乎正在经受着一些考验。我们曾是相互倾诉鼓励玩耍的死党,现在却很少固定时间的交流。从朋友圈里看到的要么是吃喝玩乐的各种晒图,要么是永远沉默不语,很难找到昔日知己知彼心照不宣的感觉,反而越来越难以捉摸。当友谊只能靠一方极力维持时,确实显得有些变味了。

也不应责怪于谁,一方面身在不同城市,距离会产生障碍;另一方面各自都会产生新的交际圈,你对朋友的意义和朋友对你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也决定了友谊的深厚程度。再者,人也在不断的改变,一旦踏入社会,接触更多的人情世故难免会影响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有人位高权重过得潇洒自在,点赞者也是一片;有人得过且过,默默无闻;还有高不成低不就如我辈者还在挣扎。地位,名利的悬殊以及面子使得友谊沦落到需要世俗条件来考量。

而在职场上,人人都仿佛都会寻找一个闺蜜级的同事,一起工作,吃饭,八卦,三三两两捆绑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依靠构成了集体主义既所谓的存在感。而独来独往者常被视为异类,不合群,尽量远离之而非显人文关怀。面对职场,我既没有培养闺蜜式的朋友也不会选择独来独往,都能称的上朋友却无意于吐露肺腑之言。职场的险恶让我过于谨慎,我自责过为何难以向身边的人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原本是想保护自己,可如今发现已经影响到了社交能力。当你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威信和实力时,即使内心再强大也属于弱势群体,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需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是唯一的选择。

人生最失意的日子莫过于毕业后的这几年,面临着各方面的考验,友情也不例外。此时如能遇到可以交心的朋友一定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也很庆幸能在迷茫的时候遇见这样的朋友,我们是中学校友,还在同一座城市读过大学,算是他乡遇故知,相见恨晚。相仿的年龄,相似的价值观,还有对方身上的闪光点都让我们很善待这份友情,每一次的相聚都会让我收获很多正能量,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直渴望交到这样的朋友却姗姗来迟,其实想来大可不必为此焦虑。人的一生朋友众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何不去发现和学习不同类型人身上的优点而去计较是否与自己志同道合反而会错过很多精彩的人生?君子之交淡如水故心向往之,然人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心应放足够宽广以容纳各类朋友,才能敦促自己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认清世界认清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之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