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3

论语.季氏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通译】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学究】

      好有三,不好亦有三。孔子这里所指的三是指多数。

      这种喜好的还与坏都和自己的认知有关,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以乐为乐,或者以巧为乐,都在于自己本源的认知所表现的日常行为。

      调节自己、称道他人、交贤德之人这样的乐因乐人而后乐;骄傲、闲游、吃喝为乐是先己而后人。这两种表现的出发点截然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没有不喜欢前面的那种乐,但事实往往后面的那种乐来得更多,为什么呢?因为人总是先得为安。

【原文】(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通译】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学究】

      伴君如伴虎,如何与君王相处,说话是最讲究艺术的,因为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这里孔子列举了与君王相处的三种不当之言。

      实际上不但与君王相处要这样,与朋友相处何尝不应该这样呢?人家未开口之前并不清楚要什么,你就直接表达,这样只是想说直接的话而已;人家已经明确表达了意思,而你不啃气,一样是怠慢;不看人家脸色滔滔不绝之人,无非想掩盖什么。这些不当之言必定会给交流带来很多不便。

      和他人说话是一种有策略的交流,对机对境,对人对位,对事而演绎,可以表达自己当下的感受,而不是可以去评判或者下定义。总之,能说话和会说话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水平。

【原文】(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通译】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地方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学究】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因为不懂得人性和生理变化,导致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使自己遗憾的行为。少年多淫欲,中年多好斗,老年多贪求,都是犯天戒。回想一生,我们都不经意间犯下这样的错误。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剧,过了永远无法回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都有自然规律需要去遵从,否则违背自然就是毁灭自己。

【原文】(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通译】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学究】

      人要有敬畏心,没有敬畏心的人不但天可以灭你,什么人都可以灭你。

      人不可以自大,要懂得那些不能做,那些可以做。一个人成功路上的艰难困苦,只有不断修行,去除不符合天道的欲望,磨炼自身特有的气质,久而久之就能有所突破。成功不是因为你多优秀,而是因为你少犯错。一旦犯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修复,从深渊站起来的确是难上加难。与其大起大落不如稳步上升。

      不读书,不知道孔子早就有如此的告诫。读书名理,读书明志就在于一个人真实的敬畏心。

论语.季氏3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季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