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

首先,我是一名南方观众,仅能代表一部分南方观众的观点:春晚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特别是以小品为主的语言类的节目。

大部分时候,我们笑得很尴尬,或者就没有get到。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1张图片
尴尬.jpg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问一个问题:我们因什么发笑?
东东枪老师在一个知乎回答中写到:
**We laugh out of surprise. **
**We laugh out of superiority. **

Surprise/惊喜以及Superiority/优越感确实是幽默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

但是就着小品这件事,我还希望扩展一下。对小品而言,观众发笑的原因在于下面几点:
语言

表演

情节

语言上的幽默细心总结可能有几十种,春晚上最常见的几种就是:押韵/误会/改变预期。

押韵:黄宏老师每年上场都得先来两段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2张图片
黄宏1.jpg

误会:听岔了/误会了也是小品中经常用的一梗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3张图片
小棉袄.jpg

改变预期:把你熟知的段子改编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4张图片
余额不足.jpg

但是你仔细看一下,以上这些元素每年的春晚其实都有。虽然不是每次都能成为爆款流行语,但是每年也并不差。

表演上一方面要求演员将剧情推进下去,另一方面要求演员通过肢体语言的设计将喜剧效果最好的表现出来。个人觉得每年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在肢体语言的设计上都非常有想法。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5张图片
下蛋公鸡.jpg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Oh YEAH. **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6张图片
卖拐.jpg

卖拐系列 大家还记得“走两步”吧

今年虽然没有如此出神入化的作品,但是沈腾的这一段也引来了众多乐趣。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7张图片
女婿2.jpg

既然语言和表演的水准都在,那差在哪里呢?
情节,这才是我觉得这两年的春晚和之前春晚最大的差别所在。

春晚的老师们都十分熟悉喜剧的内核在于悲剧这个“把人物套入到尴尬境地设计制造喜剧效果”的套路。

以《卖拐》为例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8张图片
卖拐2.jpg

但本山老师后期的作品设定却越来越让人失去了兴趣,小品《不差钱》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9张图片
不差钱2.jpg

以前是把人物套入尴尬境地,现在是把观众套入尴尬境地。

情节的另外一个重大作用在于推动人物形象的发展。经过多年,多种娱乐形式的熏陶,观众也变得更加聪明了。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对观众来说太简单,太脸谱化。

以警察为例,荧幕上的警察形象就经历了如下变更。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10张图片
警察形象.jpg

同样,超人和蝙蝠侠代表着上一个时代的超级英雄,他们能力超凡,嫉恶如仇,一心为民,私生活上也没有瑕疵。就差缴费入党了。
而星爵和银河护卫队则代表了新时代的超级英雄,他们对拯救世界并没有兴趣,每个人都是怀着自己的目的或者被胁迫着走上了保护地球的任务。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11张图片
超级英雄.jpg

于是两个D罩杯的党员在票房上惨败给一群星际流浪汉。

在今年的舞台上

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_第12张图片
反转.jpg

观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这让我想起了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1次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 格林的话:我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心软的刺客,敬畏的无神论者。


情节设定的尴尬和人物形象的苍白,让春晚的小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挑剔的观众。这究竟是观众学习得太快?还是春晚进步得太慢?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晚为什么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