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

文章较长,建议点赞加收藏~

走的通,我就是走这条路过来的。研究生已经毕业一年。

如果你能走,一定要走,不遗余力的走。

之所以走这条路,因为我认识到,以学历来提升阶层,要比在社会上打拼来提升阶层容易的多。而竞争无处不在,这不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其实我的梦想就是这辈子舒舒服服的躺着,养养花种种地,所以我现在在努力的工作和学习。

人的努力,在不同的时间段,价值是不一样的。

刘翔的运动生涯中,在这个黄种人不擅长的运动领域,一共参加了48次国际大赛,获得冠军36次,亚军6次,季军3次,可谓是一员虎将。

但是他偏偏在最关键的2次奥运会上,掉了链子,毁了一世英名。

参战48次,拿了45次奖牌,其中36枚金牌,也抵不过奥运会的退赛。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1张图片
image

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比赛和比赛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努力和努力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高中三年,是人生钟努力价值最高的三年。这三年的奋斗,可抵未来三十年,努力的性价比非常高。

而关注这个问题的我们,还有机会来稍作弥补,在象牙金字塔里努力学习,达到我们梦想中的高度,甚至想象不到的高度。

如果浪费了现在,不要以为等以后工作了努力就能补回来。我告诉你,补不回来,或者你要花十年的努力去弥补这个错误。

只有很少的幸运儿,能够凭借时代的青睐翻身逆袭,但如果他们当初不浪费这个宝贵的时间,基础打的更牢靠,同样凭借命运的青睐,他们的成就可能会更高更大。

我再来告诉你什么是阶层。

前段时间黄磊13岁女儿黄多多染一头紫发刷屏。

为什么不像其他父母学校老师,作为初中生的黄多多,染发打扮并未遭禁止?

她14年于节目中称在某国际学校的小学部就读,该校是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制。

因此可以预见,就读于十二年制国际学校的黄多多,不像中国大部分学生一样有中考的压力,并且高中毕业将出国留学。

有钱有闲,女孩子喜欢化妆打扮很正常。

TFBOYS中作为高三学生的王源,就在离今年高考不到半个月的时候,因一次聚餐而卷入“抽烟事件。

因为当深圳与衡水的学生还在争论高考移民问题,王源早已准备好赴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念书。

1935年,作为国际银行家儿子的贝聿铭,赴美留学,期间参观了多所大学。他一开始因对绘画不自信且不喜欢宾大建筑系的校园,所以报了麻省理工的工程学而非建筑设计。

感恩节那天,贝聿铭受邀去麻省理工校长爱默生家里吃晚餐。

当听到贝聿铭的专业志愿和对绘画的不自信时,爱默生说:“年轻人,我还没碰到过不会画画的中国人。”贝聿铭听了校长劝告后,这才放弃工程学改报建筑设计。

所以明白了吗,你大学四年未曾和校长说上过一句话;而麻省理工的校长为贝聿铭大一时的专业志愿出谋划策。

阶层一直都是这般真实地存在。

有人会问,这样读,时间会不会太久?

一、专科三年,专科一年级就可以考大小自考,顺利的话专科二年级期末同等本科学历毕业,还有本科学位证,不顺利的话,专科毕业的时候,本科也毕业了,比全日制还少一年。继而考研,专硕2年半,学硕3年,研究生只在一二年级有课,如果可以在这两年发论文,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即使正常毕业,时间也不会太久。时间都可以努努力挤出来。在我读研的时候,还不断的有本科毕业工作2、3年的同学回来考研。

二、有没有换过一种思维想过,工作会不会太久?毕业之后要工作三十年,相比而言,读书的时间可短多了,所以干嘛那么着急呢。用特别俗的话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我的大专生活过了快两年之后,同学们有的开始实习找工作,有的准备升本,我在这个时候才知道还有升本这种操作。我当时没打算考,虽然那时候总自嘲自己出去就是个拉网线的(当时学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还是想着出去找个工作,随大流嘛。看看周围同学,找到的工作基本上和本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大多数都是电话销售、客服类似的工作,或者去厂子里做锻压之类的活儿,要不就是家里给安排了别的路子。那时候也没想着工作怎么辛苦工资怎么低来着,一是周围同学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差不多;二是那个时候还愿意吃苦,愿意做活儿;三是接触的东西少,还不浮躁。班里还有几个女生报了专升本培训班,就等暑假放假回来上课了。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2张图片
image

大学时光

也是那个暑假,内因外因夹杂起来,触动了我,暑假回来之后就准备专升本,回来找招生专科生的学校,了解可以报考的专业,最后还是选定了计算机专业。暑假回来是9月份,考试我记得是第二年的1月初,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三门公共课: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类似于计算机三级),一门专业课:数据结构。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3张图片
image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著)

这里建议,专业课一定要报本科院校的专业课培训。因为本科院校是自己出题,在培训班的课程中会覆盖大部分真题,结合当时学长学姐的经验和自己考试所面对的题目,确实是这样的。

计算机(基础操作)我没有太操心,因为本来就是学计算机网络的,平时用电脑也多,很多操作拿电脑照着书多练练也就会了。

而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方法,我找了很久,总是不得门而入。

英语的难度,应该要比专科中英语三级难一些,但是要比本科英语四级简单,差不多处于这个难度区间,当时学英语的唯一方法就是背单词和做题,单词背的七七八八,做题时仍不明所以,明白是语法的问题。开始看语法,但看又看不明白,眼看着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又不可能去重头学习语法,所以又直接做题去寻找感觉,陷入周而往复的循环中。

数学考的主要就是高数,大专里学的那些高数知识,足够应付,但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数学第一道大题,是关于求导的应用题,基本上每年必考,而答题也都是一个模式,我当时学了3遍,理解了3遍,觉得自己明白了,做卷子的时候又懵掉了,一个字都写不下去。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4张图片
image

高等数学(上册)

当时真的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理解力有问题,或者自己就是学不好数学,认为自己没有数学天赋。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不是因为这些那些,只因为三个字——不熟练。当时不知道,觉得自己明明理解了,为什么还做不出来,是不是真的和别人有智力上的差别。

后来学习的方法没找到,学习之外的方法倒是被我找到一个,当时豆瓣很火,我还经常在豆瓣小组里打卡,摘抄各种句子来激励自己,看别人努力的经历,这些还真的都会感动我,虽然这些方法还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我,每次测验的成绩还是差强人意,但倒使我坚持过那段怀疑自己智商的时间。

这是我在那段学习过程中,找到的唯一一个到现在还在使用的方法:坚持。

虽然罗永浩现在名声很臭,但他在进新东方之前,还是努力自学过英语。

他跑到旧书摊买来一大推励志旧书。他很明白,当定下一个艰巨的、阶段性的计划时,这些书籍就是最好的“精神鸦片”,它是最好的兴奋剂,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翻一翻又会多坚持几天。

第一次表现的不错,坚持了4天,后面基本上都是每3天就有一次想要放弃的冲动。

到了第5天,看着室外的蓝天白云,朋友的电话叫他出去吃饭、唱歌,捏脚,听上去真的特别诱人。立马就勾起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收拾好自己准备出门,他随手翻了其中一本书,然后看到这样一句话:“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就是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他,当时羞愧不已,嚎啕大哭,最后洗了个冷水澡了,抽了自己十几个耳光,冷静下来后继续学习英语。

更要命的,这种内心想放弃的冲动一直都在,到了第4天他又换了一本书籍,又看到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再一次刺激了他,如此反复前一次的操作流程。

就如我当时坚持下来一样,靠着豆瓣上的鸡汤,在没有内心驱动力的时候,鸡汤可能是外部督促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了。

后来我才明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陷阱就在高中毕业上了大专大学之后,大把的时间由自己控制,生活丰富精彩,但挑战也更难了,因为你必须独自面对打出生到高考之间所从未有过的不确定性。失去了“一切为了高考”这一目标,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旺盛的青春与精力投向何方。

直到就这样考试,考完试,直到3月份出成绩,4月份发录取通知书,我才彻底放松下来。

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思考,人和人之间真的会差很大智力吗?可是玩游戏也需要智力,成绩不好游戏玩的好真的没有学习好的人聪明吗?如果说人和人的智力真的有区别的话,是不是后天的努力也无法弥补呢?到底什么是努力,怎样是努力,我之前算努力吗?我觉得算,但是我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学的那么艰难,还有那么多题不会做呢?智力真的无法增长吗?

这就是我对那个暑假的思考,和遗憾。


9月份本科入学,这次目标倒很明确,考研。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5张图片
image

图书馆排队占座

经历过专升本之后,对于将来更有自信了,对考试也不惧怕,甚至有点期待。而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考研,因为当时觉得离自己这个专科生太远了,现在突然发现触手可及,自然而然就想试试。

现在想起当时每天学校上完课之后,就在图书馆学习看书,尤其是快考试前的2、3个月,图书馆每天早上都需要排队进场,7点开图书馆大厅的门,进去之后每个楼层是7点半开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导致每次排队进去之后还要在楼层门前守候。

本科第一学期结束之后,过年回来,3月份开始着手考研,因为对考研完全不了解,所以报了补习班,准备年底12月份考试。

考研比升本难的多,首先需要选专业。可以任意跨专业,只要专业课考的过即可,我本来想考金融学,但后来拿到金融专业的专业资料时,因为之前毫无基础,非常多的名词需要从头开始理解,而我在理解力上好像真的不行(当然现在我不这样想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换个说法我居然就绕不过来弯儿了,看了大概一个多月专业课,我放弃了,还是考计算机。

专业敲定之后,公共课也就跟着敲定了,考研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分了不同的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必考,有的偏文科专业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而英语和数学根据专业的不同,也分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字越大越简单,但最简单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计算机专业考生分别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一,都是最难的,但也没什么话可说,开始学吧。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6张图片
image

考试书籍,当时确实有这么多

政治不多说,这里推荐看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在每年10-11月份左右出来,是对政治题的一个大概预测,我觉得是蛮准的,平时就多积累,多做题。

英语和数学是我学的最久的两科,基本上从准备开始一直学到考试前。

先说英语,还是要突破单词,培训班有发单词书,挺厚的一本大概一个可口可乐瓶盖的厚度,A4纸,也可以自己买,网上很多考研词汇书都是一样的。从3月份到6月份之间,这本单词书我翻来覆去大概背了3遍,书的有些地方都被磨破了。由于这一次准备的时间比专升本要久很多,所以我抽出时间开始看语法,做些语法题,边做语法题边做考研英语阅读题。阅读题一定要重视,英语所有的根本都在阅读题中,占分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也在阅读题中。只要阅读能搞明白,分值最大的一部分就能搞定,阅读前边的一些填空除了用语法方法外,也能用阅读中的语感来解决,最后的作文也能用平时阅读积累下的结构和句子来搭配,可谓一举多得。

数学当然就是要从头开始学了,数一包括三门,高数、现代、概率都要考,而专科学的高数只学了高数上,这里还包括高数下,考到三重微积分。数学和英语不一样,英语可以背,可以自学,数学一定要看视频学,可以看历年的考研数学视频,讲的内容大致相同,跟着视频一起思考一起做。大概用3-6个月的时间,把视频全部走一遍,之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和查错,数学考试个人建议直接做历年真题。有一本《数学考研历年真题分类解析》,鼎力推荐,这本书里从1990年左右考研开始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真题,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分类,每一章做起来就是一直练习历年到现在的某个知识点,直到练熟练会。当时我就是一直在做这本书,反复做。

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_第7张图片
image

凡是看着简单,做起来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学习的初期,还是专升本时的老毛病,看着答案会了,一落笔啥都不会。

当时在宿舍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哥们,一起考研,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觉得是对于题目的思路的问题,这个原因对于那些有思路的题,很顺利可以做出来,但是对于那些没思路的题,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后来我们又谈到如何有思路,那就是得会这道题,现在看起来这句话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那时我们却讨论的很认真,也庆幸我们那时的认真,我们得出结论,多做就会了,但为什么有的题,做了很多遍还是不会,可能做的很多遍,对于那道题来说,还是不够多。

我当时突然有种明悟,我觉得这就是我在专升本时所困惑所得不到的答案,我当时在宿舍兴奋的跳起来连说了三遍: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现在想起来那时,仿佛当时的心情就在心底,那种对于得到困惑多年答案的心情。这个答案突然让我大脑轻灵了起来,我知道了其实人和人的智力真的不差太多,差的是这种不会做就继续重复的态度和精神。


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看似是正确的废话,很多人忽视的简单道理,但坚持下来之后却有比想象中还要大的力量),对于那些不会的、不熟的题就一直做,重复做。后来发现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的通,不会的东西只能反复去练,难道还能指望福至心灵突然就会了吗。别人做1、2遍就会的东西,我可以做5遍8遍,心里并不害怕或者慌张,因为这个时候我知道,我肯定能会,这个信念给我源源不断地力量,而且是非常简单坚实的道理:多做多练就能会。不需要复杂的逻辑,这个道理可以说就是真理,不用思考就知道这是对的,但直到开始这么做后,才意识到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么大的力量和信心。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题目做会了,熟练了,过一段时间可能一周,回过头来看又有些生疏,就像本来你抓到了这一把沙子,但在指缝间却慢慢的在溜走,这让我很愤慨,因为我觉得这是我花了大力气才明白的知识,怎么像要被人偷走一样悄无声息的在消失。

我之后的做法是,拿个本子,学的知识,做的题都记下来,晚上重新看重新做,做错了就在本子上改正,记录为什么又错了,又忘记了哪里,下次再做,再错再改,直到再也不错,才算掌握,把握住了自己的知识。也是因为这个,我在数学考试期间,对于数学选择题,一个没错,60分全部拿到手。

后来在会了和忘记之间,我又明白了把握点滴的力量,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的,也只能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的。狗熊掰玉米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而我从来没有当真过,我想我又不是狗熊,怎么会那么笨,掰玉米的时候肯定要拿个篮子装起来,可是在学习中,我却做了那只狗熊,掰了玉米(学了知识,会了题目),又去掰新的(去学新的知识、题目),而扔掉了刚才的那个(忘记了之前学的知识),导致最后手里只有一个玉米(大脑里只有刚才看的学的,之前的都忘记了)。

这让我不止一次想起《卖油翁》的故事,无他,但手熟尔。学习也一样,不是因为理解力多强,学的多快,重要的是,重复了多少次,记住了多少。

自从用了这个方法之后,自己的心里上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变的不焦虑了,因为我知道哪些我会,哪些我不会,而在这之前,会的题我怕不会,还要做做试试,生怕漏了一道,浪费时间,不会的题我又以为会了,做的时候又错漏百出,成为漏网之鱼。以前就像拿着破网捕鱼,哪哪儿都漏,现在是把渔网细缝了一遍,扎扎实实捕多少捞多少。

这才是我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最大的收获,包括在研究生期间看书,做实验,写论文,我都是用这个方法,让我对课题研究游刃有余,也对生活充满自信。这个才是我真正想讲的东西。

一定要重视学习方法,而不是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勤奋。我一直认为,如果幸苦学会的东西,因为没有重视而忘记,真的是一件非常让人惋惜的事情。

如果只凭勤奋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话,那么最成功的人应该是幸苦劳作的农民才对。如果你没有用学习方法,完全凭着自己感觉在学。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学习这件事儿上,你根本没找到门。对于农民,这意味着颗粒无收。对于矿工,这意味着葬身矿井。对于渔民,这意味着葬身大海。对于商人,这意味着倾家荡产。对于政客,这意味着身败名裂,深陷无妄之灾。

我写这篇答案是真的想分享出我的学习方法,可能这个学习方法并不完美,可能会被好学生所鄙视,但也许有1%的可能,这种方法给那些毫无学习方法的人一条明路,一条可以落地的路。我觉得,一条弯弯曲曲的可以落地的路,要比天花乱坠的空中楼阁好一万倍。还有就是写下我这些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希望能激励到大家,在这个社会生活本不那么容易,我希望我能帮到大家提高自己,过的更好。如果真的帮到你了,请点个赞,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