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乱入#MR.GQ健身笔记

Goal:30天练就更强健后背

Day1: 1 基础练习 2 弓步伸展 3背部伸展


part one 反常识思维(1/2)

常识思维是指《思考,快与慢》中的快系统,判断来自原始思维;而反常识思维是现代社会的另一种思维,是慢系统。

一、“反常识”思维

从文人思维到理工科思维的转变。文人思维和理工科思维分别对应《思考,快与慢》中的快系统和慢系统。前者自动起作用,依赖于主观判断,没有依据,但是反应强烈且很难改变。后者费力而缓慢,需要进行抽象计算,不断取舍妥协调整。

1.产生背景

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应

斯大林说:“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传统中国社区的本质是熟人社会,人们做事不是靠商业和法治,而是靠道德和礼治。人们更关心的是名声和面子,而不是利益。e.g.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情,你还不认错,回家去。

2.文人思维(具体思维)

首要技能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分辨美丑能力。从具体的人事、表情等出发,针对每个特定动作的美学评价。即用所谓价值观判断好与坏。给人或者事物贴好坏标签。把弘扬真善美和鞭挞假恶丑为己任。

低端文人研究善恶,高端文人研究美感。刚接触艺术的人喜欢愉快的东西,是肤浅的。审美到一定程度欣赏愁苦(病态美、悲壮美、失败美)。(最近流行音乐以悲情歌为主)也就是讨论评价事情的思维模式总是从道德层面批判、从美学标准挑剔,而这些观点多是主观判断,缺乏证据,经不起逻辑推敲。他们天生喜欢耸人听闻的消息,再加上不爱算数,就会对世界乱担心和瞎指挥。

3.转变动力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娱乐社交、生活学习、工作休息、消费购物、甚至对公共(非公共)事务发表意见,每做一个决定都可能渐渐的影响他人,然后再影响自己。这种复杂的局面最基本的一个结果是:好东西虽多,你却不能都要。很多烦恼恰恰来自不愿意取舍或不知道取舍.e.g.长的帅的未必钱多,钱多的未必有时间陪你。时间读书vs看电影。。。

4.理工科思维(取舍思维)tradeoff

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运用抽象数字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做过利弊分析后,要求妥协,随时随时根据新情况调整策略。


二、别想说服我(确认偏误)

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不是用来追求真理的,而是用来说服别人的。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是律师思维(即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我们的大脑本来就是个争论设备。所以理性而真诚的争论几乎不存在,我们从一开始就根据好恶等主观感受确立了阵营,后面的所谓争论只是不断地合理化这种主观感受。又因为确认偏误(如果你已经相信某观点,你就会主动寻找相关支持信息,甚至不顾事实。)的存在,我们一旦有了某种偏见,任何新证据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对立的双方用来加强自己的观念,所以彼此都无法改变主意,谁也无法说服谁。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思想越容易两极分化。此外,如果人们看到的报告符合他原本支持的观点,他对这个报告的评价就很高;如果是他反对的观点,他就会给这个报告挑毛病。

三、真理追求者

如果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这也意味着允许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根据上面的“别想说服我”可知,这种真理追求者总是少数,比如科学家。

四、坏比好重要(损失厌恶)

进化使我们大脑中恐惧的优先级高于冒险,所以人类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也就是所谓的损失厌恶。人们怕的不是损失,而是这种负面感情。损失厌恶直接激活的是杏仁核。如果一个人的杏仁核受到损害,他就不会有损失厌恶。损失厌恶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你曾经多次帮助朋友,他会觉得理所当然,一旦你有一次没有帮他,他可能会非常生气,多年后甚至可能忘了你帮过的忙,而只记得你曾经拒绝过他。但是本能归本能,聪明人是不会被自己的杏仁核绑架的。

五、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1.随机

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

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却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没有那么容易理解了。人们经常错误地理解偶然,总想用必然去解释偶然。对于智者来说,偶然因素是不值得较真的,这场输了下场可以赢回来,只要输少赢多你还是强队。

理解随机性,我们就知道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没有太大可供解读的意义。我们不能从这件事获得什么教训,不值得较真,甚至根本就不值得采取行动。为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幼稚的表现。

管理者有个常见的思维模式,一旦出了事就必须全体反思,制定相关政策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但极小概率事故其实是不值得过度反应的。正确的做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

偶然的所悟不值得深究,成绩也一样。失败者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应该明白自己的成功中是有侥幸的。

2.误差

即使实验条件再精确也无法完全避免随机干扰的影响,所以误差永远存在。我们要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比如,假设一个同学考了两次才过英语四级,第一次57分,第二次63分。他说这是略有进步,我说你这不叫进步,叫都在测量误差范围之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