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就是心理学,王阳明的心理学的造诣太高了。况且他和朱宸濠接触之后,对这个人的把握是非常透彻的,知道宁王志大才疏,尤其在用人上容易起疑心。只要他一猜疑,这计策就成了。
心理战
宁王朱宸濠终于反了。
说老实话,很多人对朱宸濠这个人物的印象来自于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很二的宁王。其实宁王绝不是那个样子。朱宸濠也不像大多数通俗历史书里讲的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他密谋十年,精心策划,手边确实搜罗了一大批人才,像唐伯虎这样的人一开始都被他骗了,觉得他礼贤下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说明这个人是有本事的,而且也是有眼光的。
眼见着密谋十年的宁王之乱终于爆发,南中国风云突变,眼见着一片刀光血影就要出现。而这时候,王阳明虽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从丰城逃出生天,身边人一看,巡抚大人笃定,胸有成竹,所有人都很踏实;但其实,王阳明此时还是光杆司令一个,手上并无一兵一卒。
龙光、萧禹等人跟着王阳明首先来到吉安。为什么呢?因为吉安知府伍文定是王阳明南赣平匪患时手下最得力的一员大将。两个人惺惺相惜,实乃平生知己。
这时候伍文定已经知道宁王反叛的消息,上前参礼过后立刻问,大人知道宁王反了吗?王阳明很轻蔑地点点头:“我就是奉旨要平宁王之乱的。”伍文定一听,立刻吃了一颗定心丸。
陪着王阳明进城的时候,伍文定就问王阳明身边的心腹龙光,大人这次带了多少兵来平叛?龙光悄悄地说,一个兵都没有。大家可能会说,王阳明南赣平匪时不是组建了一支生力军吗?其实,南赣匪患平灭之后,因为军饷不足,这支部队便解散了。从当时各个部门选拔的最精锐者,都回到各个部队。因此,王阳明这时候是光杆司令,手上一支兵马都没有。
坐镇吉安府之后,王阳明立刻把手下这批人召集起来开会。开会之前,王阳明先做了几件事。什么事呢?写信,写文章。我们知道王阳明最擅长的就是写信、写文章。他写了一批什么东西呢?兵部的咨文。因为王琼给了他特派员的权力,手上有兵部的敕书、旗牌,可以调动兵马。“故为两广机密大牌,备兵部咨及都御史颜咨云:‘率领狼达官兵四十八万江西公干。’”这两广加起来,包括狼兵还没四十八万呢。写得太吓人了。王阳明命人快马驿传,将公务文书送出去。
然后又借兵部咨文,调集整个江西、浙江、湖南、福建、两广,包括南直隶,就是今天的江苏和安徽,各省勤王兵马共二十四万,让他们云集江西。而且将战略战法都交代得很清楚,各部队驻扎在哪儿,让他们先不要急着汇集到南昌。等朱宸濠从南昌出发,然后张开口袋阵,一个一个剿灭他。
王阳明把这些公文全都发了出去,然后又写密信给刘养正、李士实,包括凌十一、吴十三这些人,说朝廷知道他们一片忠心,不过是在宁王身边做卧底,以待时机擒贼首来报效朝廷。王阳明通过驿站把这些信全都发了出去,又找了一些演员,给了他们一些重金,让他们揣着这些私信就出去了。
龙光看了之后,就说大人啊,我明白你这一招叫使诈,对不对?想吓唬吓唬宁王朱宸濠。但这有用没用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兵,能吓唬得住宁王吗?
王阳明笑道:“未论济与不济,且言疑与不疑。”你别说它管用不管用,你就说如果你是朱宸濠,看到这些,你会不会怀疑?
“光曰:‘疑固不免。’”当然怀疑还是不免要怀疑的。
“曰:‘但得渠一疑,事济矣。’”王阳明说,只要朱宸濠见了这些公文,见了这些私信,心中犹豫、猜疑,那就起到作用了。
所以前面我们提到,心学就是心理学,王阳明心理学的造诣太高了。况且他和朱宸濠接触之后,对这个人的把握是非常透彻的,知道宁王志大才疏,尤其在用人上容易起疑心。只要他一猜疑,这计策就成了。
果然,朱宸濠因为要造反,把这江西周围严密盘查。这些公文大多都被他截获,包括假扮成送信人的伶人,也被他们抓获。朱宸濠拿到这些情报之后,就一直蹲在南昌不出兵。李士实、刘养正反复劝他,不往北京打,首先也要去打南京啊,那是当年洪武皇帝得天下的根基所在,先把打南京打下来,就有了半壁江山。原本计划也就是这样的。
但是,朱宸濠拿到了王阳明写的公文和私信之后,迟迟不肯出兵,担心中了埋伏,被包了饺子。
王阳明在吉安和伍文定他们开会,大家就说,怎么办?其实朝廷没有勤王之兵,应该怎么办?王阳明笑一笑,说朱宸濠有三条选择,上、中、下三策。
第一,上策,直起。直接起兵,直捣黄龙,也就是直接打到北京去,那是最可怕的。因为太突然了,北方也来不及防范。尤其武宗朱厚照本身比较昏庸,估计朝廷到现在还不知道南方局势怎么样呢。
第二,中策,是起兵,沿长江而下,夺取长江沿线重镇,然后打到南京去。这样的话,至少可以南北抗衡。但是这样一来,整个长江以南的百姓就要遭逢战火。
第三,下策,最好是他不出南昌,在南昌固守,延误战机。那时候等勤王之兵一到,朱宸濠就大势已去。
大家说,宁王怎么可能坐等呢?王阳明笑一笑说,我自有妙计。
写完这批信之后,王阳明立刻给朝廷写了一道奏疏,叫《飞报宁王谋反疏》。这个时候,他的学生、手下都劝他,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啊。你看当时整个江西周围各地给北京的上报,都只说南昌有变,或者江西有变,或者江西巡抚孙燧死难,而不直接说宁王朱宸濠叛变了,谋反了。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南方的官员都知道明哲保身啊。现在看朱宸濠已经叛乱,而且密谋十年,据说有雄兵十八万,气势不得了。而且朱宸濠先派了两支偏师,就轻易拿下了南康和重镇九江。可见朱宸濠的军事实力很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面有个靖难之役摆在那儿,朱棣就成功了。万一这又是一场靖难之役,那宁王成功了之后呢?我们这些人,说他叛乱了,都要倒霉的,恐怕要被夷九族啊!学生就说,别的官员都不说宁王叛乱,老师您上来就写个《飞报宁王谋反疏》,就不怕宁王得知消息之后第一个来对付您吗?
这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说是朱宸濠密谋结合了当时正好在吉安南部的一个叛将叫叶芳,要夹攻吉安,活捉王阳明。王阳明笑笑,摇摇头说,叶芳未必会反。
叶芳当年也是土匪,就是王阳明当年写那封劝降书,导致卢珂来投降的时候,叶芳也来投降。后来叶芳被收编了。王阳明说,我经过叶芳驻军的时候发现一个特点,以前他们土匪都是扎一些草房子驻军,叶芳那边现在都聚了上好的山木,建了非常好的房子来驻军。这就说明他不会再去想当土匪了。如果想当土匪,混一日是一日,官军一来剿,草房子一烧就跑了,不会想到安居乐业。看叶芳现在的心态,说明他不会反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叶芳果然没反。但当时的身边人没这个眼光,大家说,他追随朱宸濠可以封爵拜将,他要万一反了呢?不以寻常计,寻常的道理未必管用啊。
王阳明默然良久说:“天下尽反,我辈固当如此!”我循心中道义去做,即使天下都反了,我也要这样做。这叫什么?这就叫致良知,根据心中的良知去做。
据说王阳明身边的人听了这话之后,一时心中利害尽洗,大家都不计较得失了。
但这时,王阳明突然眉头一皱,又想,万一朱宸濠抓不到我,派人去抓我的老父亲怎么办?他赶快写了一封家书送给父亲,让父亲王华举族避难。王华也不是一般的人,接到这封信之后,立刻组织乡友,婴城自守。说我儿子那么坚定,我怎么能逃呢?要是朱宸濠派兵来的话,我就跟他拼个你死我活。
当时王华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却有这番豪气!幸好,朱宸濠这个时候觉得王阳明已经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也没去管他。但王阳明确实吓住了朱宸濠。朱宸濠派出各路探马,探听消息,回来之后才知道上了王阳明的当。
据史料记载,一直到了七月二日(有史料说是到了七月三日),朱宸濠始率大军出南昌,浩浩荡荡杀奔南京。这个时候,离他起兵反叛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了。
因为南康、九江已经被先期夺下,因此朱宸濠兵不血刃就来到了安庆城下。要打南京,第一关就是安庆。安庆从长江中下游的战争局势来看,就是南京的一道门户。要想打南京,必先沿长江中下游去解决湖北武昌、江西九江、安徽安庆,然后才可以压缩南京的生存空间。
朱宸濠信心满满,只留了一万人守南昌,尽率全部大军杀奔安庆,以为他到了安庆,安庆也会像南康、九江一样唾手可得。朱宸濠派了一个人去劝降安庆知府张文锦。
巧的是,张文锦也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也就是1499年明朝那场著名的会试,王阳明、唐伯虎、张文锦都是那一年的考生,是同届生。更巧的是,朱宸濠也是1499年封的王爵,继承了宁王的王爵。可以说,命运真是充满了偶然。张文锦此人很有意思,也很不简单。张文锦是山东潍坊人,脾气很拧。山东有个顺口溜,是说山东的水果——“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潍坊萝卜很有名的。张文锦的性格就像潍坊萝卜,嘎嘣脆,二话不说,就把朱宸濠派来劝降的家伙给杀了。然后组织军马,在城头大骂宁王。
朱宸濠气得七窍生烟,下令全军攻城。但是张文锦做足了准备,宁王居然无可奈何,屡攻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