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文/大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初刚从初中课本上读到《论语十则》读到这一则时,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经过老师讲解,我才明白了它是说,有个叫子贡的学生请教他的老师孔夫子,有一句值得用一辈子来实践的良言吗?老夫子想了想,对他说,那估计就是宽恕了,别人强加给你而你不想要的,你就不要以牙还牙再还给他了,应该宽恕了他;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再加到别人身上了。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精妙!先贤孔圣人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短的八个字,概括了他的“仁”的核心:厚,宽。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才算厚道宽容。知行合一,才是“仁者”。


确实,凡事先从自身想来,再做推演,能避免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能使人际关系融洽不少。


你想让孩子不要玩游戏耍手机,先想想自己做到吗?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想让部下“五加二”“白加黑”,先想想自己能做到吗?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别人因为不了解情况误解了你,你很伤心。当你不了解具体情况,要下评判时,请回忆一下自己当初的心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别人或者别的团队的做法,让其他人受了损失甚至损害,你觉得做得不好。当自己做决断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重找一个更好的办法。


当我为大圣人不光献上了一双膝盖,还献上了一颗红心时,却被现实的耳光打得蒙了圈。


自己生产的食品,向外宣传时说好得不得了,可在这个工厂里呆过的工人也再不敢吃了。


自己家的人连亲戚都全部安排到别的地方,却口口声声要别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自己国家觉得有危险的垃圾,变着法子卖给别的国家,还说是友好关系的见证。


好不容易看清了,想通了,不晕了,觉得不管别人是“己所不欲,滥施于人”,自己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来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传说古代有位素食的将军,他认为天下没有比肉难吃的。于是,当他手下的士兵犯错之后,他就惩罚那些人吃肉包子。谁知,犯错的士兵越来越多。


麻将桌上,你打出去的牌,对手喜出望外,不是碰了,就是和了。


你不喜欢的,或者没用的,也许正是别人的大爱,甚至是求之不得的。可见,有时是“己所不欲,可施于人”。二手市场,正是把这一思想发挥到极致的产物。


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呢?


对大部分人来说,金钱都是“大欲”,所以我们都努力去挣;不到万不得已,怎么肯轻意“施于人”?俗话说“除了要命难,就数要钱难”,甚而至于常听人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孩子为什么逆反呢?还不是父母经常叨叨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


近几年中日关系为何紧张,还不是因为钓鱼岛吗?两家都“所欲”,所以都绝不愿轻意“施于人”。


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如果是友好关系,更有用的似乎是“他有所欲,合理施之”。如果是仇敌关系,那就是“他有所欲,尽力夺之”。


到这时,我似有所悟,老夫子确实是宅心仁厚,可有些人太过奸邪。知行应该合一,更该细加辨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