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读书时要建立知识库?

见:

想象一个图书馆的场景:管理员为了方便检索总是会按照书的类别进行整理,并且不同的书架摆放不同种类的图书。

我们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也需要像图书管理员一样,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收集到的这些内容。

在整理和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时,一定要问自己当下关注了哪些领域?无论我们关注的是个人管理、写作、哲学、科学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云笔记中建立相应的目录。

这就像我们给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图书馆,每个书架要放什么、贴什么分类的标签,根据这些标签,我们就可以知道一本书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

建立了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感:

用图书馆这个类比,让我明白了整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前做了那么多的笔记,但基本上做过之后就忘记了,就算突然想起来某个笔记的内容,但却怎么找都找不到,这就是没有做标签用于检索的意识。

思:

很多人读书学习会做笔记,看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收获,但为什么一到工作学习写文章时,绞尽脑汁,却怎么都拼不成自己的东西呢?

这是因为读书笔记也要建立“笔记的系统”,不然笔记越多就越显杂乱,想找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

比如我刚开始输出「见感思行」卡片的时候,也是没有标签思维的,做过的卡片没有进行分门别类,检索起来非常困难,这次加入欢喜的21天「见感思行」特训营,一大收获就是掌握了标签思维。

通过多级标签,可以很方便的对每一张读书卡片进行分类,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库,也就是个人图书馆,标签系统可以帮助我们一键触达自己的知识库。

当突然想到某个点,或者要写一篇文章,有一个用标签系统梳理好的读书卡片构建成的知识库,可以用关键词很方便地检索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行:

虽然使用欢喜的标签系统也有十多天了,但我对使用标签还是很不熟练,也缺乏检索卡片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输出的卡片太少了,需要继续梳理自己的标签系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可以想想怎样的关键词是自己容易想起来的,这样的关键词就像记忆的钩子,可以很方便勾住重要的知识点。

还是要多输出卡片,数量多以后才能构成可用的知识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在读书时要建立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