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斗茶到茶王赛

"斗茶",亦称"茗战",即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始创于唐末福建茶区民间。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从中可以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节方法,为生活增添乐趣,因而很快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加以发展。因此,斗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

斗茶萌发于福建

唐代北方盛行禅教,饮茶开始兴起。陆羽《茶经》云:“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封氏闻见记》亦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此时,上层社会品茶已有定序,成为一种道艺。唐人品茶,重品沫、品色、品位。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1张图片

唐·《宫乐图》。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描绘细腻。

晚唐五代时,一种新的饮茶方法兴起,即以茶瓶中煮沸的水,冲点放在碗中的茶末,称为“点茶”。此法较煎茶法简便易行,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入宋后“点茶”大为盛行。唐人冯贽《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曰茗战”,说明晚唐闽人开始有了斗茶的习俗。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2张图片

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绘画充分表现了当时贵族们的夜生活重要内容──品茶听琴。画中几上茶壶、茶碗和茶点散放宾客面前,主人坐榻上,宾客有坐有站。左边有一妇人弹琴,宾客们一边饮茶一边听曲。

宋代斗茶从福建传播至全国

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点茶”广为流行,城市中茶肆、茶馆、茶坊林立,茶汤品种繁多。从福建掀起的斗茶风在北宋中期以后逐渐向北方传播,并很快风靡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中及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斗茶”时尚,也为统治阶层、文人士大夫和富商阶层斗奢比富提供了机会。

斗茶之风盛极一时,与北宋的北苑贡茶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满足皇帝、皇室和高官贵显的需求,官府不计成本,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生产各种茶叶精品。当时一些权贵为博得帝王的欢心,每逢新茶时节,重金收买各种名优茶进贡,促使斗茶风行。徽宗皇帝亦常与臣属斗茶,并著《大观茶论》。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下“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生动描绘了当时的斗茶情景。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3张图片

北宋·赵佶《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盛大热烈。

饮茶在这时有了一种超乎自然使用价值的新文化内涵以茶为题材的故事、茶诗、茶歌、茶学专著非常之多。宋唐庚《斗茶记》云:“政和三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寄于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苏辙《和子瞻煎茶》有“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说的是福建人的斗茶之风。苏东坡曾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4张图片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泡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传说此高僧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怀素。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画面充分展示了贵族官宦之家讲究品茶的生动场面,是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

元代斗茶成为民间习俗

元代上层社会的饮茶沿袭宋俗,但斗茶之风已渐渐退出宫廷和上流社会,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茶坊、茶肆等成为当时市民阶层进行社会交往、充实文化生活的场所。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5张图片

元朝·赵孟頫《斗茶图》。图中四位斗茶手分成两组,每组二人。左边斗茶组组长,左手持茶杯,右手持茶壶,昂头望对方,助手在一旁,右手提茶壶,左手持茶杯,两手拉开距离,正在注汤冲茶。右边一组斗茶手也不示弱,准备齐全,每人各有一副茶炉和茶笼,组长右手持茶杯正在品尝茶香。从画面看,参与斗茶的袒胸露臂者有之,足穿草鞋身背雨伞者有之,这些都是平民百姓,绝非文人墨客,说明斗茶活动宋元时期已深入民间。

当时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泉州,不仅“梯航万国……四海舶商,诸番琛贡”,国内外各种高档奢侈品全部汇集于此,而且还是国内外“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其繁华程度“号为天下最”。元代在泉州的权贵、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斗茶兴致极高,斗茶成为评比茶叶质量高低的一种富有刺激性又有趣味的活动。曾经左右过泉州港命运的铁腕人物、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的兄长蒲寿宬,在其《心泉学诗稿》多首咏茶诗里,体现了泉州饮茶之风。

明清安溪斗茶风行

安溪“茶王赛”是宋元民间“斗茶”传统风俗的文化遗存,上可追溯于明清。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6张图片

清朝·张伯龙《榕村雅集图》绘了安溪人李光地及其门生在亭台树下间品茶等活动情景。

找不到没有水印的版本

明时,安溪境内大部分地区遍植茶树,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的发明,给安溪茶业注入活力和发展空间。清雍正、乾隆年间,安溪茶农发现并培育了名茶铁观音,道光十年至光绪六年(1830~1880年),乌龙茶良种如本山、毛蟹、黄金桂、梅占、大叶乌龙等品种在安溪也相继培育成功。尤其是铁观音的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在茶叶日益商品化的进程中,茶农种茶制茶积极性高涨,对品质的讲究越来越高。每逢新茶登场之时,茶农们挑选自制的上好茶叶,自带炭火、茶器和山泉水,兴致勃勃地聚集到一起。现场生火煮水冲泡,一溜十几个、数十个排成一行,进行斗形、斗色、斗香、斗味,由茶师轮流品鉴所有参赛者泡制的香茗,评出高低,名茶纷纷问世,品茗、斗茶开始流行于乡村邻里。

通过一次次斗茶,互相泡饮、交流切磋,有助于制作技艺进一步提升,增添生活情趣。源自民间自发的斗茶成为茶乡的习俗,有的家族或乡村甚至组织互相评比。到后来,民间斗茶逐步演化成茶叶优质赛和“茶王赛”。

清末民初安溪铁观音茶王赛

清末民初,斗茶逐渐发展为各类名茶的茶王赛。茶王赛形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有民间赛,也有官方赛,还有境外主销区举办的各种茶评赛。安溪铁观音产品素来畅销台港澳和东南亚市场,20世纪初,安溪铁观音在台湾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举办的茶评赛中,屡获殊荣。如:民国五年(1916年),安溪人王西配制的“万寿桃牌”铁观音在台湾举办的茶叶评选活动中获得第一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安溪人王联丹配制的“泰山峰牌”铁观音在新加坡摘取茶王桂冠。1950年,安溪王登记茶庄配制的“碧天峰牌”铁观音在泰国获特等奖。安溪铁观音茶、安溪茶商屡获殊荣,为安溪铁观音在海外树立了品牌。时至今日,安溪铁观音仍然是许多东南亚华侨心目中的最爱。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7张图片

民国五年安溪人王西在台湾茶叶评选中所获奖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茶王赛

随着茶叶生产责任制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溪铁观音从之前的基本上外销转为一部分在国内销售,安溪茶业出现了崛起的新态势。对此,安溪县委、县政府把茶王赛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对茶王赛的主题、内涵、机制等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茶王赛也逐步发展成为由村、镇、县统一组织的大型赛事。每逢茶王赛之际,制茶高手和经营厂家选送精品参赛,茶赛主办方聘请著名茶师作为主评。经过品鉴角逐,当场评出本季、本地区及各个品种的“茶王”,对获奖者颁发奖牌和奖金,给予鼓励,有的还敲锣打鼓把“茶王”迎送回家,选为“茶王”被制茶人视作一种无尚的荣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溪的茶王赛逐步走出安溪。1996年11月,安溪四大名茶茶王赛在广州举行;1998年11月,安溪茶王赛在上海隆重进行;1999年春秋两季,安溪铁观音茶王邀请赛北上北京、南下香港分别在两地举行。茶王赛的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与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表演、茶王拍卖会、产品展销会结合起来。茶王赛奖金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邀请在场的领导为获奖者颁奖,大大地激发了茶农的参赛积极性。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8张图片

1986年西坪镇松岩村举办新加坡的“魏氏首届铁观音茶王赛”,1992年10月西坪镇松岩村举办了第二届铁观音茶王赛。自1993年以来,安溪在厦门、广州、上海、南京、北京和香港等地成功举办了多场茶王赛。1993年秋天,泉州评出的铁观音茶王,以500克1万元拍卖被抢购。1995年5月茶王拍卖价500克5.8万元。1996年毛蟹茶王拍卖价500克7.2万元,500克铁观音茶王拍卖价16万元。1998年11月在上海评出的铁观音茶王100克拍卖价4万元,相当于500克20万元。1999年在北京的铁观音茶王100克以7万元的价位拍出。2001年在广州的铁观音茶王身价高达100克12万元。2002年在南京、香港评出的铁观音茶王100克拍卖价分别为3.2万元和12.8万元。

安溪本土的茶王赛活动也连年不断。2000年12月在安溪成功举办了“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铁观音乌龙茶节”活动,2001年12月举办了“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特别是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由联合国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国家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安溪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参会人员不断增加,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举行茶王赛的同时,“铁观音杯”《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广场文艺表演、文艺踩街、焰火晚会、烛光品茗会、国际茶艺表演、全国最佳茶艺小姐大赛、十佳茶艺之星大赛、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论坛、茶叶订货会、产品展销会、投资项目洽谈会、千店寻韵、游湖品茗等系列活动,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欧洲茶叶委员会等国际茶叶机构官员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9张图片

2005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开展“安溪铁观音神州行”活动。6月,“安溪铁观音南国行”活动在汕头、广州、深圳、长沙等地开展了安溪铁观音的大型宣传活动及茶王赛事活动。11月,“安溪铁观音北线行”活动又在北京等地展开,所到之处,不仅受到当地社会各界、铁观音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参与,得到了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而且取得了多方受益、影响巨大的良好效果。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10张图片

随着近年来安溪茶叶小包装应用及贮存技术的发展,如今在安溪乃至整个闽南斗茶成风。工作之余,每人怀揣几泡茶叶(一般每泡7克),一起斗茶论道,其乐融融。这股斗茶之风,已开始在福建的其他地方,乃至广东、上海等地流行起来。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11张图片

安溪茶王赛事活动持续举行,茶王赛结合了茶艺、茶歌、茶舞表演、文艺踩街、茶王拍卖会、产品展销会以及安溪铁观音定点企业授匾等内容,全面展示安溪铁观音及茶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文章节选

从斗茶到茶王赛_第1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斗茶到茶王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