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56】反求诸己,率先垂范

【滕定公薨(hong),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zi)疏之服,飦(zhan)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滕定公去世了,太子滕文公对然友说:“以前自己曾经在宋国跟孟子有过谈话,现在念念不忘,现在遭遇父亲去世的大变故,想让您去问问孟子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怎么做。”然友于是跑去邹国问孟子的意见。

      孟子说:“现在是礼崩乐坏,现在太子有复古之心,愿意求教,那是好事情啊。人子遭遇父母之丧,竭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不亏欠就行。曾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行事奉之礼;父母去世了,行丧葬之礼,这就是孝啊。’诸侯之礼,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但是我曾经听过,人生下来,要到三岁才能免于父母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得为父母服丧三年,齐,缝边;疏,粗布;飦粥,比较稠的粥;穿缝边的粗布衣服,喝稠的粥,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三代以内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回去以后给滕文公汇报了孟子的意见,滕文公下了命令定三年的服丧期。这一宣布,滕国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同姓的臣子和百官都反对,且说:“我们的宗主国鲁国国君也没有这样做啊,我们先君在丧父的时候也没这样做过啊,这么到您这就改了呢,这样是不可以的,且《志》上面说:‘丧祭之礼得服从先祖的规定。’说:‘我们都是按照规定做事,一直都是如此啊。’”

      滕文公跟然友说:“我以前也不是一个好学问的形象,成天骑马玩剑。朝廷里这些亲戚和百官对我也不满意,也不相信我能成什么事,您帮我再去问问孟子怎么办吧。”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chuo)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又返回邹国问孟子意见。孟子说:“世子见群臣有意见,没有归罪他们,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很好的。孔子曰:‘君王过世,作为世子,不理朝政,以百官之事,听于大臣之长,自己退居其次,喝粥,面容憔悴,朝夕哭泣,则文武百官没有敢不悲伤的,这都是太子带领的缘故。’上面君王喜好的东西,下面的君臣肯定加倍模仿。君子的品德如同风,小人的品德就如同草,风往哪里吹,草就往哪里倒。这都决定于世子啊。”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然友回去禀告滕文公。

      滕文公说:“孟子说得对啊,这是完全在我。”

      于是,滕文公遵从诸侯五月而葬之礼,搭了一个草棚做丧庐,没有发布任何命令。百官看到了他这样的行为,都说他很懂礼。等到葬的时候,四方诸侯使臣都来观礼,看到他脸色之悲戚,哭泣的哀痛,来吊丧的人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这里讲了滕文公服丧之事,里面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反求诸己;别人有反对意见的时候,不是要求别人,而是反问自己的过失。第二个问题是率先垂范;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和小人之德的描述非常具象,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要让别人有所行动,首先是自己得先行动,由此逐步扩展影响范围。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56】反求诸己,率先垂范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56】反求诸己,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