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刁钻问题都不怕——《学会回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

问题1、在新产品推介会上,有人直接提问:你们总说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所以你们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问题2、前天下大雪,客户坐车来到门口,看到门前雪并没有清扫,当场气呼呼问: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吗?

问题3、孩子打闹碰着对方孩子了,我主动道歉对方还在指责:你为什么道歉的时候用愤怒的态度和语气,你那是道歉吗?

问题4、总经理下达招聘计划没有完成,经理问:这次招聘你到底有没有放心上?

【原文片段一】

R:不是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就是尖锐问题。这种情况在工作和生活很常见,虽然回答不了,但我们并不感到为难,每个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学习成长的提示,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和问题的提出者。

不是不能说的问题就是尖锐问题。在工作中,如果别的同事问我们一个属于单位保密范围内的问题,比如,问某个新产品的真实制造成本是多少。我们告知其该问题保密不能说,对方通常也理解,所以这所以这样的问题并不尖锐。

真正让我们感到尖锐的是这样的问题:直接回答会有严重负面后果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犹如一把尖刀,在我们面前比画着,回答不好,我们很容易受伤。类似开章引例中的关于实际成本的提问就很尖锐。

一句话,问题尖锐意味着回答者容易受伤。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虽然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但这些就算回答不好也没关系,可能因为双方关系、场合等原因这些都不属于尖锐问题。但有些时候就不一样了,那些问题直接提出来以后回答不好就会产生负面的结果。那什么因素会让问题变得尖锐呢?

书中给出了导致问题尖锐的三个因素:

1、提问者的因素。提问者的动机出于恶意,本来就是为了攻击你才提出的问题。举个例子,同样一个问题“最近你在忙啥,经常不见你在办公室里啊?”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那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但如果是负责纪律的管理人员,那这个问题就变得尖锐了。

2、环境的因素。如果问题在开放的环境里提出,场合越大问题越尖锐;环境本来就比较消极,问题越容易尖锐。举个例子,“你认为你们产品最大的缺陷是什么?”私下问比在会议上(尤其是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好回答很多。

3、问题的本身。一种是问题属于封闭性的问题,让你回答是不是、好不好、能不能等的问题比较尖锐;第二种是就人论事,问当事人的态度、人品、立场等的问题比问事情的经过、原因、影响等更尖锐。第三种是提问者让口头回答的问题比较尖锐。

当问题非常尖锐的情况下,其实对沟通时没有益处的,甚至觉得体问题的人情商太低。

那如果还是那么尖锐的问题,而且你非回答不可,怎么办呢?

【原文片段二】

R:化解尖锐问题的两招,总结如下:

“大包小”方式,完全忽略尖锐问题本身。将该尖锐问题视为更大范围、更高级别问题的下一部分,用完整的回答包围它,使该提问不答而解。可谓“大”回答包住“小”提问。

“新替旧”方式,借尖锐问题本身再发挥。故意偏离尖锐问题的核心点,有意识地带入入更多、更新的内容,用“新”回答覆盖了旧提问。

片段一解释了何种问题为尖锐问题,除了我们要避免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外,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做呢?书中除了说要避开以外,还给了两个绝招。

绝招1:“大包小”。忽略提问者提出的针对性很强的“小”问题,直接回答包含“小”问题的“大”问题,这样一来尖锐的“小”问题就不答自解了。

绝招2:“新替旧”。略过提问题提出的问题,带入新的角度或者新内容,但是要和提问者提出的问题相关。谨慎使用“新替旧”,因为容易导致离题万里收不回来。

所以针对开篇的几个问题,就可以这样回答:

问题1回答:换个角度从流程管理、降低原材料成本、如何保证质量等角度进行回答。我们在生产环节严格按照9000认证,从而能从流程规范上保证了产品生产的质量,而且我们公司有专门的供应商管理规范,又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和低价。

所以成本和利润空间根本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啊。

问题2回答:我们已经等待多时了,晚餐和房间已经准备好了,大家赶紧先就餐再去房间休息。忽略积雪小事情,吃饭和找个暖和地方休息才是大事儿。

问题3回答:从你说的来看,这些孩子们真是跑得太疯了,我听到这些真是很生气。这多危险啊,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还好孩子没什么事吧,让我看看摔到哪儿了。

问题4回答:我们大家初衷都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从不同角度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中间沟通出了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多沟通,化解不好的影响,把招聘任务完成是我们共同目标。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回答好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光能解决问题转化消极局面,更能给别人好的印象,所以怎么回答好问题的技能你Get到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刁钻问题都不怕——《学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