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刚刚毕业,3年Bachelor of Science (Civil Systems)本科加上Diploma in Music (Practical),2年Master of Engineering (Civil),不知不觉在Parkville校区已经上了5年的学了。毕业以后一直在找工作,趁着现在还没有full-time入职,好好来谈一谈自己那五年的感悟和经历。
本科第一年的科目大部分都是基础课,墨大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学期4门课,每门课学分一般是12.5学分,所以一年下来学校所期待你完成的是100个学分,相当于八门课。所以完成一个本科学位需要一共3年300学分。由于我读了额外的Diploma in Music,我需要完成额外的100个学分。幸好学校为了允许学生在三年内完成两个课程允许 有25个学分可以 同时被算入两个课程的规划内。所以实际需要完成的学分是 375学分。然而,即使是这样,也意味着你每一个学期都需要 额外完成12.5个学分,等于说别人上4门课,但你需要上5门课。所以想要本科+Diploma同修的同学们要注意了,有些情况下,学校是不会允许你超额, overload你的study plan的,好像说是每学期均分不能掉下70.
墨大最有意思的设置我觉得是选修课(Breadth),这允许你哪怕是个理科生也能学到文史哲。我的感觉是,千万不要学一些所谓 取巧 的简单的课。毕竟总共能在大学学习的科目就那么多,事实上,我觉得本科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 针对大一的 level 1的哲学课 Philosophy: The Big Questions. 其实现在回头看Reading材料并不是很多,但当时确实感觉自己不断的再被push到极限。这门课探讨了一些关于 self identity (也就是回答你是谁这个终极问题),基本的一些伦理问题(电车难题), 还有笛卡尔的一部分思想。我记得影响最深的就是改变了我看待事情的方法。所有statement其实都有一个premises,也就是假设前提。没有看清假设前提,没有说清假设前提的提结论都是一种耍流氓是影响我至今的思维方式。然而由于我只拿了70分。。当时感觉自己很受伤,累觉不爱就没有接着修 哲学2了。但是真的不后悔选了这门课,还记得那个lecturer一头爆炸头发型,摇滚青年到极致了,不愧是真 左派。
我还学了一些音乐相关的Breadth用来共享给我的Diploma课程。一门是 Musics of the World, 一门是Music and Health。这两门我更喜欢前面一门。作业是让你参加本地的音乐会写乐评以及最后写一篇2000字的论文。我探讨了日本的尺八太鼓文化源起,并到Box Hill Music Community 那个音乐厅听了一次日本传统民族音乐演出。由于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在大一就学了这门课,当时写2000字英文论文还是感觉挺吃力的。尤其是因为不熟悉 citation style的使用,也就是引用文献的格式,真的是很痛苦的挤牙膏,幸好最后文章写的还算有逻辑,拿了80,所以最后成绩不算太糟糕。其实现在仔细回想,这门课挺有意义的,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仔细想来,对于陌生文化的好奇可能就是这里给我种下了根。至于Music and Health,记得有一个课程要求是列出一张治愈系的歌单并解释为什么,我反正是给了一大堆摇滚乐,还真是有点和我受古典音乐熏陶的image不符!!哈哈。
另外一门我自己很感兴趣的课是 China since Mao. 阅读材料挺多的,讲师是个很明显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充满了对社会的浓浓关怀,很在乎那些弱势群体的well being. 其实这门课让我第一次感觉到 文科 才是会要人命的学科。课上直接就有人 狂怼 lecturer的政治态度和观念。但其实总体来说,这种学术自由的氛围我还挺喜欢的。我最后写了一篇论文探究 中国中产阶级和权贵阶级的差别有多大以及是否中产阶级会成为改革的推动力。结论是。。这个基本没戏。但是现在回头看,观点虽有可取之处,但果然论证还是太稚嫩了,而且研究文献的考证也确实是不足够。但这次写文让我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有了一定自信,感觉自己还是能写出高分作文的。
墨大还有几门选修课是我想去但是没有机会去的,比如 品酒。听着就很好玩对不对!
说完了选修课,来谈谈正事,墨大本科还有一个好处我觉得是可以让你延缓做出到底要学什么专业的决定。在大二的时候,我精心挑选了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Networks, Earth Processes for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Mechanics, 导致我可以在大二下之前都能保持自己在一个可以在 Electrical, Mechanical, Civil之间选择的状态。而且这样的安排让我都对每个学科稍微有点涉猎方便我了解一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嗯,我电路学的很差。果然不能学 Electrical.. 哦对了,Engineering Math是可以在 Summer学期读完的,我是在大一结束后的那个夏天读完了 Eng Math,其实挺有用的,Navier Stoke 什么的对以后的流体力学很有帮助。就是Summer的课程安排很紧,建议是不要连读两门。
我读完Engineering Computation其实觉得自己挺喜欢编程的。这门课主要学了一点点基础的C语言。主讲Alister是个很搞笑的lecturer,最后考试卷上只要我们写出Programming is Fun 就给我们额外一分。最后的考试是手写代码,五道题。虽然这门课让我学的有点累,但是觉得挺值得的。Earth Process是土木必选,后悔当初没好好学,导致研究生还得自己回去翻课件重新学习。
Probability真是不知道为啥我这么差。可能是本能的有抗拒感吧,从VCE时代的MM我就不太喜欢概率。而且。。。竟然头硬到没有做任何一张past exam我也是很看不懂当年的自己是怎么想的。Eng Mech不难,也挺有用的,学机械必用。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2014年,我大三了,我确定要走Civil這条道路。所以必修就包括了下列的前六门课。Structural Theory and Design 是 一门很有意义的课,主要学习的是 基础的结构理论以及 bending moment, shear force 计算。我需要额外提一下 Mechanical Design 和Mechanics & Material这两门课。Design 这一门课是木工,电工,集合的动手课程,最后的任务每年不一样,但都是要做一个小车之类的,需要自己找组员然后一起利用课后时间做,这一门课选择靠谱的队友特别重要,所以前面两年大家都好好看看清楚,把志同道合的好友都早早选定,不然到时候自己一个人死做就很悲剧了。最后一门 Mechanics Material其实对结构设计挺有意义的,可以学到如何推导公式算梁的形变,以及材料会怎样在受力下形变并最终fail。
嗯,到这里Science方面的课就都讲完啦。然后我们来看看音乐方面的课吧,我很感恩有这个机会和Prof. Max Cooke学习钢琴,他真的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但是我真的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感恩。下面是我的课程列表。
哈哈哈,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我一直在水在打酱油啊,也没办法啊,平时的Science的课那么多,每个学期又都要练习钢琴准备学期底的演出考试,压力很大的好吧。不过呢,哈哈,通过Diploma,我是真的把墨大最水最开心的Breadth基本都学了一遍。非洲鼓,印尼鼓 (Gamalan), 日本尺八(Shakuhachi), 我吹了好几个礼拜都吹不出声音我会乱说?还有合唱. 每周二下午4点到6点两个小时排练,哎,真的一把泪,饿死。但是结识了很多音乐系的小伙伴,也是不亏。嗯,有一门课很值得提,The Art of Piano Teaching, 大概给我介绍了Yamaha Music Education和Suzuki Music Education的两种流派,挺有用的。最后的音乐演出是在Melba Hall,大三下的那场演出时长20分钟,Steinway的感觉就是好啊!
完成本科的Bachelor of Science 以后,基本上主要均分在65分以上都是可以保证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这是墨大对自己学校升上来的本科生的优惠政策吧。而且如果你本来就有Commonwealth Supported Place (CSP) 那么默认会给你保留。
然后就开始Master的学习了!
怎么说呢,其实心理压力还是有的,毕竟这把要是挂一门,研究生的课都是没有Summer学期重读的机会的,也意味着就很容易晚毕业,而且均分会掉的很厉害。我觉得均分不重要其实是一个谎言,坦白说。。虽然也没有那么重要,但还是越高越好的吧,至少可以把你的选项open,说不定还能拿个Dean list,奖学金啥的,所以还是劝大家好好学习,珍惜学习的时间,毕竟,只要照着目标努力就会有回报的日子不久了。出了学校以后,没有了课程框架,有些时候不知道往哪里努力好,这其实挺考验人的。
看看我学了哪些课吧都,由于本科是在墨大读的,有100个学分是从本科直接继承下来,总共需要完成的是2年200学分的学习。所以啊!小伙伴们,不要小看了三年级的专业课,那些成绩是会继承到你的研究生学习计算平均分的。
对!你没有看错,Transport 55分,当时我看到的时候我也吓了一大跳,完全没想到会这么低,差点就跪了。其实现在回想并不是很难,然而。。。当时由于个人原因,没有好好复习。。所以也是活该吧。主要来说研究生还是很长见识的,学习了结构,水利,岩土,施工,土壤测试,交通规划,工程管理,基建规划等一系列方面的知识,真的知道了土木这个行业都有那些子行业。而且墨大的 客座讲师 都规格很高,毕竟是傲娇的Australian No.1 我们学校来过 维多利亚州的前交通部部长,属于正厅级干部?哈哈,当时我记得还问了他为什么不搞高铁,老爷子直接回复我,那你想过如何摆平选民不让他们抱怨吗?顿时语塞。他在任时,统筹了Burnley Tunnel的建设,总而言之,只要想学,在墨大总归能学到东西,见到世面的。哦对了,还有Golder Associates的首席工程师来专门讲打桩,嗯,其实我们学校的客座讲师还挺多是业界大佬的。
墨尔本工程院有一个叫做Student Ambassador项目的,很推荐大家去申请,主要责任是在公开日站台和高中生以及家长介绍学校概况,挺锻炼英语能力的,而且还可以刷刷志愿者经历,为学校做点微不足道的小工作哈哈。我自己是很享受这个经验的,每年还会有一次聚餐,吃公款噢!哈哈,哦对了,你的照片还有可能上学校的介绍册和网站呢,像这样!哈哈,嗯,左一就是我,略肥。
最后一年土木有两宝,IE ID。这两门都是比较需要花功夫的课,ID 我当时是和组员一起规划 维妈市场 的垃圾管理如何优化。IE 则是在 Dr. Mahdi Disfani指导下设计并做了一些物理实验来测试一个业界新发明的 地基产品,话说这个产品最近刚拿了 美国的Edison Award。这也是很不错的研究经历,真的让我明白了自己不是做科研的料,我其实自己也不是那么相信我的实验结果,我觉得很多细节都有可能导致我的数据不科学。但是毕竟研究生搞科研嘛,要求不能太高!对不 (无害的微笑)主要学个过程,凑个热闹。
High Rise 很有用,STD3也是非常有用,学到的很多Code其实到业界还是会用,真的是澳大利亚本地会用的设计规范,我觉得其实墨大从某些角度还挺贴近就业的。但是呢,确实这方面的帮助可能不如别的学校来的直接。
整个墨大都特别自豪自己不是就业型大学而是一个学术研究型大学。原因呢,我引用一位教授的话 ”我们的学生可以很轻松的从一个行业转换到另一个行业就是因为我们锻炼他们的整套能力,而不是培养一个技术工人。如果他想学技术,他完全可以自己去学,我们就是要教他们做一些 战略性的思考和设计“ 吹一波母校,感觉他们都是在培养智囊。而我好像拖了大家后腿,嗯,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努力前行吧!
最后,以校训收尾吧
Postera Crescam Laude - 我们将在后人的敬重中成长
这殷殷期望有点遭不住了啊!
2016.4.16 于 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