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土木工程多灾害问题-郭安薪&吕大刚教授

日期:20160317

郭安薪教授-桥梁长周期遇到多灾害问题

Outline

桥梁结构服役环境复杂,在长周期遇到多灾害问题:

  • seismic
  • seismic + corrosion
  • tsunami + earthquake
  • hurricane
  • wind + wave

Background

两类典型的多灾害问题:

  • sequential,顺序发生,典型为地震多灾害
    • EQ + Tsunami
    • EQ + fire
    • EQ + fire + explosion
    • EQ + corrosion
  • simultaneausly,同时发生,典型为多灾害
    • wind + rain
    • wave
    • wind + wave
    • wave + current
    • wind + current + rain

多灾害反映了工程结构实际收到灾害的影响,多灾害不是多种灾害效应的叠加,而是耦合。从设计的角度来说,结构面对的不是单纯的风灾和震灾,而是相应可能的灾害群,必须考虑二次灾害造成的危害。

Bridge Pounding(地震桥梁碰撞)

地震导致桥梁相邻部件的碰撞

  • 局部损伤
  • 受力状态(初试条件改变)

建模方法,间隙碰撞模拟:

  • Linear Elastic Model
  • Kelvin Model,考虑线性阻尼
  • Hertz Model

研究成果:Point Surface Pounding,试验与模拟较好吻合。

Else

近海桥梁腐蚀特点为:分区腐蚀,浪溅区腐蚀最严重。由于桥墩中段腐蚀,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和破坏位置改变。

如果按照等概率方法设计,服役结构剩余服役期减少,相应的超越荷载也应折减。

海啸波浪频散问题。

跨海桥梁桥墩深度不断增加,结构体系趋向于柔性结构。

吕大刚教授-土木工程多灾害理论

引言

多灾害问题涉及诸多领域:

  • 结构
  • 抗震
  • 抗风
  • 抗火
  • 波浪
  • 海啸

多灾害研究需要从多学科(Multi-discipline)的视角出发。其核心是灾害之间的相关关系-Interdependence。

cascading effect--级联效应

多种灾害的影响存在竞争关系,多灾害分析使得工程结构造价最优化。

应对灾害的态度从protection向resilience转换,更关注结构的可恢复性。

土木工程学生应当注意多学科思维培养,尤其经济概念。

主要研究机构

美国的多灾害研究机构有:

  • PEER,在UC Berkeley
  • MAE/MAH,UIUC
  • MCEER,Bufflo,多灾害研究最强
  • FEMA

以上前3家实为地震研究中心,地震工程是多灾害研究的重要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术前沿|土木工程多灾害问题-郭安薪&吕大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