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做选择

可以这样做选择_第1张图片
always online

当代社会与过去的一个不同点是,过去人们常常因选择极其有限而痛苦,而现在人们常常因为选择过多而痛苦。     ——齐格蒙特·鲍曼

所以,选择太多怎么办?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本文将从人生较大的方向性问题的决策与日常生活琐碎问题上的决策这两个方面,整理介绍几个克服选择困难的方法,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1

人生较大的方向性问题的决策比如选择工作、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问题一般比较大且重要,备选项难以一眼决定好坏,在较长时间内对决策者能产生持续影响。针对这类问题,知乎达人——采铜,在他的《精进》中介绍了“精细化思考”的方法,即利用适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答案。对此我们又该如何运用精细化思考来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纬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作出评估。

以挑选工作为例,假设现在你拿到了A、B、C、D四个工作机会,一时难以选择便可以参考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从源头开始梳理,去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工作,以及你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这一步叫作“重新定义问题”,它把原来的问题“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新定义为一个更根源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第二步,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这些特征力求全面,同时与问题相关。这一步就叫“因素穷举”。在选择工作时,我们通常会考虑“收入”、“工作地”这样的因素,但并不全面,我们还可以从职业价值方面去考虑如“创造性”、“弹性时间”、“影响他人”、“竞争”、“户外工作”、“认可”、以及“培训指导”、“团队氛围”、“艺术性”等多个方面。

第三步,在罗列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按其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如-5分到5分),称为“因素赋权”。此处依据“对我来说的重要程度”去赋权重,如我非常看重“团队氛围”,那我给它赋值5分;我不在乎“工作地点”,我可以给“工作地点”这个因素赋值-5分。

第四步,列出一个表格,依次对A、B、C、D四个工作机会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0到5分),然后将因素分和权重分逐一相乘就可得到每个待选项在各个因素上的加权分(A的加权分=A的得分 X 权重)。最后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相加,即可得到每个工作机会的总分,然后取得分最高者。至此,一个选择便已作出。

当然,维度分析法虽然有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选择情形,如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意味较为强的情况或者复杂度高、牵涉面过广的情况不适用,此时,聆听内心直觉的声音可能比分条缕析的理性分析更好。比如在婚恋关系中,假如一个女孩同时面对两个男孩的追求,两个男孩看上去都很不错,她该怎么选择?这时候列出一个详细的维度表格,依次打分然后比较似乎就比较滑稽了,倒不如采用——“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作判断,也许能找到个不错的答案。

2

日常生活琐碎问题的决策比如去饭店吃饭点菜、购物、穿衣打扮,比如一件事情该不该做等等。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发生较为频繁,即时,决策影响相对短暂。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方法克服选择恐惧。

一,利用习惯。养成一些习惯,可以让你在决定的时候节约时间和经历。举个例子,你在犹豫每天穿什么的时候,不妨先给你的服装做个搭配,什么衣服固定配什么裤子以及鞋子,之后将搭配好的套装替换着穿。养成这个习惯后,你就不用每天在穿衣搭配上费神了,这种方法对一些可以预测的常规决定比较有用。

二,用“如果...那么...”的思维。在面对一些不能预测的情况,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把选择程序化。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电影院观影,邻座的人时不时在窃窃私语,你在犹豫要不要打断他。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如果...那么...”的思维:“如果这个人再影响我两次,那我就要提醒他了”。这样就可以把不可预测的选择程序化了。

很多日常的选择,我们都可以用上面两个方法来解决。但有些决策既不是常规的,也不能预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三,计时法。如果你对某个的问题已经深思熟虑了,但就是没办法下决定,因为你觉得每个选择都有道理。一般这类事情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结果,你就要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快速做决定。例如,小组开会,问题经历了长时间讨论仍然没有结果,这时候高层就可以要求所有人在15分钟表态,必须把决定做出来。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但在规定了时间之后,真的就在15分钟内做出了决定。

最后,不管是什么样的决定,只要你做了,就可以减少你的焦虑。要克服选择恐惧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前走,这样就会慢慢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以这样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