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2016·爱·恨与修复 | 2016.4.8

开卷有益2016·爱·恨与修复 | 2016.4.8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爱·恨与修复,一本很小很薄的书,先介绍一下作者。

1、梅兰妮·克莱因,出生于奥地利,英国精神分析家,开创了儿童心理治疗的先河,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http://baike.baidu.com/view/4052193.htm

2、琼·里维埃,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是弗洛伊德最早的翻译者。

再介绍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日常生活中行为和感受背后的深层的心理过程,没有详细介绍得出结论的证据,这很适合我的目的。我需要了解客体关系,但是我不会用客体关系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这本100页的小书就正好适合我这这样的读者。

全书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的主题是"恨、贪婪、攻击",有13篇文章。下半部分的主题是"爱、内疚、修复",有18篇文章。

第一篇  攻击

攻击冲动是人类心理的根本和基本元素,之所以攻击心理非常顽固,哪怕我们怎么样不喜欢他,故意地忽略他,但是攻击冲动依然顽固并且很难控制,原因是这些被我们人类视为负面情感的攻击、残忍和自私的冲动,会带来愉悦和满足。自我保存和爱的本能如果需要得到满足的话,是需要和一定的攻击性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有的时候,和别人激烈地吵了一架之后,会有一种释放的满足感或者至少是一种快意感。

攻击冲动的来源既有来自外部的丧失感和痛苦,也有来自内部的丧失感和痛苦,内心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欲望如果堆积到一定的程度的话,就会产生丧失感和痛苦,从而激起我们的攻击冲动。

所以,适当地宠爱自己也是有心理学基础的。另外,外部物质资源的缺乏也会激起人的攻击冲动,不知道穷山恶水泼妇是否反映了这种心理学现象呢。

在爱的关系中,双方都需要放弃一些东西,而放弃这些东西,意味着损失一部分的个体安全感。所以,由爱生恨的攻击性就可能被激发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2016·爱·恨与修复 |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