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0

久违的葛优来了,2019年他首次亮相春晚,搭档蔡明、潘长江、乔杉、翟天临表演小品《“儿子”来了》,拆穿诈骗等违法行为, 收视率突破34%。

小品中有一个8000元的床垫,赚足了大家的眼球。被葛优扮演的推销员说的无所不能。令“干妈”蔡明深信不疑,不买都不行。

正在大家为葛优在小品中的表演叫好的时候,得知戏外的葛优角色反转,由小品的“骗人”到现实中的“被骗”。

潘长江在采访中透露,小品里葛优躺上去的那块床垫,是15年前葛大爷上当花一万二买来的。

原来那时葛优睡眠很不好,就听信了推销员说这种床垫有很强的助眠功效,买下了,睡了一段时间葛优发现上当了,就把床垫扔到仓库里了。

直到这次要上春晚,葛优才把它拿出来做排练用,并带上了春晚小品里。

葛优这么精明怎么能办这种傻事呢?因为他将自己的需求透露给了要卖床垫的人,一个需要,一个满足需求,于是就成交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类似的社会现象太多了。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群体,保健品公司销售人员用各种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做法,比如期待保健品能治好医院治不了的毛病,恐惧病情发展严重而死亡,看到多人认可购买的从众心理,迷信专家名人,贴心服务的温情手段等等。

一些公司把老年人聚集到一个活动场所,让他们填写表格,包括身体状况,主要疾病。拿到表格后,公司逐个人分析,制定攻克方案。

基本信息透露给销售人员,就等于放在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人的需求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是一优质财富,它被卖家掌握,就找到了目标客户。如果被不良商家掌握,就会被利用,实现不公平的买和卖。

为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需求信息,比如不填写陌生人提供的登记表,不参加与销售产品有关的所谓健康讲座,不接受要求避开隐瞒子女的产品推介,不接待那些疑似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热情搭讪。

不讲情面,敢于向各种不良推销引荐说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