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和 罗素 米格 本妹
昨天夜里的“3·15晚会”上,“714”高炮的新闻作为压轴出场。
整个地下超利贷市场瞬间炸锅,绝大多数平台紧急停止放款,决定清盘退场,而不少平台,依然抱着侥幸心理。
“不做714,我们还可以做15天的。”一家平台的负责人称。
同时,借款人觉得“扬眉吐气”,很多人决定不还钱,一些平台的首逾直接飙升到50%。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场持续一年的超利贷狂欢结束了。
为何现金贷之后,会出现更加疯狂的超利贷?这波狂欢的结束,是否意味着更疯狂的借贷卷土重来?
01紧急停止
在“3·15晚会”的预告中看到“714”高炮出现的时候,各大超利贷市场的业务对接群,就开始炸锅。
新闻开始的时候,群里的成员开始同时播报进展。
“我们几个人在吃串,做超利贷的那几个老板看到新闻,扔下串就开始打电话,让手下紧急下线平台。”一家做电商的老板称。
而昨天晚上,绝大多数平台都紧急下线。
“清盘了,不再放款。”一位超利贷老板称,他昨晚将旗下的30个平台全部下线。他也给员工放了假,“度个假,先观望观望”。
尽管行业都认为洗牌在即,但依然有不少平台不愿轻易撤离。
“很多产品并没有下线,只是改成了15天或者30天的。”一家超利贷老板也将自己家产品改成了15天的。
一些专门针对超利贷平台的催收团队,在昨天晚上也紧急停催。
“先停工两天看看。”一家催收的负责人冯路表示,尽管如此,催收单量反而增加了,比平时多出了30-40%。
从昨晚开始,逾期率明显上升。
“以前的首逾率是20%,昨天新闻播出到现在,首逾直接飙升到50%。”一家平台的负责人称。
可能后期的数据还要上升。
冯路称,因为逾期上涨,最近7天催收单量会暴增,但这个周期,只有7天,“7天以后也就没有新入催订单,入催单量也就变成0了,回款率也会直线下降。”
这意味着,7天之后,这些催收公司就会门庭冷清。
冯路已准备在近期裁员,保守估计裁员50%以上。
02 还还是不还
众多反催收群、上岸群和撸口子群,也在昨晚同时炸锅。
被曝光的平台中,不乏他们熟悉的名字。那一瞬间,他们感觉就像“抗战取得了胜利”,扬眉吐气。
拆东墙补西墙的焦虑,因催收时刻紧绷的心情,他们都暂时忘了。
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钱不用还了”——尤其是在他们发现很多714平台光速下架之后。
接下来,有人高呼一起维权,有人开始上315网站和聚投诉举报,有人卸载了所有714的APP,有人准备扔掉用了8年的手机卡,还有人转发新闻《个人破产法要来了:欠债无力偿还的朋友可以松口了》。
“我天天郁郁寡欢,现在感觉生活充满了阳光。”一个老哥感慨。
也有新人怯生生地问,714到底还要不要还。
在百度的搜索上,714高炮不还会怎样,成为了热门搜索选项。
但那些靠专门撸714为生的老哥们,却在第一时间感觉到了危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没得撸了,难过。”有人哀叹。
甚至有人在论坛上调侃似的说:“我是自愿借款,别为难放款的。”
有人在加班加点,又撸了几个口子。他担心,“明天就啥也撸不出来了”。
03波浪周期
有人将这次央视的曝光,与2017年年底现金贷监管的出台对比,认为行业进入了第二个下行周期。
在2017年年底,一本财经就曾预测,现金贷退潮,地下“超利贷”上场。
在2018年,逾期开始上涨,导致2017年下半年进场的平台皆亏损。
当时监管划出了36%利率的红线。
“不太可能借给他们36%利率的产品。”一家现金贷平台的创始人韩哲宇称,这个群体风险太大,加上获客和运营成本,如果利率是36%,他们只能亏本。
现金贷平台只能收缩,开始紧急刹车。但已消费习惯已经养成的用户,却没有刹车,他们被新的平台接受,这就是“超利贷”。
尽管央视昨天的曝光,剑指所有的“714”平台,但这其中,还分为两种产品。
一种是2017年就存在的头部现金贷平台,它们相对来说利率更低。
“就算是714的产品,也是年利率在200%以内。因为是大平台,所以催收相对比较正规。”一位头部现金贷平台的负责人平峰称,有些平台也转型为大额的“现金分期”。
“客观来说,这些平台都不是高炮。”平峰认为,头部现金贷平台相对都比较克制。
而第二种,是2018年崛起的地下超利贷系。
它们通常的年利率都在1000%以上,很多资金来自炒房团、民间高利贷、土豪。
这些平台为了急速挣钱,通常设定的利率比较高,且催收比较原始。
平峰认为,正是地下超利贷的崛起,才导致了行业过度发展,并开始失控。
短短两年,现金贷行业跑完了两个周期——如波浪般起伏。
为何在监管的重压之下,行业不但没有清洗干净,反而出现了超利贷?
这其中,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行业的暴利性:大家随意定价,导致利率畸高。
而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有一群人长期得不到合理的金融服务。
“利率不是重点,重点是谁能借他这笔钱。”一家超利贷平台的负责人称。
他打了一个比喻:“你爬泰山,到山顶后特别饿,而山顶一碗面卖50元。哪怕它的进价只有两三元,你也不得不吃。”
底层人群的借贷刚需,长期得不到满足。在出现任何一点诱惑和口子之后,他们就会迅速涌入。
这是两年之内,行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何2017年年底监管之后,行业变本加厉的原因。
未来,行业将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行业无疑会加速洗牌、出清。
“行业可能只会剩下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这些地下的平台很难再存活下去。”尹振涛称。
但也有人提出了另外的见解。
“这个人群逾期后,因为惯性,又会开始寻找新的平台借贷,于是,一批新的、更大胆的玩家开始出现。” 韩哲宇称。
他认为,下一波进场的玩家,因为顶着更大的风险,需要更隐蔽,所以,给出的利率可能会更高。
相应的,执法难度变得更高。
因此,行业很多人将超利贷比喻成“扫黄打非”:行动一结束,“小姐们”可能又会出动。
那些不愿离场的超利贷老板将自己的产品改完15天后,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准备观望市场。
韩哲宇认为,行业会卷土重来,甚至更为疯狂,“只要这个行业的刚需还在,这个行业就会一直存在。”
有人将现金贷行业比喻成股市,称只要更多的资金进场,市场就会上升,最早进入的人都会赚钱;
当行情不好,所有的人撤离,行业就会下跌,后进的人就会亏钱。
但是,这个类似股市的模型中,还有一个强大的驱动因素,就是这个群体本身借钱的欲望。
“一旦形成强烈的、上瘾般的借款意愿,他们会推动行业急速进入下一个周期。”韩哲宇称。
这个行业的出路难道就无解了吗?它是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死局?
韩哲宇认为倒是未必,如果利率放开一点,头部公司进场,用最合理的价格服务这个群体,可能会出现转机。
同时,需要搭建底层人群的数据共享体系和征信体系,防止他们过度负债。钱只能作为他们的应急所需,而非满足他们的过度消费和不良嗜好。
用良性市场驱动恶性市场,才能走向正循环。
但这条路又太难,中间有各种利益和欲望的博弈,人们未必不会在某个岔路口走向歧途。
要真正清理这片利益丛生的江湖,可能需要莫大的决心和耐心……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