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大溃败

说起三国,一篇《隆中对》可谓震铄古今。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同期还有一篇策论与隆中对可谓异曲同工,只是期间过程没有三顾茅庐那么拿着端着,在戏剧性上略逊一筹。到底是什么桥段呢?

《三国演义》描述,鲁肃在隆中对之前,曾为孙权进行过一次重大的战略规划。他说:“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乘北方战乱无暇南顾,“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实际上,这也是史实。更难得的是,与隆中对在执行面上大打折扣相比,反而是“孙鲁对”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这与孙吴集团团队架构更合理、企业文化更务实,以及江东相较西川更具交通便利性,更具扩张便利性有很重要的关系。

纵观两篇策论,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避开红海转进蓝海。历代所谓逐鹿中原,往往是一头扎进中原战场,杀个昏天黑地,撞上风口大运成飞猪,撞不上成死猪。有没有可能成功,有。但是概率多大?十八路诸侯,加上没参战的,加上董卓自己,加上黄巾各路余部,大几十号诸侯杀来打去,尸堆上剩下曹操独苗一个。为什么,因为中原固然是风口更是四战之地,截胡抄后路层出不穷。商海也是如此。卖概念圈钱的不论,身处红海有多艰难,问问大众品类的实体店,甚至包括一般电商,满满都是泪。

接下来,两者的共通之处,就是开辟蓝海的方式,同样有这么几条:1.由中原而向边陲,以百战之师以摧枯拉朽之势降维打击,正规军打游杂武装,一打一个准。2.瞄准的都是具有充裕开发空间的新市场,地盘空间够大,成长空间和相应承载力充分。3.一旦得手,具有地理性质的天然壁垒,具备建立在落地性上的区域拒止能力和徐图发展的攻击发起线。这一点上,江东比起西川更具优势,西川连接中原主战场的路线有限,很容易被要点卡断。商业布势也是如此,要充分重视已开发市场和待开发市场的地理连接性,以降低扩张的时空成本,提升效率。

最后一点极其相像的,就是两个战略规划案其实都是立足一隅进图天下,但是孙吴、蜀汉两大集团都没有完成这最终一步,这又是什么原因?时间!

蓝海开拓,一般有三个步骤,试探,大举进攻,巩固整合,最后才能站稳脚跟。前两者容易,第三步却相当艰难,因为开辟蓝海的都是外来户,本土游杂武装正面抵抗不行,制造麻烦却是绰绰有余。孙吴集团付出了两代家主生命的代价,蜀汉集团内部荆襄派、西川派的内斗贯穿了整个蜀汉政权的存在史。而红海战场却是充分开发屡经整合,形成了完整的游戏规则,一旦被拿下,很容易形成体系。而且红海资源汇集度非常可观,一旦统合,势不可挡。孙吴、蜀汉的扩张脚步踩刹车,并非不思进取,而是中原已经完成初步统一出现了巨无霸,曹操!若非山河险阻,团队给力,早就天下一统了。因此,蓝海战略的真正关键点,还是一个快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海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