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寻迹叙述性线索:剧本化和突显的力量
“我们对自己进行叙述,并且那是我们可探寻的线索。那些人格分裂的人,正是失掉线索的人。”
——保罗·奥斯特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走过的路。我们曾把反馈回路比喻成“适应性大脑的发动机”,并且对一个反馈回路的四个阶段——事实、联系、结果和行动进行了密切的观察,还讨论了这些阶段在认知中的应用意义。
接着,我们讨论了反馈在实用主义适应中扮演的角色。反馈在文化进化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使人类经受住了文化进化的风云变幻。所谓文化进化,其实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则是千百年来生物进化的产物。相较于文化进化,生物进化的速度十分缓慢。而为了成功地适应文化进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掌握反馈的能力。
后来,我们同样地花费一些篇幅去讨论由适应性大脑创造的奇迹,特别是改变人格因素的能力。尽管几十年前,这听起来如同痴人说梦。但是,现在人们确定人格改变对于幸福感来说至关重要,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外部因素,比如婚姻状况、就业和居住地。
再后来,在对认知的早期探索中,我们提到了“元认知觉察”,元认知觉察的水平越高,人们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越大。说得更为透彻点,高水平的元认知觉察为我们提供了影响大脑反馈回路群的绝佳机会。
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元认知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更是一个神经实体(大脑的一个物理维度)。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我意识能力,是因为我们可以仿佛灵魂出窍般,从当前的情境中心智分离,审视自身的思维。像黑猩猩或是大象之类的其他动物只能够通过追踪镜中的动作发现自身,它们发现在玻璃上指指点点,拍拍打打的手不是别的生物的,正是自己的。但是,它们永远也不能从当前的情境中脱离,通过反思自我识别的过程来审视思维。就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而言,高水平的分离是人类独有的,它使我们拥有了贵为“万物之灵”的能力。
我们将元认知觉察比喻成一名优秀的记者,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所具备的条件正是元认知实践的关键:行动迅速;来源可靠;提问准确;持续追踪;报道真实。
我们还探索了心声作为元认知觉察的内部言语晴雨表在行为上起到的作用。关键是,心声是否是由元认知的黑匣子发出的,或者如果它缺少元认知,它是否是由本能的、未受约束的情绪发出。我们将经过训练和未经训练的心声进行比较后发现,训练之后的心声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顾来时的路,感慨良多,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所有的这些如何引导我们寻找将它们都连贯起来的线索,也是我们旅途的下一站——有意识自我叙述。
让我们回顾一下第一章的综合图(见图4-1)。在你继续前进前,需要回想一下之前学习到的。这是中途的回顾,在第一部分的最后——第五章,我们对所有的内容进行综合梳理。
■寻迹叙述性线索
哲学家、心理学家、小说家都使用过“叙述性线索”这个词,事实上它们描述的实质是一样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以一种很相似的方式将多个“自我”整合为一体。使用“我们”而不是“我”是有深意的。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或者自我身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作用的整体,而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的自我身份结合而成的混合物。这种相互影响有时不太稳定,有时又能够同步。重点是,其中那个统一的“我”是大脑为我们自己量身定做的身份。
为什么从适应的角度讲,这个身份如此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自我叙述(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称为“叙事的中心”),当我们处理当前情境或挑战时,我们将缺乏一个可为我们提供庇护的内部核心机制。你可能认为这个像棒球比赛中的跑垒员,在跑向目标前不断地“触垒”,而这个目标是最初的进化目的——趋利避害。尽管我们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展示出一个稍显不同的“自我”(比如说,你在办公室中表现的“自我”和在一个聚会上表现的“自我”),我们的大脑确保我们总是在“触垒”来不断获得能使我们人格整合的叙述中心。
我们能够通过研究精神分裂患者来分析适应机制有多么重要,精神分裂患者的大脑不能将叙述性线索放在一起,重新获得一种自我的统一感。而这种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却很稀松平常。对于他们来说,“线索”零散地分布于四面八方,没有一个核心的控制点可以将它们聚合成整体的自我身份。
你可能会问,那么我们仅仅是多重“自我”的混合体吗?或者说是一个“自我”以不同的方式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答案真的就是如此。目前认知科学发现的最有力的证据显示,我们并不是仅仅一个“自我”(我们是多个“自我”混合体)。然而,大脑出于适应的目的,产生了一种自我的统一感,因为这是保证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繁衍下去的最好办法。还有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大脑,保证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叙述性线索将自我中心化,以及防止我们自我迷失,误将自己归于其他试图混淆视听的“自我”之列。
■内化叙述性脚本
“脚本”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演员们在上台演出之前所参考的书面材料。与我们在加工日常事件时有意识参照的内部脚本相比,我们将某些对象简单地称为“外部剧情设定”不失为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
我们所说的外部剧情往往由外部影响力的来源设定——我们的老板、朋友、父母、政府以及教会等。我们每天都处于各种各样设定的剧情之中,除此之外,出于纷繁复杂的目的,我们同时内化了由多个来源提供的脚本。举例来说,为了保住饭碗,我们内化了老板所设定的剧情;因为我们在意朋友的看法,不想在朋友圈失去立足之地,我们内化了朋友们设定的剧情;为了从信仰中获得神秘的力量,我们也内化了教会设定的剧情。外部剧情设定决定了我们每天所参照的脚本,其既受到外部影响力(其中的绝大多数我们已内化于心)的影响,还受到遗传特性的影响。例如,老板所设定的剧情要求我们在与同事和客人交流时,更加积极主动,但是遵循这样的剧情的前提是,它要与我们害羞的遗传特性相融合。两者谁会胜出呢?是共赢还是满盘皆输?我们没有采用任何“赢”的剧本,而是从实用角度出发,适应了当前情境的需要,改变了我们的遗传剧本风格(心理学家称之为“自然风格”)。当然,如果我们没能完成实用主义的适应,很可能就无法完成摆在眼前的任务。
说到这,可能你会认为外部剧情设定之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可变部分”,是因为它自动地改变我们处理生活际遇的方式,然而,事实上,大部分时间它并没有那么自动化。我们的老板希望我们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出于实用的目的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实用性适应的真正意义是意识到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们。听起来或许有些极端,但是回想一下,觉得又合情合理。多少次,我们硬逼着自己投入设定的情境,结果却是徒劳无功。试想一下,一个人推崇公平率真的交易,但是他却为一个只做表面功夫的机构工作。如果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迫使自己适应那些情境,最终我们会崩溃。除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创伤,我们也保不住那份工作。
当外部脚本与我们的自然风格相互排斥时,同样的困境还会出现。我们试图去内化外部脚本,但是投入的过程不是痛苦异常,就是烦闷无聊。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挣扎着去扮演脚本中的角色,有的长达数年。我们这样做究竟为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必须保住那份令人苦恼的工作,因为要养家糊口。但是当你在工作中耗尽心力,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时,你还有什么可以给你的家人呢?他们真的受益了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质是一样的。有时,实用主义的适应并不意味着找寻一种将外部脚本与我们的自然风格相融合的方式;有时它意味着要找到一个更加符合我们自身的,与先前完全不同的角色。正是如此,辨别外部脚本才非常重要,清醒地看待它们有助于形成最优的决策。如何看待一个剧本(好或坏)让我们明白,如果想要更加充实地生活,适应的方式至关重要。
■叙述突显
在神经科学中,“突显”这个词指的是与其他对象截然不同的对象,能够吸引注意并保持关注。突显在自我叙述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它充当着使我们中心化的认知磁石。
例如,你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渐渐熟悉了城市的街道,认清了主要的地标,结识了周围的邻居。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你会变成一个“崭新的你”吗?或者换个问题,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事物对于你来说都是陌生的(与你之前生活的城市完全不一样),你会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一切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相反,你会将这份陌生整合进你已有的自我叙述中。是什么使你能够完成这一切却没有迷失自我(心理上的迷失,而非迷路)?答案是进化。你的大脑已经识别这个陌生地方突显的一面,并将它们融入已有的神经网络中。换句话说,你的自我叙述借助强大的进化力量得到修正,同时,没有扰乱它原本的线索。
自我叙述总是在变化,这种变化或是小到不易察觉,或是大到令人瞠目结舌。叙述从来不是静态的,正如我们在之前的章节所讨论的,大脑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也从来不是生而定型的。尽管并非时时都能体验到变化,但是我们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并且这是件好事,没有必要害怕。
■重回反馈
在第一章中,我们讨论了作为适应性大脑发动机的反馈回路,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以同样的方式去了解自我叙述和突显的作用。
你可以想象一下大脑中正在进行的反馈回路的加工过程(每天,你清醒的时候都在运转),那么你就对自我叙述有了一个大致的模型。我们对同样的动力系统采用了不同的语义表达。为什么要这么做?简单来说就是,仅仅用大脑的反馈回路这种说法有些落入机械论的范畴,不足以形容一个具有如此多维度的对象,其中会忽略许多细微差别。但是,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关键词都是“适应”。
请注意,利用元认知来影响大脑反馈回路的目的是增强对各种挑战、阻碍以及目标的适应性反应。
还要注意,自我叙述是一个整合了外部性设定和突显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适应的过程。现在的内容与之前有些重复,但是也为我们的主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观察视角。
无论我们使用反馈回路这个术语,还是自我叙述这个术语,我们都到达了物理学家称为“主向量”的地方。
■总结:有意识自我叙述
这是我们探索之旅途中的一座丰碑,它之所以能在探索中留下标志是因为它集之前的发现于一身。
当我们有效地利用元认知去影响反馈回路时,我们有意识地影响了自我叙述(见图4-2),并且我们培养了实用性适应的更强大的能力。我们不能控制偶然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适应的力量使能力发挥最大效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积极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朝着理想化的结局,而不是任由世事发展,无动于衷。
本章小结
第4章的主要内容:
■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小说家都使用过的“叙述性线索”,实际上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如何将多个“自我”以一种极其相似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我们体验自身的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我”,而不是“我们”,这充分说明叙述性线索的必要性。因为感受“我”是出于本能,以至于我们很少觉察到这一事实。
■在生活中,既有内部叙述性脚本,也有外部叙述性脚本。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遵循着脚本的要求,却不自知。
■突显在自我叙述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它充当着保持我们中心化的认知磁石。
■叙述从来不是静态的,我们的大脑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也从来不是生而定型的。尽管并非时时都能体验到变化,但是我们永远都处在变化之中。
■这一部分是探险之旅途中的一座丰碑——有意识自我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