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答案是五花八门的:男人、女人、太监或人妖。男人、女人、女博士(这真的只是一个梗而已)。地球人、机器人、外星人等等都正确。然而对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而言,还有一个答案:正常人、神经质人格者、精神病人。
何谓神经质人格?因何得出这个答案呢?在刘翔平教授的心理学专著《神经质人格》一书中,刘教授以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我们深度地剖析了神经质人格者心灵痛苦的密码。我很乐意与大家共同分享对神经质人格的一些认识与感触。
首先何谓人格呢?德荣加教授在《人格:当代的理论与研究》一书中对人格的界定是“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的确人格影响着人的处事方式、内心体验、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和基本信念。如同人的“三观”一样,人格一经形成就不易改变,甚至人格决定命运。
刘翔平教授对此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如果环境阻碍了你,如果命运之神不愿意眷顾你,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痛苦的,因为这是天意;可如果是你自己的人格阻碍了你,是你阻碍了自己,你是自己的敌人,这就是你的不幸了。人格虽不易改变,但认清人格这种自我意识就是自我觉醒的起点,就是摆脱人格缺陷桎梏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神经质人格呢?神经质人格,也叫神经症人格。前者从人格心理学角度研究,而后者从精神医学领域出发命名。所谓神经质人格就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气质和后天教养因素综合作用下,以焦虑、自我抑制(压抑)或自我否定的方式,以主观想象的形式满足人生重要需求为特征的人格类型。神经质人格者就是以这种人格为主要人格类型的人类群体。
接下来回到开头,为什么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是正常人、精神病人和神经质人格者呢?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的好:疯子说,我就是林肯;神经质人格者说,我希望成为林肯;正常人说,我谁也不是,我就是我自己。在我们,尤其如今的中国人看来神经质人格者似乎更积极务实也更值得推崇。然而或许还涉及到一个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即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一个人?我生活的全部意义又是什么?正常人的态度应当是:我作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理所应当的为自己的存在感到骄傲,也因此我十分乐意认同,我即是我自己无疑。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即使不是很清楚也会很自然的找到答案。
事实上所有人的成长、发展都是个再自然不过的历程,人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懂。正如被誉为20世纪伟大女性心理学家的卡伦-霍妮所说,“你不需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教一粒橡子成长为橡树,但是只要给橡子一个机会,其内在的潜能就会得到发展。”因为真我即人类成长的内部核心力量,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力量,但是,也得拥有生长的有利条件才行。正常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不尽相同,但是都是最正常不过,包含对人类自身力量局限的宽容和对追求的尽力而为,总体上是积极的,灵活的,建设性的,所以在满足需求、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所受的挫折并不被放大,结果经过努力也总能尽如人意。
而对于精神病人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逻辑就更加清晰明了了。我就是我幻想中的那个人,根本不需要任何努力,我就是他。精神病人的自我已经死了,身边唯一再真实不过的世界是他们幻想中的世界。他们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完全失去了航向,失去了掌控,癫狂地撞向冰山而不自知。失去了内在拯救意识的挣扎,他们是无药可救了。可也正是这样,他们至少比神经质人格者要快乐的多。
用毛姆《人生的枷锁》里的话“他很危险,因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真心诚意的地步”来形容神经质人格者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就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病人之间的危险分子,清醒地咀嚼着痛楚。对于我是谁?他们也会同正常人一样回答,我就是我,然而事实上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因为他们所了解到的自我不是真我,而是自己幻想出、期望中的那个超出常人的他。
如果听见一个略微清醒的神经质人格者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做真实的自我,你不要觉得好笑。是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刻意地寻求着生活的意义,体味不到生的乐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身边真的有如此可悲可怖的神经质人格者吗?为什么我们几乎没有察觉呢?
因为神经质人格的动力机制是焦虑-压抑的恶性循环。他们在面对需求时,不会如正常人那样自然而然地去实现,而是立即产生焦虑情绪,哪怕在很小的一件事上,他们也容易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随后抑制住自己的需求,但这样只会产生更大的焦虑……所以说潇洒与他们很难联系起来。
事实上,焦虑是人类正常的感受,从人类进化历程看,个体对灾难和危险具易感性,易产生焦虑。所以适度的焦虑也是灵活的,有效率的,有助于人们规避风险,解决问题。然而神经质人格者是无比贪婪的,他们追求无损耗的成功,想要得到又害怕付出太多;追求完美害怕犯错误因而常常原地踟蹰;以超越他人定义成功等等,这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所以无怪梦想落空时较于常人打击倍增,挫折感更强,甚至产生羞辱感。但这还并不是他们最可悲的地方,焦虑—压抑—焦虑—......如此循环下去,他们的自主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趋于崩溃,最终丧失自我体验的真实性。
神经质人格者还是专爱将事情往坏处想的消极分子,看上去他们纯粹是自找苦吃的“变态”。然而当你明白他们只是个安全感极度匮乏、渴望得到他人的爱与赞美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么一个可怜的人,你能不对他们抱有同情和宽容之心吗?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理论,在这个理论里人有五种需求,这五种需求是有层次的。位于最底层的是生理的需求,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自尊,位于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于神经质人格者他们将自我实现的需要视为第一需要,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忍耐苦干获得一定成就,但并不说明他们的能干,基于强烈的自卑心,他们将自尊与成就挂钩,将他人的评价好坏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尺度。实质上他们穷其毕生都在寻求安全感、爱与归属。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人格!
刘翔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观察发现神经质人格具有一套不为人所意识的或自动化的和相当精致的运作系统,它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简直是进化的一个奇迹,如此完美和精致的人格系统是非常难以改变和驯服的。造成这种人格是有缘故的。
神经质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焦虑易感性和后天的不利的教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你永远不会高估了童年期甚至婴幼儿时期对一个人一生所能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受原始的家族性遗传素质的影响,一些婴儿天生焦虑易感,只有在他感觉到周围人的爱,周围的世界是可靠的、安全的,他才能形成高自尊健康的人格,才会形成安全感,对人的基本信任,和对自己的肯定。先天的焦虑易感只是有了培育神经质人格的土壤,再加上后天不当的家庭教养,神经质人格者便诞生了。
都说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父母之爱,我不否认,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真正是爱他们。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温暖与尊重,而是将他们作为发泄压力的对象,生活的累赘,延续父辈未竟梦想的工具,那么生活在冷漠、苛刻、以条件换取爱的环境中的孩子们就会形成刻板无效的人格,变得强迫而失去活力,生活成为一种负担。当然各中的缘由是复杂多样的,感兴趣的可以在书中一探究竟。
神经质人格者由于压抑真实自我,不易被发现其神经质的一面,而他自己也只是生活在焦虑、分裂的自我世界中,不能清楚地认知,因而使得这种人格具有一定隐蔽性。人格虽然复杂稳定,但我相信只要弄清楚其运行规律与奥妙,一定可以不再迷茫不安,不再自责自卑,一定可以活得更加通透,更加积极,所以不要害怕更不要放弃。
当然,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神经质人格者需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