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

前言

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其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办学,到近代的各种培训、教材、讲座等都是知识付费。这些知识付费都有个特征,那就是能够通过知识付费得到报酬的人,他们多是在社会中或某一领域德高望重的人。但在最近,知识付费因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付费问答模式的出现

几年前,我注册了“知乎”——一个中文问答网站。在那时,人们在这个网站上各抒己见,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使当时还未成年的我拓宽了知识的广度。那时的知乎还没有这么浮躁,人们出于兴趣分享着自己的见解。之后随着网站的日趋发展,营销和水军接踵而至,现在,除了少数专业领域,知乎大致已被营销、偏见、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所占据,其知识与见解所占比例也逐渐减少。

不过作为国内第一家知识分享网站,它也培养了许多在之后的知识付费领域的意见领袖。但那时的知识分享者大多没有通过知识分享得到过收益,直到分答的出现。

分答,2016年5月15日上线,通过提问者付费提问,回答者挑选感兴趣的问题回答得到报酬这一模式,吸引了众多知识分享者进入这一平台。这一平台通过付费增加了回答者的动机,使知识分享从兴趣变为一种盈利方式。

知识盈利变得更简单

从前的学者想要获得利益,无非两种方式,出书和讲学。而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无比的繁琐。而在现在,无论是音频知识付费还是文章付费订阅和打赏都给予了知识分享者较低的门槛。但这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因素。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后付费时代》,其中就讲到,现在的年轻人是愿意为优质的内容而付费的。移动支付这一支付手段的便利也在无形之间推动着对知识的支付。而就像知识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一样,知识分享的平台也多种多样。例如:

视频及音频课程,尤其是音频课程,随着微信这一语音消息传播方式被人们接受,类微信的这种知识传播途径也多了起来。在作者的层面上,比起视频,作者无需抛头露面,对环境的要求降低了;比起文字,作者减少了在文字组织所花费的时间。在观众的层面上,比起视频,打消了许多人对于数据流量的顾虑;比起文字,这种方式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专栏的订阅,大多是传统媒体的转型,许多大型报刊和电视节目多采用这种方式。而现在也有一些自媒体也采用这种方式。

知识衍生产品。例如游戏、网络小说、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传递历史和人文知识,少部分传递一些专业知识。

大数据的影响

大数据可以通过推荐算法分析用户的喜好,推荐给他最需要的信息,减少了用户的浏览时间。

大数据通过将用户的喜好反馈给平台和知识创作者,使他们创作出更贴近用户真正需求的内容。

结语

知识付费的发展竟如此之快,是我始料未及的。从分答开始的短短一年时间里,知识付费分享从社科、金融到全领域,上至公司管理,下至衣物整理都已涵盖。但迄今为止知识付费依然是小众,随着人们对优质内容的付费意愿不断提升,这一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