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小看《富贵不能淫》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出现了孟子的文章,以前的老版教材是《孟子二章》,现在增加了一篇《富贵不能淫》,变为了《孟子三章》。

        初读《富贵不能淫》,我感觉文章比较短小,内容也清楚,比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也较为简单,所以我通读了几遍文章后,疏理了文意,打算上课时以大丈夫为核心,设计主问题,心想我们班的学生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这篇文章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小菜一碟。

        带着这样的心理,我走进了教室,开始学习这篇文章。朗读课文,梳理文意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们也都理解景春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认知,当我向学生提问,孟子是如何批驳景春的?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他们的眼神也越来越迷惑,我就询问是什么内容不理解吗?学生们陆续说到不理解男子加冠,女子出嫁,也不理解妾妇之道是什么含义?我才意识到,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涉及到孔孟之学当中的礼仪,这些内容已经距离学生太遥远,学生根本无法知晓,因此阻碍了对孟子批驳景春的写作思路的理解,而我在备课时忽略了这方面内容的助读,自己对这方面的内容也了解的不够透彻,也不敢给学生乱讲,所以我只能尴尬地结束了这堂课。

        课后我详细的查阅了文中提到的男子加冠、女子出嫁、妾妇之道的内容,男子加冠就是男子到了20岁时就要行加冠礼,证明他已成人,要遵循为人处世的原则,要承担起成人的社会责任。写到女子出嫁时,母亲对女子的劝诫,强调女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但古人认为妻道即臣道,臣对于君当然是顺从,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前提,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如此,遇到丈夫做的不对的地方,妻子也是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这就是古代礼学当中说到的和而不同。但是对于太监、妾还有婢女之辈,那就是不分原则,完全顺从和服从,孟子认为景春和公孙衍之辈属于妾妇之道,他们摇唇鼓舌,曲意奉承,为了利益,没有原则,甚至引发战争,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可谓充满了辛辣、尖锐的讽刺。

        然后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大丈夫之说: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论证做人什么时候都要顶天立地,坚守仁义礼的原则。富贵之时,不能迷失自己,贫贱的时候更应该意志坚定,受到胁迫的时候不能屈服,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个纯粹的人。

      孟子所说大丈夫对于现代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当下,如何能坚守心中正义的原则,做事合礼合法,在诱惑面前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势力低头,难道不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诠释吗?

        重新梳理了这篇小短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给学生解答了妾妇之道的含义,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有了正确的理解,产生了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心理冲动。

        我想一堂语文课,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备课,我怠慢了《富贵不能淫》,险些错失他在语文课堂上的精彩绽放。所以摒弃自以为是、差不多的应付思想,让学生体悟每一篇文章的精彩,以慎重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要求对待语文课堂,才能品尝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绵长韵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小看《富贵不能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