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从一而终”

(内心独白:又是周末,每到这个时候,总是会有一点懈怠,今天的文章就划划水好了。)

前一段时间又读到关于量子物理方面的文章了,“量子纠缠”继“薛定谔的猫”之后,再一次让我严重怀疑人生。虽然之前由于好奇也去翻看过一些书籍,但是每每感到自己智商余额不足,在倍受打击之下,果断放弃。可是心里却总是痒痒的,就想面对一个高冷的女神一样,越是捉摸不透,越是想去琢磨。又死了一亿多脑细胞之后,我还是不得不放弃尝试理解“量子纠缠”的努力,而仅仅是记住了一些结论。至少在有人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装模作样地插上两句话,就好像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不过,思绪乱飞的我又发扬了自己这一传统“美德”,成功地从思考一个物理问题跳跃到思考人生问题了。

实际上,“量子纠缠”的观点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但是他提出这个观点是想证明量子物理中的一些观点是错误的。然而造化弄人,最后科学界却证实了“量子纠缠”确实存在,量子物理中的那些被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相当于爱因斯坦为自己在学术上的对手找到了一件很好的、攻击自己的武器。关于这段历史非常有趣,如果抛开物理学知识,仅仅梳理一下这些科学家之间的趣闻,会发现代表着人类顶级智慧的这些人,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吵架。(爱因斯坦强调:“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说:“亲爱的爱因斯坦不要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想到这里,我就顺着爱因斯坦的一生想下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位物理学家啊!从他开始发表论文开始,整个物理界都在他的一篇篇论文的冲击之下,颤颤发抖。无论是相对论还是质能方程,任何一个理论都足以让他彪炳史册。但就是这么如此伟大的一位科学家,却一生都没有认可和接受量子物理。尤其是到了他的晚年,不知道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真的有些心灰意冷,似乎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更显固执和保守,直至他去世。如此开放的大脑里面,同样会存在着所谓的“保守主义”,那么我们常人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有抗拒心理也就难免了。

这不禁让我感到有一丝遗憾,也许因为他太伟大了,所以,可能有点接受不了他有这么一个“瑕疵”。一个人一生都在证明“量子物理”是错误的,结果阴差阳错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而促进了整个量子物理的发展。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如果他能接受量子物理,那该多好。就好像一个名人一辈子成就无数,结果到最后却留下了遗憾。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没有逃过这一命运,尤其是那些战功赫赫的名将们。所以,我在阅读历史的时候,总会关注这个人最后是否“善终”,如果没有,就扼腕感叹;如果能全身而退,又会像发现宝贝一样把他“收藏”起来。范蠡、孙膑、张良等算是典范,至于那些“不得善终”的名人实在太多,有的甚至整个家族都受到牵连。

我的思绪飘的有点远,这里面当然不是说我们敬爱的爱因斯坦最后被迫害致死,只是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巨擘,在学术上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临终之时都没能转过弯,接受眼前的事实。我主观上强行做了一些不恰当的类比罢了。包括之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中领袖一般的存在,在晚年因为一些问题想不明白,竟然求助于神。这在后人看来颇显滑稽。套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有点“晚节不保”的意思。这么看来,爱因斯坦还是好一点,毕竟人家从开始就不接受量子物理的理论,倒也算是有“从一而终”了。

咳,看了一篇讲物理学的文章,这到处乱飘的思绪是想把我扽哪去啊!爱因斯坦还是伟大的,没有他对光电效应提出正确的解释,量子物理还不一定得延后多久才能问世,而之后他毕其一生,在量子物理领域“捣乱”,恰恰加速了整个领域的发展。“捣乱”都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就这一点,也得佩服啊!




日更挑战地七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另类“从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