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台湾漫记》看台湾

《台湾漫记》大陆记者赴台采访记录三个月期间的台湾真实生活速记,涉及方方面面,图文并茂,是了解台湾的好窗口。

台北街道的地理布局

书中提到,在台北转多了,发现台北街道地名很多是按照该名称所在的大陆城市在大陆地图的布局来设定的,比如吉林路在东北区域,西藏路在西南区域;查阅了一下地图,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下好了,到了台北找某个街道,应该可以大致知道东南西北方位了,就像北京城的东南西北与二三四五环路一结合,很快就能定位一样的道理。
当然,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上述街道布局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区,并且我注意到,中西部地区地名,如成都路、贵阳路、昆明路等更为集中,相对其他地区更多一些,难道是为了更多还念当年最后离开的土地?

个性鲜明的手艺工匠

作者非常细心地注意到了台湾各行各业的工匠心态生活方式,比如专修胶卷相机的不修数码相机,金门炮弹做了手工钢刀,大学生夫妻小吃店,特别的女生书店等,其中各种吃货店特别多,各具特色,号称百年老店、总统品鉴等名头的比比皆是。
其中有一点尤其令人钦佩,那就是台湾小商户的心态特别好,不像大陆人,似乎只为了拼命赚钱,他们是能过日子就很富足心安、知足常乐,只要能服务特定的小众客户,不愿意扩大规模,不愿意记者帮忙宣传,每年关店一个月出去旅行,真正体现了富态的心理,是真的享受生活体验者。

平凡人等的政府管理

台湾政治生活非常发达,大街小巷充斥了政治人物的拉票宣传广告牌,因为选票掌握在选区老百姓手上,是需要讨好他们的,是要为他们办点实事的。
偌大一个台北市政府,全天针对老百姓开放,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参观者服务,一些退休的公务员志愿当义工,没有薪水,默默奉献,当然凭借义工证可以免费游览全市景点;为了鼓励就业,企业招聘新毕业生,第一年毕业生的薪水由政府买单;如果失业了,可以领取6个月的失业补助,保障基本生活。

台湾发展之快慢比较

书中介绍了很多普通台湾人的生活状况,比如介绍一个男士,从1996年上班的3万新台币月薪,到2011年的5万新台币(约1万人民币)月收入,增长相对大陆要慢很多,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大陆发展之快。
台湾地价今年增长不少,老百姓为此负担还是挺重的,这一点几乎不亚于大陆啊。房产中介还坚信只要开放大陆赴台投资,台湾地产还要上涨,真不知道是福是祸。

文明素养从小事入手

书中介绍台湾人整体素养高,很多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比如排队候车、乘坐扶梯时自动靠右、习惯于说对不起等,还有对问路之人非常客气、耐心指路;热爱自己的工作,哪怕再小;热心公益,低调做好事......

看了本书,遨游台湾之心油然而生,远比什么台湾旅游攻略更加打动人心。对了,台湾夜市各种特色小吃恐怕是旅行台湾不可或缺的,那么,自由行就特别重要了。希望能早日成行,到时候以自己的真实体验再说台湾。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过《台湾漫记》看台湾)